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罗伦萨大教堂亦称“花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1296年由阿诺尔福开始设计兴建,后来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和凯洛佐等人亦陆续参加设计和施工。初名圣雷帕拉塔教堂,1412年改用今名,喻示佛罗伦萨的百合花。根据基督教的说法,百合是被逐出伊甸园的夏娃的眼泪变成的。白色的百合花是童贞、贞操和纯洁的象征,是圣母的化身。
  
  空间布局与内外装饰
  
  佛罗伦萨大教堂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位于今天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妮广场上。大教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状,本堂宽阔,长达82.3米,由4个18.3米见方的间跨组成,形制特殊。教堂的南、北、东三面各出半八角形巨室,巨室的外围包容有5个成放射状布置的小礼拜堂。整个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穹顶,仅中央穹顶本身的工程就历时14年,顶高107米,穹顶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径达42.2米。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穹顶的结构分内外两层,内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间肋组成,构造合理,受力均匀。内部墙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同时,人员可以通过环廊到达穹顶内部。在中央穹顶的外围,各多边形的祭坛上也有一些半穹形,与上面的穹顶上下呼应。它的外墙以黑、绿、粉色条纹大理石砌成各式格板,上面加上精美的雕刻、马赛克和石刻花窗,呈现出非常华丽的风格。穹顶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有明显的过渡特征。钟塔和洗礼堂也是很精美的建筑,钟塔高88米,分4层,13.7米见方;建于1290年的洗礼堂高约31.4米,建筑外观端庄均衡,以白、绿色大理石饰面。与其华丽的外表相对应,登464级台阶可以到达圆屋顶,从这里还能眺望佛罗伦萨的街景。
  
  建筑艺术与设计风格
  
  大教堂是座可容纳上万人的庞大建筑,其内部空间有着明显的哥特式尖拱特点,只除了顶上那个高达106米的著名大红圆顶。其设计与建筑大胆采用了古希腊式圆柱和罗马式圆顶穹隆等形式及手法,因而被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1334年,佛罗伦萨市长出于对乔托在基督教绘画方面的敬重,任命他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筑师。几个月后,他开始建造大教堂一侧的钟楼,表现出那个时代人们所期望的美术家的多方面才能。这座钟楼直到他逝世后才竣工。紧挨着大教堂的,是82米高、外墙饰面风格与大教堂相近的乔托钟楼。乔托钟楼比大教堂建成得早:旧钟楼遭大火烧毁后,佛城人就请了乔托来设计新钟楼。1334年,在乔托的主持下,新钟楼开始兴建;但才建完钟楼楼基和第一层,乔托就去世了。随后的工程是由另两位建筑师照着乔托留下的设计图纸(现藏于大教堂博物馆中)完成的,只除了原图上顶部的一座尖顶至今也未修建外,总共只花了30年。虽然被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乔托,最主要的成就在美术上,是文艺复兴萌芽期美术方面的开路先锋,但他设计的这座钟楼细致典雅,也堪称传世之作。
  当时,教堂的建筑工程进展十分缓慢。到了15世纪初,中厅才完工。接着东端建造祭坛,这是一个大八角形建筑。随着这个复杂的八角形建筑墙壁的升起,工程的建设者发现他们面对着42米宽的巨大开口,必须用一个圆顶来覆盖。如果放弃,与他们敌对的城市如比萨、锡耶纳、米兰、帕多瓦等,看到佛罗伦萨大教堂连顶部都没有,会怎样被耻笑!不少建筑师都把精力集中在工程的其他部分,借以躲避该难题。到1413年左右,东端八角形鼓形座的墙壁已经长高到整整55米,这一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
  布鲁内莱斯基对这一工程十分热心。1417年,他已经得到一些草图的报酬,同时他设计并制作出一个木模型。1418年,工程的监督官们终于宣布就这一工程竞标,吉贝尔蒂是有力的竞争者,布鲁内莱斯基非常讨厌此人。不明智的评审员们试图让这两位建筑师进行合作,把建造圆顶的任务交给这两人共同负责。建筑工作于1420年8月7日开始,1436年8月1日,天窗顶塔的基座已逐步完成。一个由布鲁内莱斯基与吉贝尔蒂共同指挥的工程队注定少不了麻烦。布鲁内莱斯基从没忘记洗礼堂青铜大门的订件被吉贝尔蒂夺取这桩往事,为此他写过一组谩骂性的十四行诗,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在建筑圆顶的过程中,布鲁内莱斯基不放过任何一次贬损对手的机会。在关键的时刻,他甚至装病,让吉贝尔蒂独自面对那些棘手的难题。幸运的是,1425年吉贝尔蒂被解雇了,完成这一工程的任务就留给了布鲁内莱斯基。
  布鲁内莱斯基的新颖设计使他们摆脱了种种轻率的计划。他的创造性方案和他为开展这一工程发明的机械使他的名声大振。巨大的开口,它距地面的高度,以及在布鲁内莱斯基得到这一工作时这个建筑已完成的那种程度,都给建筑圆顶增添了难度。当时建筑圆顶或拱顶的通常方法是,首先造一个木框架(被称为临时拱架),用它来支撑那些就位的砖石。一旦楔形拱顶石砌 进中部,就可以拆去木制的临时拱架。石块会由重力作用牢固地连结在一起,而圆顶或拱顶,则会因恒久的下推力保持着稳定。不过,这样一个圆顶的大小,显然要受到做临时拱架的木料的长度和强度的限制。哪里也找不到制作42米开口的临时拱架的树木。就算能找到这样的树木,如此宽阔的区域,即使没有承受外包石材的负担,木材本身的重量也会压垮临时拱架。
  1418年,支撑圆顶的八角形石鼓形座已经建成。它那由纤细的垂直墙壁构成的8个对称壁面上,嵌着体现中厅设计的一些圆窗。要是让它们承受上方圆顶的侧推力,它们就会坍塌。这些壁面只是用来支撑圆顶,它们除了承受竖推力外,不能随其他的任何推力。所以,哥特风格的解决办法,如像巴黎圣母院那样,用飞扶壁来支撑圆顶向外的推力,似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这个建筑提供了安放飞扶壁的地方(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也会破坏这座大教堂的外部设计。另一方面,像万神殿那样的一个坚实混凝土圆顶的重负,也会压垮那支撑它的八角形鼓形座的单薄墙壁。因而,要满足布鲁内莱斯基对罗马事物的爱好是不可能的。
  环境的力量,驱使布鲁内莱斯基不得不回到哥特式的尖形圆顶。安放他的圆顶的八角形鼓形座只有8个有力的壁角支柱和其间的薄墙壁,布鲁内莱斯基必须在这些限制条件下来建造。既然通常的临时拱架不行,他必须找到另一种办法来支撑建造中的石头结构。通过设计一内一外的双层圆顶,他减少了每一层的重量,却又增加了外层的宏伟气势。他要创造一个受到各部分支撑宾尖形圆顶,八角形建筑的每一壁面被各角的石造主拱肋支持着。在每一石造部分会有两个次要拱肋,水平的拱会联结主要和次要的拱肋。到了1425年,布鲁内莱斯基已使圆顶升到强烈向内弯曲的程度,此时,缺少临时拱架一事向人们的智慧提出挑战。
  现在,他得利用从建筑委员会获取的自由,根据工程需要来改变材料的方法。为弥补临时拱架的缺乏,在各部分的支柱上,他用水平砖层建起了他的圆顶。每一层砌合在下一层上,以便既负担它本身的重量,也支撑接在它上面的一圈。当布鲁内莱斯基达到圆顶危险的内曲面时,他必须改变材料。由于他一直使用的石材可能太重,不适合无临时拱架的结构,他仿效古罗马人,用砖替代石材,照他在罗马看到的那样,把它们砌 成人字形。随着工程的进展,分别在内外圆顶砌上砖;随着圆顶的升起,缩减着每一部分的厚度。其结果是一种分格式系统,在那些砌层之间空间不断扩大,直到砌层间的空间在冠顶处变成1.83米。
  
  既是权宜之计又具有开创性的穹顶
  
  布鲁内莱斯基努力研究古代建筑,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当全部8个部分和连接它们的那些水平砖层已到位时,顶部就留下了一处开放的圆孔,与万神殿相似。万神殿圆顶的圆孔,是一个人造石(混凝土)的坚实结构,能给天空留下一处开口。但是,布鲁内莱斯基圆顶的拱肋倾向于在顶部收缩起来,开一个环状口。那个地方必定是一处压住拱肋、并使它们在顶部强合的沉重的装饰性“阻塞物”。这就解释了现存天窗顶塔令人吃惊的大尺寸。1436年,事情迫在眉睫了,于是为“阻塞物”设计举行了一次竞标,以一个具有古典美的实用性天窗顶塔的模型,布鲁内莱斯基自然赢得了胜利。他那带高拱形窗的八角形角楼要借助巧妙的古典式飞扶壁,把圆顶的8个拱肋与天窗顶塔的各角联结在一起。每个优美的飞扶壁顶上,都有一个反转盘旋的古典式斗拱(涡卷状托石)。这种对罗马古迹的借鉴,最后形成了这个哥特式圆顶。小尖塔是个外观呈波浪状的圆锥体角塔,在它顶上立着一个处于庄严宝球上的基督受难像。这一受难像实际上是一个日晷,是由多才多艺的佛罗伦萨天文学者托斯卡内利设计的。它更加清晰地象征了文艺复兴是“由基督教信仰升华了的古代!”布鲁内莱斯基在圆顶的设计上没有延用三角穹窿,而是创造了一种建在八角形木结构之上的双层砖壳新式圆顶。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连同采光亭在内,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即便在今天,这个高度也是一幢超高层的建筑,足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当时,这是建筑历史上的一次大幅度的进步,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创造者的英风豪气。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被公正地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其他文献
神奇的柬埔寨吴哥古迹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世界“四大奇迹”。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吴哥古迹为世界文化遗产。    神秘莫测的洞里萨湖    我在柬埔寨工作期间,曾约我的两位柬埔寨朋友一同前往吴哥参观。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前往吴哥旅游,有空中、陆路和水路三条通道。我选择的是水路,从金边乘游艇通过洞里萨河和洞里萨湖前往吴哥,这使我既能饱览世界闻名的吴哥古迹
罗马兵锋显煊赫,地中海上称豪雄。  图拉真帝建功勋,纪功柱上故事多。  西方名言曰“条条道路通罗马”。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罗马帝国,有着数不尽的风流英雄,诉不完的煊赫战功,后人在追溯这段历史时不禁会悠然神往。地中海千年风雨涤荡着历史的天空,亚平宁半岛沃土承载了罗马的荣耀,当我们穿越时空再去追寻那悠悠过往、缅怀英雄时代的丰功伟绩之时,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向我们展开了她的迷人面纱。  气势磅礴的伟大建筑是
虽然并无考古记录明确显示对奥尔梅克放血仪式的刻画,但是考古学家发现了奥尔梅克人举行放血仪式的间接证据。例如,他们在多座奥尔梅克遗址发现了天然和陶瓷的黄貂鱼刺及龙舌兰角,还发现了其他一些放血工具。这表明,奥尔梅克人有可能实施了中亚美利加洲最早的放血仪式。  放血是一种宗教仪式,即刺穿自己的某些身体部位来放血,由此完成一系列理念和文化功能。放血在中亚美利加洲古代社会尤其是玛雅社会中很常见。当统治阶层进
继震撼人心的《肖申克救赎》之后,弗兰克·达拉邦特献上了同样具有震撼力的《迷雾》。不同的是,《肖申克救赎》中主题清晰、爱憎分明,而《迷雾》则名副其实,带给人们一头雾水。这团迷雾从影片中弥漫出来,笼罩在每个观众心头。当迷雾散去之时,我们依稀感觉到,弗兰克提供给我们的是一部灾难启示录。    ★莫名的白雾★    海报画家戴维居住在美国一个小城镇的郊区,环境优美而安静。但是一阵奇怪的暴风雨打乱了他的安静
希特勒一直是个谜,关于他的论述和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却鲜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描绘,至于准确,更是随着时间的变换而摇摆不定。对于那个时代的德国人,“元首”在1933年以前不为人所知,从1934年到1938是德国的救星,万众敬仰的天才,1939年到1941年是伟大的征服者,1942年到1944年是失败的英雄,而1944年之后的“元首”是个疯子。这一概述仿佛也描绘出了当今人们对于希特勒的观感。  拜冷战所赐
在认识丝姆的六年里,费恩斯坦从没发现有什么东西能吓到丝姆。  费恩斯坦是一位临床神经心理学家,他下面的行为可能会让你觉得太奇怪了—六年来,他千方百计地想吓坏他的患者丝姆,比如带她到电影院看恐怖电影,到宠物店看蛇,到“鬼屋”与各种“妖魔鬼怪”接触,凡此种种。不过,更奇怪的是,费恩斯坦的“企图”从未得逞。他让丝姆看最恐怖的电影,她一点不觉得害怕。他带她到宠物店,她居然向一条蛇张开双臂,还在触摸蛇吐出的
瑞士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完善、社会福利高于欧美许多发达地区、生活质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在我女儿入籍瑞士后,许多人问到我这方面的具体情况时,我都不甚了了。直到我的小外孙帕思佧出生后,我才越来越多接触到这些方面的问题,也才对瑞士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有所了解。  帕思佧是中瑞混血的小男孩,其父是瑞士人。帕思佧于2007年10月的最后一天在瑞士北部的Aagao州州立医院出生。小家伙降临
新研究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大洪水爆发可能肇始于一个共同的原因——天上的“大河”。  蹊跷的洪水  2012年圣诞节前夕,英国西南端简直被暴雨害惨了。一连五天,海滨城市普利茅斯都在下雨,降下的雨比正常情况下一年的还多。在普利茅斯以北80千米,凯恩河暴涨,将刚建成的一个防洪工程损毁,致附近的一座小城被淹。该地区连接英国其余部分的铁路也被切断。就算那些在圣诞节前后多雨的地区,这么大的洪水也很少见。  然而
190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印度北方郊区高低不平的大路上,一辆牛车以最快速度前进。车上坐着一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从方正有力的脸膛,可以看出他有着刚毅的性格。几十里的风尘,使他本来就不常梳理的头发更显得蓬乱。他是小镇公立学校的教师登伯德-拉耶,下午突然收到郡行政官的紧急召见令,限他天黑前赶到郡府。  “究竟为了什么?为了《热爱祖国》?”从他紧锁的双眉和深沉的眼光,可以断定他一路在思索这个问题。六个月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逝世于他60岁生日的那一天。60岁是一个生命的轮回,小津就这样圆满而安寂的完成了他的艺术生涯,留给我们54部电影和他平淡温和的电影美学思想。他的电影很完美地体现了日本社会的物哀、幽寂、圆融的审美趣味。特别是《东京物语》更是他的颠峰之作。    浮游于东京的异乡老人    家庭一直是小津关注的对象。在《东京物语》中,小津的摄像机也一直随着老年夫妇的脚步移动。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对年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