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首先要问得好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一处师生共有共享的学堂:师生互动,生生共学。交流知识,碰撞思维,习得能力,在生成的灵动天地里一起成长。
  徐雪莉老师的这堂论述文写作指导课,就是向这样的理想迈进的一道风景,呈现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气象。

一、以“生成”为目的的课前预设


  论述文写作的教学,核心的元素,是“思维力”,多思,多益。真实的思考、充分的思考、深入的思考和辩证的思考,固然不是一个课时所能够容纳的“内容”和实现的目标,但,心中有鹄的,眼中有路径,一定是“平等的首席”必须有的方略与能耐。预案,当然得有,要不,就无从生成精彩。
  以“葛优躺”为课堂的生发点和主线,并以“葛优躺”在国内外的不同遭遇和国外青年的网络创意来开阔视野、推进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有意味”的熟悉事件开始思考生活,然后通过比较、追问和反思,逐步“掘进”看似简单的公共事件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层的社会原因。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就是本堂课课前预设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以“问”为导引的思维体操


  作为课堂的“首席”,教师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引导”,所谓相机点拨、因势利导。然而,导向何处?如何引导?怎样提升引导的效率和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细加审视并巧妙把握的课题。
  从“葛优躺”开始的这一趟旅程,是设定在教师的整体框架之中的,而“葛优躺”就是这全景的一幅“缩略图”。但,在学生那里,则未必可以一眼看穿。
  于是,学生在徐老师的导引下向前走。
  这里的三問,即国际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三个黄金之问”:质疑——是真的吗?替代——还有哪些解释?选择——哪个意见更有价值?沿着这三个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拾级而上,从一问“真的吗”,到再问“对了吗”,到三问“还能有更好的吗”,这是层级的进步,也是思维的深入。对于学生而言,跟着走,学着走,可以渐入佳境。这样的思维操练,指向思想的深刻和思维的活跃,小而言之对于论述文写作,大而言之对于整个语文教学,都不啻是一种训练程式,更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意义上的练兵场。

三、以“开放”为基础的课堂生成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韩愈《师说》中的“说师”,历来为人津津之乐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两个词:“平等”和“互动”。
  徐老师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面对“葛优躺”直接提问,没有引导也没有限制,旨在让学生撤除藩篱,放开手脚,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充分尊重学生,讨论学生最愿意讨论的问题,使学生对“葛优躺”形成初步的感受和思考。回头审视自己提问的角度,则是“思考自己的思考”,也是“黄金三问”的自我开启。第二步,则是在给出“葛优躺”在国外遭受嘲笑的视频和国外青年的一些网络创意的图片后,用“黄金三问”的方法再次让学生提问。教师仍然不给任何是非优劣的引导和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在中外网络现象的碰撞中向更深处探寻。第三步,学生在自己问题的指引下,对事件有了更完整、更深入的思考,梳理之后,就形成了小语篇。从小语篇的呈现来看,学生思维的批判意识已初步建立,课堂是富有成效的。
  近思,是认知之源泉;切问,是观念之由来。在“让论述走向深刻”的征程中,“说”得好,首先要问得好。问得好,从根本上保证了“说”得好。古人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中庸》),两部经典不约而同都强调“问”,强调“辨”。重视“问”和“辨”,说到底就是倡导和培养审辨式思维、批判性思维,它是写作论述文不可或缺的思想利器。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是采用集中的法治专册方式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充分研读教材以掌握教材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丰富情境,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正确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
班主任类似作家,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创作。作家的创作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出来,将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的命运以故事情节的形态呈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共鸣。班主任工作也是创作。不同的是,它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呈现,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引领、把握、雕琢,是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创作。  一、对生命的创作可以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美丽  班主任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仅以一份乡镇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为例,足可以说明这份工
摘要:要想上好语文阅读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的新课导入,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对照新课程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情境;兴趣;释题;回忆;悬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歌曲导入,创情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语文课堂向来以隆重、华贵为人称道。古时的先生们是一袭长袍,两袖清风,举止有仪,俯仰有度;近时的老师则大多西装革履,笑语盈盈,口吐珠玉,循循善诱。然而,在当下各种评赛课堂上,不少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置可否、含混其词,生怕否定学生的回答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挫伤其自尊心;还有的老师遇到学生的精彩回答也不敢喜形于色,至多颔首称许而已,惟恐失了语文的严谨和风度。虽然营造了一种学生喜欢、专家满意的热闹氛围,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学习、教学质量乃至整个教育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途径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业务素质的培养而轻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实际上,教师思想道德涵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韩愈在当时不重视教师的情况下仍要坚持“信其道”,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现状确实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师说;思想道德涵养;教师专业化;途径    一、《师说》的师道思想及当今社会转型期
摘 要: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选择利用报刊、网络等优质信息资源中的微短篇文章,辅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阅读,并循序渐进地达到质的提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如何最好地利用各种小而精的阅读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克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研;微短篇阅读;阅读入门;阶段提高  学生在高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懂得了基本的英语语法,这个
摘要:本文为适应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上社会”的育人宗旨,在验证性吸收其他院校及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总结出“课本与教辅材料相结合、讲授与多媒体及网络手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后拓展相结合、专题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实践新模式。  关键词:启发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健康人格;教学评估    社会竞争与发展对高
摘要: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做有心人,找准课文与习作练习的结合点,将课文剧本化、范例化,并进行积极的“评头论足”,让课文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石。  关键词:剧本化;范例化;评头论足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之于习作教学,它就是教我们怎样选材构思、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好例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多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找准课文与习作练习
今年新课程改革已在湖南省全面展开,尽管目前新课程还未进入高考,但新课程中的“倡导探究性”,“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理念已在近几年的考纲和高考试题中得到了体现。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在理念上要体现向新课标的过渡,要注意适时与新课程进行衔接,适当地采用新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来训练学生,更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的基本安排    采用三轮复习法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练习”的定位。仿写不仅指词、句式、段落、篇章结构、形式的模仿,同时也是对他人生活的观察、素材的积累、立意等的模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仿写教学呢?    一、读写结合,循序渐进,激发兴趣    在小学生的仿写中,“画虎类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