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学习理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要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项目教学法在导游基础课程中应用的过程及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导游基础;项目驱动;课程;任务导向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为教学活动组织,教师的“教”的角色转换为引导者、管理者、监督者和评价者。
本文将从导游基础课程性质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导游基础课程应用项目法教学的优势,探讨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
(一)专业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旅游管理基本知识,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技能,熟悉导游和领队业务,能够在旅行社、旅游局、景区从事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导游基础》课程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搜集、撰写、讲解导游词的能力,具备扎实的景点知识要素,细心周到专业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性质。《导游基础》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科目,将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服务礼仪》,与后续课程《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有机衔接,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年级第二學期,共72课时。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基于对湖南海联国旅等十多家旅游企业、100多名导游和200名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分析归纳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群,以“导游”职业能力为主线,充分考虑到“导游”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能力训练、专业实践”三大环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理念。
课程内容选取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依据导游资格考试的需要和导游员工作岗位要求,瞄准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宗教文化、民族民俗等基本知识,充分为导游实务等后续课程服务,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相一致,与学生就业要求相一致。
根据知识点的关联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优化整合为自然与人文、历史宗教民族、饮食与风物特产3大模块,以导游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模块细分为8个项目,并以学习任务的形式来实现教与学。课时分配依据项目大小和难易程度,模块一28课时,模块二28课时,模块三16课时,共完成72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基本达到1:1。
三、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下面我将以古典园林讲解为例,具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项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以长沙市园林为载体,针对不同的讲解对象和讲解环境,搜索、整理、编写、讲解天心公园导游词。为达到此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园林的分类、组成要素和构景手段等知识。
(二)单元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引思导学——情景模拟——实践探究——总结提升“四段式”教学过程,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任务由浅入深,场地由教室到校园,到景区,基于小组协作的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讲解美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利用8个教学课时完成由易到难的三个学习任务。
1.采用实地调查法,学生绘制园林简图。学生提前分4组领取任务单,利用课余时间前往长沙市天心公园、晓园公园、开福寺、麓山寺4个园林景点现场踩线;学生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内容包括照片、视频、文字记录和景区分布图,由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评委,使用任务考核表进行小组互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不给与指导意见,只起组织与总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情境体验法,编写导游词。各小组为分别针对老年团、学生团、商务团、散客拼团为讲解对象,编写天心公园导游词,并利用“导游微格实训室”模拟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导游词。本任务要求学生整理编写出适合4种团队的天心公园导游词。根据小组成员在任务中的分工及完成情况,及学生语言表达、讲解内容、讲解礼仪和综合印象方面进行考核,小组互评,教师进行总评。
3.采用现场演练法,完成实景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天心公园,各小组抽签,分别选取不同团队开始实景讲解,本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巩固知识要素的目的。通过小组互评,热心游客参评,教师总评,完成本任务的教学考核。
本项目实施后,学生进行拓展实训,如校园导游、长沙市市区和天际岭森林公园的义务讲解员,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能力,丰富了现场讲解经验。
课程考核指向导游职业岗位标准,以能力为中心,实现开放式、全程化项目式的考核方式,从学生企业实践、项目成果、考勤及期末考试等方面按考核权重表进行评分。
总之,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对于导游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开勤.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有感[J].考试周刊,2011(47).
[2]江丽容.项目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J].海峡科学,2011(8).
[3]何珍.高校旅游礼仪课程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1(14).
[4]赵立民.基于项目化教学《现代旅行社操作实务》的改革[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导游基础;项目驱动;课程;任务导向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为教学活动组织,教师的“教”的角色转换为引导者、管理者、监督者和评价者。
本文将从导游基础课程性质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导游基础课程应用项目法教学的优势,探讨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
(一)专业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旅游管理基本知识,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技能,熟悉导游和领队业务,能够在旅行社、旅游局、景区从事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导游基础》课程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搜集、撰写、讲解导游词的能力,具备扎实的景点知识要素,细心周到专业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性质。《导游基础》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科目,将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服务礼仪》,与后续课程《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有机衔接,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年级第二學期,共72课时。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基于对湖南海联国旅等十多家旅游企业、100多名导游和200名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分析归纳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群,以“导游”职业能力为主线,充分考虑到“导游”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能力训练、专业实践”三大环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理念。
课程内容选取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依据导游资格考试的需要和导游员工作岗位要求,瞄准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宗教文化、民族民俗等基本知识,充分为导游实务等后续课程服务,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相一致,与学生就业要求相一致。
根据知识点的关联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优化整合为自然与人文、历史宗教民族、饮食与风物特产3大模块,以导游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模块细分为8个项目,并以学习任务的形式来实现教与学。课时分配依据项目大小和难易程度,模块一28课时,模块二28课时,模块三16课时,共完成72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基本达到1:1。
三、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下面我将以古典园林讲解为例,具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项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以长沙市园林为载体,针对不同的讲解对象和讲解环境,搜索、整理、编写、讲解天心公园导游词。为达到此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园林的分类、组成要素和构景手段等知识。
(二)单元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引思导学——情景模拟——实践探究——总结提升“四段式”教学过程,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任务由浅入深,场地由教室到校园,到景区,基于小组协作的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讲解美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利用8个教学课时完成由易到难的三个学习任务。
1.采用实地调查法,学生绘制园林简图。学生提前分4组领取任务单,利用课余时间前往长沙市天心公园、晓园公园、开福寺、麓山寺4个园林景点现场踩线;学生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内容包括照片、视频、文字记录和景区分布图,由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评委,使用任务考核表进行小组互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不给与指导意见,只起组织与总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情境体验法,编写导游词。各小组为分别针对老年团、学生团、商务团、散客拼团为讲解对象,编写天心公园导游词,并利用“导游微格实训室”模拟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导游词。本任务要求学生整理编写出适合4种团队的天心公园导游词。根据小组成员在任务中的分工及完成情况,及学生语言表达、讲解内容、讲解礼仪和综合印象方面进行考核,小组互评,教师进行总评。
3.采用现场演练法,完成实景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天心公园,各小组抽签,分别选取不同团队开始实景讲解,本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巩固知识要素的目的。通过小组互评,热心游客参评,教师总评,完成本任务的教学考核。
本项目实施后,学生进行拓展实训,如校园导游、长沙市市区和天际岭森林公园的义务讲解员,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能力,丰富了现场讲解经验。
课程考核指向导游职业岗位标准,以能力为中心,实现开放式、全程化项目式的考核方式,从学生企业实践、项目成果、考勤及期末考试等方面按考核权重表进行评分。
总之,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对于导游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开勤.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有感[J].考试周刊,2011(47).
[2]江丽容.项目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J].海峡科学,2011(8).
[3]何珍.高校旅游礼仪课程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1(14).
[4]赵立民.基于项目化教学《现代旅行社操作实务》的改革[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