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废弃工业设施和废弃地的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在具体设计中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原则,并对后工业景观公园生态设计实例进行分析,为以后工厂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工厂改造 后工业景观 设计
1 概述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工业设施和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
在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风景园林师更需要将生态理论运用到实际设计中。追根溯源,1969年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Harg,1920—2001)在《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明确指出,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出现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将景观设计与生态学进行完美地结合,从此景观设计出现生态化景观设计的新时代。
2 生态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2.1 生态设计理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在维护和协调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设计加入人为观念,也就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渗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在人与自然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的背景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塑造,而不是简单地凸显人类中心论或者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少的自然力的设计实现最大限度的预想需要或欲望。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的设计理念表现为:
一突出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
二表达和再现艺术的美。
2.2 生态设计原则
在运用生态设计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比如顺应选址地的当地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了解当地区域的生物性;充分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更多地使用乡土生物;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更多地体现自然元素,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材料的循环使用和废弃物的重新再利用不断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这些都是生态设计。
这些原则可以归结为生态恢复与促进和生态补偿与适应两种思想。
2.2.1 生态恢复与促进
总体来说,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具备逆向演替机制,通常我们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所能接触到的自然进行干扰。因此,看似毫无价值的废弃地,以及被污染的工厂,甚至被人类生产破坏的区域等是当前设计者面对的主要的设计对象。通过对场地肌肤利用景观的方式进行修复,改变其当前的恶性现状,进而促进场地系统的良性发展,这是景观设计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师面对那些过度开发和利用不规则、不合理,甚至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工业垃圾的场地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对生态进行恢复,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对场地生态系统进行完善。
2.2.2 生态的补偿与适应
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在工业化时代被严重消耗,景观设计师们背负着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面对日益减少的资源和伤痕累累的环境,将自己的设计和全球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探索更科学的方式或元素进行景观设计,使景观更绿色、更环保、更能缓解环保压力,或者通过环境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进而弥补人类对自然环境所犯下的“罪行”。今天科学技术飞速猛进,出现太阳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借助自然的自身因素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能量需求,实现设计师的愿望,为了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他们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实施各种措施,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要。
3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后工业景观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停止后,在工业废弃地上遗留各种工业设施,出现地表痕迹及废弃物等,对其进行保留、更新利用或者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来设计和营造新景观。废弃地上有各种与工业生产相关的设施,包括生产设施、仓储设施、动力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废弃工厂的生态恢复设计,在西方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国内也进行了尝试,结合实例对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进行分析。
3.1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西雅图煤气厂是1906年为提炼煤气而建的厂区,1950年由于开始供应天然气而被废弃了,1970年景观设计大师哈格巧手设计,在景观设计改造中,哈格不是把这些资源、元素从记忆中抹去,而是在尊重并利用基地现
有资源的基础上,从现有的元素和资源出发进行设计,通
过对现有的资源和元素进行有规划、有选择的删减,对
剩下的难以移动的同巨大雕塑和工业遗迹伫立在公园之中。
整个生态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处理被污染的土壤,虽然清除表层被严重污染的土壤,但是却难以根除深层土壤中含有的石油精和二甲苯等污染物。通过分析,哈格决定将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添加在土壤中,或者将修剪下来的草末和其他可以做肥料的废物充当肥料,它们是能消化石
油的酵素和其他有机物质,通过采用生物和化学的方式
促进泥土里的细菌将污染半个多世纪的化学污物进行消化。
哈格也没有花费昂贵的费用,对公园中的草地植被等进行灌溉,他认为万物轮回、叶枯叶荣是自然规律,也给公园带来一种自然之美。基于多方面的生态主义原则为指导的设计,不仅使公园造价减少,而且用于维护、管理的费用也极低。这种类型的设计在环境方面和城市生活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2 上海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
上海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为停产的铁合金厂,厂区原有14座铁合金生产电炉,年排尘量高达3000吨,是上海有名的耗能和污染大户。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与德国瓦伦丁设计事务所合作,对地表痕迹、废弃物和工业设施等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元素,对新景观进行构造。同时对地表植物进行恢复,积极改良土壤,对地表水循环系统进行构造,重新营造生态环境。
对公园侧重生态设计,入口景观区为:城市林荫道、草坪区、原工业植被保护区、少儿活动区、公园管理中心区、草坪林荫道;核心景观区由中心水景区、水体植物净化区、花园展示区等组成,并设有茶室、石笼墙等休息设施,以及山地自行车道、滑板、沙坑、蹦床、攀援、草坡滑梯等运动设施。设计时,主要运用乡土、耐旱、能源等主题性植物进行造景,与周围废弃的工业建筑材料、雕塑相融合,进而保持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借助乔木的疏密变化的特点,围合成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而创造景观节点。
设计要充分显示工业遗址价值,通过对工业遗址进行改造、重组以及对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借助再生的方式进行保留和延续,强调了景观必须延续工业景观的文脉,公园不仅保留了工业文化的遗迹,还处处体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奇妙。公园进门处,一列精致的火车头就是用废旧钢铁锻造的。小路曲径,也是利用原来堆积一旁的废弃石头和多余材料铺出来的。还有公园里的空调采自地源热泵系统,处处显示了生态节能的要旨。该公园已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景点之一。
4 结语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工业废弃地的再生问题是我国大量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的范例,对国内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杨经文,郝洛西.生态设计方法[J].时代建筑,1999(3):61-65.
[4]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J].华中建筑,2007(11).
作者简介:
丁小夏(1991-),女,吉林长春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方向。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工厂改造 后工业景观 设计
1 概述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工业设施和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
在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风景园林师更需要将生态理论运用到实际设计中。追根溯源,1969年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Harg,1920—2001)在《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明确指出,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出现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将景观设计与生态学进行完美地结合,从此景观设计出现生态化景观设计的新时代。
2 生态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2.1 生态设计理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在维护和协调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设计加入人为观念,也就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渗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在人与自然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的背景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塑造,而不是简单地凸显人类中心论或者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少的自然力的设计实现最大限度的预想需要或欲望。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的设计理念表现为:
一突出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
二表达和再现艺术的美。
2.2 生态设计原则
在运用生态设计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比如顺应选址地的当地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了解当地区域的生物性;充分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更多地使用乡土生物;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更多地体现自然元素,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材料的循环使用和废弃物的重新再利用不断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这些都是生态设计。
这些原则可以归结为生态恢复与促进和生态补偿与适应两种思想。
2.2.1 生态恢复与促进
总体来说,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具备逆向演替机制,通常我们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所能接触到的自然进行干扰。因此,看似毫无价值的废弃地,以及被污染的工厂,甚至被人类生产破坏的区域等是当前设计者面对的主要的设计对象。通过对场地肌肤利用景观的方式进行修复,改变其当前的恶性现状,进而促进场地系统的良性发展,这是景观设计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师面对那些过度开发和利用不规则、不合理,甚至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工业垃圾的场地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对生态进行恢复,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对场地生态系统进行完善。
2.2.2 生态的补偿与适应
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在工业化时代被严重消耗,景观设计师们背负着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面对日益减少的资源和伤痕累累的环境,将自己的设计和全球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探索更科学的方式或元素进行景观设计,使景观更绿色、更环保、更能缓解环保压力,或者通过环境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进而弥补人类对自然环境所犯下的“罪行”。今天科学技术飞速猛进,出现太阳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借助自然的自身因素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能量需求,实现设计师的愿望,为了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他们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实施各种措施,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要。
3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后工业景观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停止后,在工业废弃地上遗留各种工业设施,出现地表痕迹及废弃物等,对其进行保留、更新利用或者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来设计和营造新景观。废弃地上有各种与工业生产相关的设施,包括生产设施、仓储设施、动力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废弃工厂的生态恢复设计,在西方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国内也进行了尝试,结合实例对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进行分析。
3.1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西雅图煤气厂是1906年为提炼煤气而建的厂区,1950年由于开始供应天然气而被废弃了,1970年景观设计大师哈格巧手设计,在景观设计改造中,哈格不是把这些资源、元素从记忆中抹去,而是在尊重并利用基地现
有资源的基础上,从现有的元素和资源出发进行设计,通
过对现有的资源和元素进行有规划、有选择的删减,对
剩下的难以移动的同巨大雕塑和工业遗迹伫立在公园之中。
整个生态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处理被污染的土壤,虽然清除表层被严重污染的土壤,但是却难以根除深层土壤中含有的石油精和二甲苯等污染物。通过分析,哈格决定将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添加在土壤中,或者将修剪下来的草末和其他可以做肥料的废物充当肥料,它们是能消化石
油的酵素和其他有机物质,通过采用生物和化学的方式
促进泥土里的细菌将污染半个多世纪的化学污物进行消化。
哈格也没有花费昂贵的费用,对公园中的草地植被等进行灌溉,他认为万物轮回、叶枯叶荣是自然规律,也给公园带来一种自然之美。基于多方面的生态主义原则为指导的设计,不仅使公园造价减少,而且用于维护、管理的费用也极低。这种类型的设计在环境方面和城市生活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2 上海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
上海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为停产的铁合金厂,厂区原有14座铁合金生产电炉,年排尘量高达3000吨,是上海有名的耗能和污染大户。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与德国瓦伦丁设计事务所合作,对地表痕迹、废弃物和工业设施等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元素,对新景观进行构造。同时对地表植物进行恢复,积极改良土壤,对地表水循环系统进行构造,重新营造生态环境。
对公园侧重生态设计,入口景观区为:城市林荫道、草坪区、原工业植被保护区、少儿活动区、公园管理中心区、草坪林荫道;核心景观区由中心水景区、水体植物净化区、花园展示区等组成,并设有茶室、石笼墙等休息设施,以及山地自行车道、滑板、沙坑、蹦床、攀援、草坡滑梯等运动设施。设计时,主要运用乡土、耐旱、能源等主题性植物进行造景,与周围废弃的工业建筑材料、雕塑相融合,进而保持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借助乔木的疏密变化的特点,围合成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而创造景观节点。
设计要充分显示工业遗址价值,通过对工业遗址进行改造、重组以及对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借助再生的方式进行保留和延续,强调了景观必须延续工业景观的文脉,公园不仅保留了工业文化的遗迹,还处处体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奇妙。公园进门处,一列精致的火车头就是用废旧钢铁锻造的。小路曲径,也是利用原来堆积一旁的废弃石头和多余材料铺出来的。还有公园里的空调采自地源热泵系统,处处显示了生态节能的要旨。该公园已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景点之一。
4 结语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工业废弃地的再生问题是我国大量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的范例,对国内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杨经文,郝洛西.生态设计方法[J].时代建筑,1999(3):61-65.
[4]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J].华中建筑,2007(11).
作者简介:
丁小夏(1991-),女,吉林长春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