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抗核抗体两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我院检验科开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LIA)对448份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在139例间接免疫荧光法ANA阴性中,免疫印迹法抗ANAs抗体有18例阳性,阳性率为12.95%;在309例间接免疫荧光法ANA阳性中,免疫印迹法ANAs有213例阳性,阳性率为68.93%。其余为两者可疑或阴性。结论:在抗核抗体检测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选易导致以抗SSA、抗SSB和抗R052为主要抗体患者的ANA假阴性,而免疫印迹法(LIA)特异性ANAs的检测因检测的抗体不全面也无法取代ANA的IIF法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ANA的检测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而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一步诊断也很有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住院病人使用留置套管针后的感受。方法:通过对40例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患者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生理和心理反映均存在差异。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以及子宫肌瘤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妇女病普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普查的已婚妇女共2208人,其中接受TCT检查的患者有1054人,
Colles骨折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本文采用中医正骨+“U”型石膏夹板治疗Colles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了2~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情况,为早发现视障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做到及时诊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方法:我院于2012年6月至12月随机抽取本中心儿保入托体检的2~6岁健
本文提出了利用PLC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数控系统点位控制功能的有关见解与方法,介绍了控制系统研制中需要认识与解决的若干问题,给出了控制系统方案及软硬件结构的设计思路,对于
通过分析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与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足病变进行分类和分级,总结糖尿病足的筛查及预防措施,旨在降低糖尿病足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