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眼表综合分析仪在临床干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65岁的眼部明显干涩不适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眼表综合分析仪组(NIBUT组,n=26)和传统干眼检查组(FBUT组,n=29).NIBUT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FBUT组采用传统干眼检查方法检查.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河高度(TMH).结果 NIBUT组BUT长于FBU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机 构】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广州 5103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眼表综合分析仪在临床干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65岁的眼部明显干涩不适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眼表综合分析仪组(NIBUT组,n=26)和传统干眼检查组(FBUT组,n=29).NIBUT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FBUT组采用传统干眼检查方法检查.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河高度(TMH).结果 NIBUT组BUT长于FBU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It试验、TMH及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IBUT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FBUT组,且误诊率明显低于FBUT组(P<0.05).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和传统干眼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可综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以提高干眼症诊断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与血管钙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应用HDF治疗.比较两组钙磷代谢[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管钙化程度.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a水平高于对照组,P、ALP、iPTH水平与血管钙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可有效改善终
目的 探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200例眼底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临床疗效、病变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5%;经OCT扫描成像检测,术后2周,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下方、鼻侧、颞侧)明显大于术前(P<0.05);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最低处、A1、A2、A3区域)也明显大于术前(P<0.05);同时,经EDI—SDOCT检测,患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患者心情抑郁.生物制剂的面世极大地改善了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后效果仍较差,长期适当的生活护理以及门诊随访是有效控制银屑病病情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银屑病的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和护理体会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讨论银屑病的诊治进展,提高护理人员对银屑病的认识,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慢性疾病长期管理的宣教.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临床监测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CHD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CHD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CHD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CHD心律失常阳性率为91.50%,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单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