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死亡诱骗受体3(DcR3)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和在乳腺癌细胞侵袭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real-time Q-PCR)进行定量检测包含115例乳腺组织样本的DcR3表达,对应患者随访并分析,中位随访时间10年。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NA提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cR3在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系中的表达,建立DcR3敲除的细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肿瘤所 肿瘤侵袭和转移机制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死亡诱骗受体3(DcR3)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和在乳腺癌细胞侵袭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real-time Q-PCR)进行定量检测包含115例乳腺组织样本的DcR3表达,对应患者随访并分析,中位随访时间10年。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NA提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cR3在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系中的表达,建立DcR3敲除的细胞亚系并验证。通过侵袭和迁移模型观察减少DcR3表达后产生的影响。
结果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1)和预后不良组(n=26)。预后不良组(133 350±49 646)拷贝/50 ng RNA较预后良好组(5 393±1 428)拷贝/50 ng RNA,P=0.020)DcR3的表达显著增高;病理分级2级的肿瘤较病理分级1级的肿瘤DcR3表达显著升高[(82 844±34 068)拷贝/50 ng RNA(n=39)]与[(5 371±3 500)拷贝/50 ng RNA,n=20,P=0.029]。成功敲除MCF7细胞系和MDA-MB-231细胞系的DcR3基因,DcR3的敲除降低了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09,P=0.001),但MDA-MB-231细胞系在这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P=0.102)。
结论DcR3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到了一定作用,DcR3检测有助于乳腺癌预后判断。
其他文献
运用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198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时间限制,将"医院科研管理"作为标题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法及描述性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2005年起文章的刊发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发表区域主要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然而近几年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迅速;文献研究内容主要以实证为研究方向。对文献内容中的科研管理现状梳理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应用性建议,具备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目的优化高龄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的手术步骤,归纳手术技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6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的68例高龄膀胱癌患者(≥75岁)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膀胱癌。记录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结果68例高龄膀胱癌患者中,男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大医院就诊的33例(OSA组)OS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将其又分为轻度OSA组、中重度OSA组,以同期招募的29名社区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功能磁共振成像,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默认网络,比较其FC差异。结果OSA组体质质数(BMI)、呼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糖尿病治疗闭环系统由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及控制算法组成,旨在模拟人体胰腺对血糖变化进行自动调节。它需要高度个体化的算法以精细灵活地控制血糖,人工智能为控制算法的开发和解决目前闭环系统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简述闭环系统研发中控制算法的研究历程、人工智能在糖尿病治疗闭环系统研发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7~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LIRI对照组、生理盐水组、RvD1组。所有动物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再灌注15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LIRI模型。假手术组打开胸腔后动脉夹仅穿过左肺门不进行阻断;LIRI对照组不注射药物;生理盐水组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桥的临床效果优于大隐静脉,而多支动脉桥具有围手术期安全、心脏再血管化低、远期生存率好等优点,已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趋势,但我国使用率低。本文对一些亟需解决的临床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多支动脉桥推广应用。
目的总结评估左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应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CS-TACR)早期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完成左前外侧小切口获取双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行MICS-TACR术连续性病例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63.2±9.3)岁。同期我院完成常规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1 489例,经过排除标准筛选及匹配性
目的探讨饮酒对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及治疗转归的的影响。方法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及地域分布情况,2008—2011年选择我国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9个实施单位确诊的年龄≥18岁的2 06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基本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饮酒情况分为不饮酒、戒酒及现在饮酒3组,比较不饮酒、戒酒及现在饮酒3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病灶吸收、空洞闭合、2个月末痰培养及治疗转归方面的差异,分析饮
目的比较全动脉化(TAR)和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合并左心室功能低下(LVD)冠心病患者中的优劣。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左心室射血分数≤35%行TAR-OPCAB术[取双侧乳内动脉、左侧和(或)右侧桡动脉]患者38例,年龄(60.4±11.6)岁,男32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常规OPCAB术(取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造影(CEUS)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术前评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83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EUS检查寻找SLN并根据其增强方式判断该淋巴结有无癌转移,然后根据SLN的体表定位及增强淋巴管走形寻找SLN并切除活检,快速病理检查判断有无SLN癌转移。评价CEUS预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