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新冬2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冬小麦新品种新冬29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冬小麦;新冬29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75-01
  
  冬小麦新冬29号是新疆农四师农科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鲁植79-1为父本于1994年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统选育。2005年3月经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冬29号。
  
  1 特征特性
  
  冬性,中熟种,全生育期284~286d。其芽鞘绿色,幼苗直立,株型紧凑,叶挺,叶舌绿色,叶耳白色,叶片蜡质层较厚,株高95~105cm。花药黄色,花丝黄色,穗长方形,穗长10cm左右,小穗排列紧密,每穗结实小穗17个左右,小穗粒数2.8~3.4粒,主穗粒数45粒左右,长芒,护颖长勺形状、白色,颖壳茸毛白色,颖肩盾形。籽粒白色、椭圆,粒质角质,腹沟较深,冠毛长度中等,千粒重40~48g,容重800~830g/L,属中筋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中等。抗寒性较好,较耐雪腐、雪霉病;抗病性较好,高抗白粉病,中抗锈病;黑胚较少,较抗干热风,适应性较好。在北疆冬小麦种植区表现很好的丰产性,生长势旺盛,大穗。
  
  2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新冬29号产量6 564kg/hm2,较对照新冬18号减产0.91%,较对照新冬22号增产14.20%,居参试材料第2位,与新冬18号产量相当,极显著高于新冬22号;2002~2003年度,新冬29号产量6 006kg/hm2,较对照新冬18号增产2.88%,较对照新冬22号增产7.01%,居参试材料第1位,与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产量相当。2001~2003年度,2年总结:新冬29号产量6 330kg/hm2,较对照新冬18号增产1.54%,较对照新冬22号增产11.52%,居参试材料第1位,与新冬18号产量相当,极显著高于新冬22号;其中4点次表现比两对照增产,1点表现比对照新冬18增产且低于新冬22号产量,2点表现比对照新冬22号增产,3点表现比两对照减产;产量变异系数为17.22%。全生育期286d,比新冬18号晚熟3d,比新冬22号晚熟8d。在新疆自治区组织的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中(5点5个品系(种))。新冬29号产量5 617.35kg/hm2,较对照新冬18号减产4.53%(减产的原因是干热风的危害),较对照新冬22号增产5.70%,居参试材料第4位,与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产量相当;其中2点次表现比两对照增产,1点表现比对照新冬22号增产,2点表现减产;全生育期271d,比新冬18号早熟2d,比新冬22号晚熟6d。2002~2004年,3年15点次新冬29号与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平均产量的对比。新冬29号有9点次高于对照新冬18号,13点次高于对照新冬22号。其中低于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的奇台2点次产量可以不记。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3.1.1 种子处理。实行统一留种、统一精选、统一供种,播前晒种有利于打破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使出苗整齐,生长势强。一般选择晴天,把种子摊晒在场上2~3cm厚,晒1~2d即可。为了防止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应在选好种子的基础上于播前10d,每100kg种子用敌委丹100~200mL、适乐时100~200mL(可单用,也可混用)进行包衣。
  3.1.2 土壤选择。选前茬为绿肥、大豆、玉米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壤质地的、灌排水方便的田块。结合犁地进行全层一次性施肥,用有机肥(羊粪、牛粪等)15t/hm2,磷酸二铵150~225kg/hm2,尿素120~150kg/hm2。犁地前要灌好播前水,蓄足底墒,犁地要求深浅一致,犁深25cm以上,不漏耕,不留暗埂,到头到边,整平耙细达到播种状态。
  3.2 精量播种,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小麦高产的中心环节,能使小麦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合理吸收利用土壤营养物质达到穗大、粒多、粒饱,从而保证单位面积获得较高的产量。结合品种特性,采用24行条播机播种,播种量应控制在270kg/hm2以内,播种深度3~4cm,下籽均匀,施用种肥尿素30~45kg/hm2,磷酸二铵75~120kg/hm2,栽培密度为600~675万株/hm2,越冬总茎数不超过1 050万株/hm2,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个体发育。
  3.3 田间管理
  3.3.1 返青前管理。地下水位较高的麦田,为防治雪腐、雪霉病的发生,冬小麦可不再浇冬前水。
  3.3.2 幼苗阶段管理。在田间管理上,应依据不同类型的苗情采取转弱为壮的措施。如果麦苗缺氮肥,主要表现为麦苗黄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叶片短窄生长缓慢。这可能是由于播种时未带种肥或春耙施肥量不足所致,应及时补施速效性氮肥。缺磷肥的麦苗,叶片呈暗蓝绿色,以后发展成暗紫色,植株很少分蘖或不分蘖,根系老化呈锈色,这类麦田应及时补施速效性磷肥。
  3.3.3 返青期至拔节前管理。开春后机车能进地时立即进行耙地追肥,将剩余肥料一次性施入,对土壤条件差、苗情不匀的地块可随流水分次施入,以培育壮苗,促进小麦分化。返青和分蘖初期进行第1次化控,用矮壮素1 500~3 000 mL/hm2,对水300~450kg叶面喷施,群体大用量小,反之用量大,达到群体密度合理的作用,相隔5~7d后灌头水。拔节初期进行第2次化控,用矮壮素3 000~3 750mL/hm2,对水450kg喷施,以达到降低株高、防倒伏的目的。
  3.3.4 起身拔节后管理。结合苗情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管理,浇好扬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为防止后期倒伏,浇水应避开大风、暴雨天气。
  3.4 适时收获
  千粒重一般以蜡熟末期至完熟期为最高,因此可根据天气条件、机力等,在蜡熟后期统筹安排,适时收获。
  
  4 参考文献
  [1] 王荣栋,尹经章.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简大为,宋卫平,苏菲拉.冬小麦新品种伊农19号[J].中国种业,2004(2):57.
  [3] 李启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18-219.
其他文献
摘要从圃地选择与整理、基质配制及装袋、催芽播种、日常管理、嫁接、出圃等方面介绍了香榧容器育苗技术,以期指导香榧的繁育,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香榧;容器育苗;圃地选择;基质配制;嫁接  中图分类号S6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191-01    香榧是优良的经济树种,近年来发展迅猛。生产上一般于春季造林,适宜时间在2月至3月上旬,由于正值新春佳节,造林
摘要通过对特大雷灾事件和农村防雷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农村防雷工作开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防雷;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气象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减灾行政管理职能以来,防雷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防雷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法规规章进一步健全,防雷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雷电监测预警及防雷减灾技术不断走向成熟,防雷减灾的社会效益和经
摘要根据对园林生态保护的多年研究和实践,阐述了园林生态保护中使用的杀菌剂类型及常见杀菌剂的使用技术,对园林生态保护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生态保护;杀菌剂;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8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207-02    近年来,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的出台,各地争相创建
摘要阐述了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汉中地区马铃薯栽培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的马铃薯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适应性;分析;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180-01    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魯和智利的高山地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17世纪中叶
摘要阐述了扬沙和浮尘2种天气现象的意义,从发生条件、天气背景、能见度观测、风速上游台站记录等方面对2种天气现象进行辨析,以为准确判辨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提供依据。  关键词扬沙;浮尘;天气现象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291-01    2000年5月16日14∶00(以下简称“5.16”),海原县天气晴好,但天空混浊,相对湿度小而风力大,近地面
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了对低拷贝基因表达量的快速、准确定量,综述了目前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稻氮素相关基因表达中的应用前景。  關键词水稻;氮素;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应用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31-02    20世纪60~70年代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稻三系配套的成功和
摘要针对泰兴市特用玉米生产的现状,剖析了当前特用玉米生产發展中存在缺少与大面积生产相配套的加工企业;大面积生产上市时间集中,价格低,效益低;种子价格贵,生产成本高;特用玉米的开发思路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特用玉米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中特用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特用玉米;发展;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
摘要介绍了我国优良地方鸡种的种类与特点,分析了地方鸡种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今后保护和利用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地方鸡种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鸡种;特点;挑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23-02    1我国优良地方鸡种的种类及特点    1.1种类  我国畜牧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地理、生态、气
摘要热泵可把电能转换为热能,同时又能够回收排湿过程中排出的热量,热泵烤烟房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比燃煤烤房節省成本10%以上。烤烟试验结果表明,其可严格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恒温控制;升温灵活、温度均匀,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鲜亮、叶面叶背色度均匀一致,烟叶颜色均匀度好、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杂色烟比例小,提高了烟叶的内在质量和上、中等烟比例,改善了烟叶的外观质量。  关键
摘要: 从植物引种驯化、珍贵树种和花卉品种繁殖和加强绿化植物栽培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发挥科学技术先导作用,以推动吉林市城市绿化向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城市绿化;科学技术;深层次发展;吉林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60-01    园林绿化事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园林科技也在发展前进之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