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斜疝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麻醉方法、管理及可行性。方法:选择1~5岁ASAⅠ~Ⅱ级54例患儿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行单次骶管阻滞,经鼻孔放置气体采样管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中视情况静脉辅助用咪达唑仑及丙泊酚。观察麻醉效果,气腹前、气腹后及放气腹后的SPO2、PETCO2等的变化。结果:镇痛完全49例,欠缺5例,患者术中肌松能满足手术要求。气腹后PETCO2显著增加,P<0.01,自主呼吸尚能代偿,SPO2稳定。结论: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 麻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起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斜疝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男50例,女4例;年龄1~5岁,体重8.5~20kg;ASAⅠ~Ⅱ级,手术时间15~28分钟;手术方式均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单侧手术46例,双侧8例。
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及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骶管穿刺用6号注射针头,穿刺成功后注入0.25%~0.375%罗派卡因与0.67%~1%利多卡因混合液0.8ml/kg。注药前及注药中反复回抽确定无脑脊液及血液。注药后取平卧位,双肩下垫薄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开放给氧,氧流量2.5L/分。双鼻孔放置气体采样管,连接监护仪,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SPO2、R、HR。术中视情况静脉辅助用咪达唑仑0.1mg/kg,全程使用微量泵注入丙泊酚8~15ml/小时维持麻醉。控制气腹压力8~12mmHg,低流量充气。
观察指标:均在骶管阻滞后20分钟才能开始手术,记录气腹前10分钟,气腹过程中最高及放气腹后10分钟的R、PETCO2、HR、SPO2变化情况。见表1。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
结 果
麻醉效果:54例中5例患者在手术开始时有些躁动,考虑为阻滞平面偏低所致,需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及咪达唑仑0.1mg/kg后,才能顺利作气腹及放置镜头。34例术中腹壁肌松较好,充气过程顺利,腹腔镜视野满意。手术时间15~28分钟。所有患者术中无反流、误吸、心律失常现象,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对生命体征的影响:54例手术中,与术前相比,建立气腹后R及HR有所升高,SPO2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P>0.05),PETCO2与气腹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放气后10分钟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过程无低氧血症发生。
讨 论
0.25%~0.375%罗派卡因与0.67%~1%利多卡因混合液按0.8ml/kg的药量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可达胸腰水平,达到止痛要求。为减轻骶管穿刺时的损伤,选择6号注射针头单次骶管阻滞,注药前和注药时反复回抽确定无脑脊液、血液。术中给病人行气腹及取垂头仰卧位时,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误吸发生,随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在本组病例观察中,气腹后,随着血中PaCO2的升高,刺激中枢及外周的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由于持续开放性给氧及患儿自主呼吸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使SPO2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无明显波动,从而保证了安全性。本组观察证明,短时小儿斜疝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骶管阻滞是安全、可行且较经济的可选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绪东,卢克良,綦宗才.小儿下腹部二孔法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26(5):360.
2 安剛.婴幼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0.
3 黄宇广,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7-228.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 麻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起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斜疝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男50例,女4例;年龄1~5岁,体重8.5~20kg;ASAⅠ~Ⅱ级,手术时间15~28分钟;手术方式均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单侧手术46例,双侧8例。
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及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骶管穿刺用6号注射针头,穿刺成功后注入0.25%~0.375%罗派卡因与0.67%~1%利多卡因混合液0.8ml/kg。注药前及注药中反复回抽确定无脑脊液及血液。注药后取平卧位,双肩下垫薄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开放给氧,氧流量2.5L/分。双鼻孔放置气体采样管,连接监护仪,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SPO2、R、HR。术中视情况静脉辅助用咪达唑仑0.1mg/kg,全程使用微量泵注入丙泊酚8~15ml/小时维持麻醉。控制气腹压力8~12mmHg,低流量充气。
观察指标:均在骶管阻滞后20分钟才能开始手术,记录气腹前10分钟,气腹过程中最高及放气腹后10分钟的R、PETCO2、HR、SPO2变化情况。见表1。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
结 果
麻醉效果:54例中5例患者在手术开始时有些躁动,考虑为阻滞平面偏低所致,需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及咪达唑仑0.1mg/kg后,才能顺利作气腹及放置镜头。34例术中腹壁肌松较好,充气过程顺利,腹腔镜视野满意。手术时间15~28分钟。所有患者术中无反流、误吸、心律失常现象,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对生命体征的影响:54例手术中,与术前相比,建立气腹后R及HR有所升高,SPO2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P>0.05),PETCO2与气腹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放气后10分钟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过程无低氧血症发生。
讨 论
0.25%~0.375%罗派卡因与0.67%~1%利多卡因混合液按0.8ml/kg的药量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可达胸腰水平,达到止痛要求。为减轻骶管穿刺时的损伤,选择6号注射针头单次骶管阻滞,注药前和注药时反复回抽确定无脑脊液、血液。术中给病人行气腹及取垂头仰卧位时,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误吸发生,随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在本组病例观察中,气腹后,随着血中PaCO2的升高,刺激中枢及外周的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由于持续开放性给氧及患儿自主呼吸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使SPO2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无明显波动,从而保证了安全性。本组观察证明,短时小儿斜疝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骶管阻滞是安全、可行且较经济的可选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绪东,卢克良,綦宗才.小儿下腹部二孔法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26(5):360.
2 安剛.婴幼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0.
3 黄宇广,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