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背景干扰的行人重识别方法

来源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行人重识别中的相似背景干扰问题,提出抑制背景干扰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对多摄像头监控场景下的行人重识别中的前景与背景的隐含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设计背景抑制网络模型,包括前景子网络、背景子网络和噪声抑制模块;最后在噪声抑制损失函数的作用下增强前景子网络对行人特征的提取能力,抑制背景噪声.在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在提高模型识别性能的同时,可迁移能力有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创伤登记是收集并记录创伤患者救治过程及时间节点的重要工具,创伤数据库的运行对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有重要意义。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建立创伤登记系统并成熟运行。国内创伤登记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数据缺失、数据不连贯、并发症不填写、忽视出院后治疗数据、人力财力限制等问题。在人员固定、资金支持、数据持续监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就国内外创伤登记系统、数据分析与临床价值、运行机制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强调创伤登记系统对创伤救治工作的重要性,以提升院前、院
自2011年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质量全面提升阶段.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0年间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显示,近十年,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热点问题集中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培养、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等.分析认为,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等问题.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足底入路或联合足背入路治疗足背软组织条件差、跖侧撕脱性骨折或多柱复杂的Lisfranc损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初步应用疗效。方法:①收集新鲜成人足部标本6支,采用足底入路解剖标本,以明确足底入路的皮肤切口和放置钢板螺钉内固定的安全区域,并完成相应钢板、螺钉固定。②足底入路解剖研究明确后,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3例足背皮肤挫伤严重坏死或跖骨基底撕脱性移位骨折的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足底入路治疗,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平均为51岁(34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面对翻转课堂教材建设不足的状况,分析了翻转课堂视频制作和传统教材的困境,提出高职翻转课堂数字移动立体化教材市场导向化、内容职业化、综合多元化、设计理念科学化的设计思路.通过探讨手机教师App端和学生App端的版块设计,展示传统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高职翻转课堂数字移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可为翻转课堂教材缺乏的现状提供建设的方向,提高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改革.
为维护物联网安全,度量安全攻防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和贝叶斯博弈的物联网最优防御策略选取和安全态势评估方法,从攻防双方共同行动出发,将博弈论应用于防御策略选取.通过Q-Lear-ning迭代更新得到不同状态下动作策略的长期收益,运用静态贝叶斯博弈方法求解不同类型博弈参与者的贝叶斯均衡.综合考虑攻防双方行动,在多状态、多类型的情况下进行最优安全防御决策,评估安全态势.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影响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的122例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32例;年龄18~83岁[(49.8±16.9)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4~50分[(28.6±6.3)分]。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急诊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
为了解决悬浮随机行走算法在处理超过十万级别的大规模线网电容提取任务时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悬浮随机行走电容提取算法中的快速虚拟高斯面构造技术.首先对已有的虚拟高斯面采样方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并在其基础上发现影响效率的计算瓶颈——导体块之间的距离计算和高斯面相交关系计算;然后提出采用空间管理代替多线程并行加速的方法,利用网格的空间管理优化大线网的虚拟高斯面构造过程,从而显著减少构造的时间,极大地加快了大规模线网的高斯面构造.在一台32核服务器上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包含约100万块导体块的大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对职业技术教育高水平课程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基于同步工程理论,阐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高水平课程建设的特质与未来趋势,坚持同步工程各要素整合观点,建构职业技术教育高水平课程新模式.通过变革传统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评鉴,实施现代的研究、发展、执行与评鉴,在高水平课程建设中心协调下,创新推进不同高水平课程设置进程,高效推进可执行策略,最终实现职业技术教育高水平课程建设产出目标.
紧急医学救援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主要是“伤”和“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发生,使我国以“病”为主要特征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为高水平建立以“伤”为特征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笔者回顾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发展历程,系统总结COVID-19疫情防控经验,就如何高水平建设以“伤”为主要特征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进行分析,为建强新时
为了顺应高职课程改革及“双师型”教师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走职业化发展之路.运用实证方法对行业英语教学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只有提高认识,重视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增强教师职业化发展的意识,建立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卓有成效地促进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