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必要性、可能性与策略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职学校成为推进民族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专业则是其主要载体。然而,中职学校推动民族技艺传承的整体效果欠佳。同时,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面临转型的压力。基于此,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成为必然。民族技艺传承能够为中职学校专业转型发展提供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撑,且两者具有逻辑的自洽性,两者的融合发展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为有效推进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通过构建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夯实融合载体、创新融合模式和推动改革等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民族技艺传承;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融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8A058)
  作者简介:张秋凤,女,南宁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5-0122-06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技艺传承的“断代”[1],面对民族传统技艺不断流失的现状,我国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民族技艺传承工作,职业院校被看作民族技艺传承的重要载体。201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国专题圆桌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需要承担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的传承使命,建设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国职业院校民族技艺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中职学校作为民族技艺传承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中职学校在推进民族技艺传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中,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发展的融合度低是突出问题。
  一、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职学校开展民族技艺传承是以专业为依托的,因此,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成为实现民族技艺传承的重要前提。同时,中职学校利用民族技艺传承的资源来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尤为必要。
  (一)中职学校推动民族技艺传承的整体效果欠佳
  技艺不仅包括经验化、客观性的技能,还包括人类的艺术领域,其范畴超越了技能[2]。我国中职学校民族技艺传承主要是依托民族文化类的专业开展。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目录中民族文化类专业包括民族风味食品加工制作、民间传统工艺、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乐器修造、民族美术、民族服装与服饰、民族织绣、民族民居装饰和民族工艺品制作等九个专业,这些专业成为促进民族技艺传承的主要载体。然而,我国民族技艺的内涵与分类远远超过这九个专业。由于大量的民族技艺无法归入上述专业,导致民族技艺传承发展遇到障碍。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均是依托专业进行的,因此,民族技艺传承离不开专业的有力支持。目前,由于缺乏有力的专业支撑,民族技艺传承的辐射面较窄,能够辐射影响的学生数量有限,民族技艺传承所需要的资源难以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中职学校民族技艺传承工作的后续发展面临困难,仅靠单薄的民族技艺传承基地难以支撑起民族技艺传承的持续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当前中职学校民族技艺传承工作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即教学成效的宣传与实际成效仍有明显的差距。
  (二)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面临转型的压力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中职学校的专业布局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面临生源相对不足的困境,为有效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方面中职学校以开设多种专业来吸引更多学生就读,使学生只要想学就能选择相关专业;另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以开设“時髦”的专业作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手段,这使得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第二,中职学校专业的同质化严重。目前,专业的同质化问题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专业调整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计算机、会计等“热门”专业就业前景一般,但学生的报考热情“高涨”,这些专业几乎成为每所中职学校的“标配”专业,在重复建设的背后,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难以体现办学特色,因此,高度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在所难免。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应走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通过高质量、特色化的教育服务提升吸引力,这是中职学校专业调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融入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是做强民族技艺传承的必要路径
  职业教育介入民族传统技艺传承,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局面[3]。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走有机融合发展的路径是最佳选择。首先,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是两者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对短缺状况,如果不将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协同发展,容易导致民族技艺传承过程中出现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民族技艺传承的发展只有融入专业建设,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才能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保持活态化、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4]。其次,中职学校专业的特色化转向需要融入民族技艺的基因。中职学校专业的发展应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民族技艺蕴含着大量传统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基因,这能为中职学校专业走特色化之路提供相应的思路借鉴和资源支撑。再次,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民族技艺传承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两者的互补性决定了融合是促成两者共同发展且实现最佳效益的选择。   二、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发展融合的可能性
  (一)民族技艺传承能够为中职学校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由于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专业调整已迫在眉睫,而专业调整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专业,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通过专业方向的调整来确立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民族技艺是融技术、艺术等资源于一身的集合体,但目前我国中职专业目录中关于民族文化的专业只有九个,仅能涵盖民族技艺的部分内容,所以仍有大量资源可以挖掘。中职学校可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技艺的相关资源,在国家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开设新的专业方向,作为专业调整和发展的新目标。例如,广西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就依托当地的坭兴陶民族技艺资源,在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中开设了民族陶艺方向[5],这一专业的开设倍受各界好评,通过与企业、政府的良性互动,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得以迅速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民族技艺蕴含着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源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部分地区民族技艺传承已经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交集,民族技艺传承背后同样可以获得一系列来自政府、企业、行业等方面的隐性资源。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可将民族技艺传承作为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发展,通过系统整合与有效引入政府、企业的资源,打造学做一体、开放共享的专业平台,在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前提下,还可提供技能培训、民族技艺传习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通过上述运作,中职学校可建立起与政府、企业的良性合作机制,进而推动专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广西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就充分利用当地非遗传承项目藤县狮舞资源,在运动训练专业中开设了藤县狮舞发展方向[6],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争取到政府、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在学校先后建立了“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技艺训练中心、“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文化艺术馆、“东方狮王”藤县狮舞大师工作室,并且逐步建成了集人才培养、运动训练、文化传承和运动用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进一步壮大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三)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具有逻辑的自洽性
  目前,中职学校的民族技艺传承与学校专业建设往往呈现“两张皮”的状态,两者偏执于一端,尚未形成合力,但在理论上两者却天然地具有逻辑的自洽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隶属于中职学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两个具有开放性的自组织系统通过进行资源交流来实现良性的发展;从教育生态学的维度来说,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可通过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来实现良性的结合与运转,通过良性生态来建构两者内在的统一性。
  三、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
  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多方面条件的支撑,其中,机制的构建是首要条件,健全的机制有助于确保两者融合发展的持续、稳定推进。具体而言,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应构建以下四项机制。
  1.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一个系统状态变化的一系列相互传递的动因[7]。中职学校应通过触发政府、企业、行业等利益主体的利益动机,增强各方合力推进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的动机,并通过动力机制的传导和增益来实现动力的最大化。
  2.运行机制。中职学校应按照流程设计各要素投入的结构与规模,畅通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通道,以确保其能够按照流程来顺畅地推进。
  3.协调机制。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形式的争端,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包括协调处理争端的机构、协调处理争端的原则、协调处理争端的流程和具体操作方式等。中职学校应通过有效的机制建设,为有效解决争端奠定基础。
  4.保障机制。中职学校应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构建,强化中职学校在保障机制构建中的主导作用,并通过多元主体合作以确保各项机制的有效实施。
  (二)夯实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的载体
  1.确立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民族技艺传承和专业建设均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支点,合理的目标定位是促进两者实现融合的首要方向。促進民族技艺传承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而专业建设则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因此,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应是促进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具体而言,中职学校的专业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推动已设专业的发展、培育设置新专业和培育设置新的专业方向,中职学校应通过融合民族技艺传承的资源来推进上述目标的实现。
  2.推动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中职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致力于此项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其一,通过多种渠道将民族技艺传承队伍纳入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进一步稳定并壮大民族技艺传承师资力量,为专业发展积蓄能量。其二,加强中职学校的教师培训。通过民族技艺传承的平台以及相关的产业平台,加强中职学校教师民族技艺教学能力的培训,以提升民族技艺的教学能力。其三,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与专业发展的要求相适配。
  3.推进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教学资源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技艺汇聚了诸多类型的技术、审美等资源,这些都是专业建设的必备资源。然而,民族技艺的相关资源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与传统的传承模式基础之上,中职学校要想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专业教学资源,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化与改造。其一,中职学校应协同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对民族技艺的已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进行转化,进一步丰富传统的教学资源。其二,协同开发民族技艺传承的新资源。创新是民族技艺传承和专业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中职学校应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多元主体联合的方式创新资源,将其补充为专业建设的新资源,从而推动专业建设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完善。   (三)创新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融合的模式
  1.推动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的协同发展。从整体上看,民族技艺传承和专业建设在发展目标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中职学校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将民族技艺传承包含其中,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其一,整合引入校外的教育资源。通过民族技艺传承或专业建设,中职學校应尽可能争取并引入校外资源,将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的整体资源做强,可考虑通过两者叠加融合的模式来推进建设。其二,整合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的资源。在内部的资源分配中,中职学校要平稳和兼顾好专业建设与民族技艺传承的资源配置比例,不能顾此失彼,同时,通过增加两者公共资源建设的整体份额来推动其共同发展。
  2.找准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支点。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载体,因此,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的发展需要找准着力点。其一,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应以做大、做强两者的共用资源为着力点,以整合双方的资源与优势作为主要手段。例如,以中职学校内部“民族技艺传承工作室”或“民族技艺传承基地”建设作为重心进行资源建设,一方面能够为促进民族技艺传承提供场地与资源,另一方面也可将其作为专业发展的实训基地,以扩充专业发展的实训资源。其二,整合学校外部的资源。中职学校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协商来拓展基地的用途,将其作为民族技艺传承的实习、实训的场地。其三,以“互通互用”的模式挖掘共用资源的潜力。民族技艺传承和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团体等资源均可以互通互用,通过资源的互通互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进而提升两者融合的深度。
  3.推动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多专业的协同发展。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的融合发展为中职学校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职学校可将民族技艺传承作为圆心,将其辐射至一个或者多个专业,并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应注重学校整体的专业发展规划工作,并将其作为推进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建设融合的依据,强调专业之间发展的协同性,以某个专业为基点,不断进行外向性的延伸,通过专业协同的方式或者以专业群的模式进行推进,按照专业群推进的模式增加与民族技艺传承之间的交集,以孵化、培育和创新新的专业(方向)为载体,进一步拓展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间的交集,进而推进两者的深度融合发展。
  (四)将持续推进改革作为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的抓手
  民族技艺传承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具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和规律,它们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因此,两者的融合发展必然需要从发展逻辑上实现求同存异,以相似的逻辑作为推进两者融合的抓手,同时也要包容其不同点。因此,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融合必然是伴随着两者间的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职学校推动民族技艺传承的发展必然要符合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律、专业发展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民族技艺传承必须要不断调适自身以不断融入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具体而言,中职学校应对民族技艺传承实施方式和路径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造,以使民族技艺传承能够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相衔接。
  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实际上是在中职学校专业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民族技艺传承的发展资源、元素和基因,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在遵循专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其发展的模式或方式,使之能够接纳民族技艺传承带来的资源、元素,吸收并整合到自身的体系中,从而为专业自身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改革关乎融合发展的思路、模式、资源整合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才能使得双方不断地调适来接纳对方,并且将对方的资源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源泉。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改革虽以中职学校为主要场所,但却不能仅仅拘泥于中职学校内部,中职学校只有通过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相应机制来不断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民族技艺传承与专业发展的融合度,从而推动两者快速、科学、平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腾香,刘萌,刘姝.现代学徒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策略[J].职教通讯,2019(8):17-21.
  [2]杨永兵,龚自力.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63-69.
  [3]孙丰蕊.民族传统技艺传播与传承的职教路径——基于对2019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的观察与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20(30):53-59.
  [4]蓝洁.民族职教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4(25):26-30.
  [5]李加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陶艺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51-53.
  [6]陈燊远.职业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以藤县狮舞为例[J].广西教育,2018(10):39-40.
  [7]郝庆升.动力机制理论及其方法论构想[EB/OL]. [2021-03-20].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lcontent/201404177.
  [责任编辑   刘素萍]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Skill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pecialty: Necessity, Possibility and Strategy
  ZHANG Qiufeng   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lace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skills, and specialty is its main carrier. However, the overall effect of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skill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not good.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cial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is, it is inevitable that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skill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pecialty should be integrated.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skills can provide resources and other support for the specilt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two have logical self consistency, so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wo has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kill inheritance and specialty, we need to build a benign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kill inheritance and specialty, consolidate the carrier of integration, innovate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and promote reform.
  Key words: national skills inheritanc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pecial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小学开展职业启蒙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职业启蒙教育理论与体系。通过追溯美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在政策制度保障、教育人员专业性、课程结构体系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累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因此,借鉴美国经验,我国要构建系统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需从完善职业启蒙教育的政策法规、提高职业启蒙教育人员专业化程度、开发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
专业群建设评价是衡量“双高”建设绩效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专业群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专业群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界对专业群建设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专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发展主要存在五个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未赋予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技工教育比职业教育招生更加困难,技工教育无学历授予权,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经费不足,技工教育自身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实现相互融通。为了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技工教育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为我国供给高素质技工和技师的重要作用,应在《中华人民
2021年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彰显了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独特价值。“大有可为”蕴含着职业教育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潜力,然而实现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的转变,其中的过程充满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又一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的新使命,对深港协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港两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布局与平台搭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仍面临科研要素流动受限,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有欠,税收制度存在差异、合作法制适用问题等瓶颈,应以发展空间与布局、要素配置与流通、载体平台建设与服务、国际化人才团队集聚、重大项目策源与攻关、产学研深度合作牵
新发展阶段是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不仅有利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也有重要意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注意把握四大着力点。  一是推动科技创新“高瞻远瞩”与走深走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内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叠加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
摘 要: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的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赋予文化育人以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建立文化育人内涵的提升机制,重构文化育人体系。职业院校重构文化育人体系需要把握赋予时代内涵、体现顶层设计、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文化自信的原则,探寻重塑文化核心理念、浸润本土文化自信、打造制度保障体系、体现文化素养等路径,打造职业院校特色文化育
[摘要]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铸魂。当前,我国在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需要从协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和科技创新、协同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以产业链供应链为载体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几
摘 要:美国重视职业指导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完善的专业素养标准、健全的素质提升体系、规范的认证制度和程序、科学的社会管理机制。针对职业指导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素质提升体系零散以及社会管理偏弱等问题,我国应合理借鉴美国职业指导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改进认证制度、健全素质提升体系、规范社会管理机制。  关键词:美国;职业指导师;专业化发展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6年
[摘要]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广度有街深度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和产出不断提高,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與技术创新协同推进。但服务业供给体系有待完善,供给质量还不高,对制造强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还不充分,重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还不强。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放在创新上,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