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变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颞侧BRVO伴ME (BRVO-ME)患者32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平均年龄(57.81±10.58)岁;平均病程(12.13±7.13)d。将BRVO-ME眼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侧。双眼均行BCVA、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采用OCTA仪对双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 )、非圆度指数(AI)以及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 ),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治疗前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血流密度与BCVA、FAZ面积关系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

治疗前,与对侧健康眼比较,BRVO-ME眼黄斑区SCP、DCP血流密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9 ,9.753 ,P=0.000、0.000);PERIM、AI增加,FD-30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54、4.988、2.963,P=0.000、0.000、0.006);FAZ面积扩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8 ,P=0.36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BCVA、FAZ面积分别与受累侧DCP血流密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462、−0.387,P<0.05)。连续3次治疗后,BRVO-ME眼CRT下降,BCVA提高,FD-30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5、−10.573、3.256,P<0.05);PERIM、A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0、2.004 ,P=0.607、0.054 );黄斑区SCP血流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P=0.008);DCP血流密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514 ),但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2次治疗后DCP血流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 ,P=0.004);FAZ面积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0 ,P=0.000 );每次治疗后,FAZ面积逐渐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7、3.742、2.203,P<0.05 )。

结论

BRVO-ME眼SCP、DCP血流密度降低,且DCP血流密度与BCVA呈正相关,与FAZ面积呈负相关;抗VEGF药物治疗后,SCP血流密度下降,DCP血流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超声法评价妊娠因素对液体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的产妇3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饮用液体不同分为2组(n=15):清水组(N组)和碳水化合物饮料组(S组)。试验前禁食≥8 h,禁饮≥2 h。N组饮用清水200 ml,S组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200 ml。取半坐位,采用床旁超声获取胃窦部图像,分别于空腹状态下、饮用液体结束即刻、饮用液体结束后30、60和120 m
目的评价尼可地尔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Ⅱ或Ⅳ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尼可地尔组于麻醉诱导后以10~60 μg·kg-1·h-1(3~15 ml/h)速率静脉输注尼可地尔至手术结束。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6、12、24、48和72 h(T1-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8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再灌注即刻吸入2.4%七氟醚30 min。于再灌注2 h时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大脑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
期刊
麻醉机易被微生物污染,且其内呼吸回路需反复使用,如消毒不当,则可能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为了规范麻醉机内呼吸回路的消毒及灭菌的方法,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成立了专家工作组,在多次讨论和修改后,制订出首版"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及灭菌的指导建议",欢迎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为一种快速、无创、可量化的血管成像新技术,OCT血管成像(OCTA)尤其适合应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蜂巢状视网膜营养不良、无脉络膜症及Stargardt病等遗传性视网膜脉络膜变性疾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以从血管成像中发现解释疾病发展的细微征象,对血流密度进行定量化描述,及时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尽早治疗,对这些疾病的病因探索、
目的观察单眼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2018年1~ 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单眼急性CSC患者24例48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CSC组、对侧眼组,均为24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及OCT血管成像(OCTA)
目的高表达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N组)、空白对照组(N+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及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为常规培养的Müller细胞;N+AGEs组仅做转染处理并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阈值波动(LTF)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危人群中发生改变的时间关系和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方法纵向队列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且具有POAG高危因素者319例(319只眼)以及正常健康者50名(5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高危因素者每6个月、对照受检者每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