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 方法:患者40眼行 FS200飞秒激光制瓣 LA
【机 构】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基金项目】
:
海南省卫生厅基金资助(No.琼卫2013-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 方法:患者40眼行 FS200飞秒激光制瓣 LASIK 手术,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 wk;1,3 mo的泪膜破裂时间( tear film eak-up time , 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test,SⅠ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 fluorescent,FL)检查。多
其他文献
首次通过系列黑暗条件下的膜分离空白试验对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中耦合分离膜操作压力的变化机理进行研究。为了从根本上揭示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中引起耦合分离膜
本文用微波法合成了配体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并以无水甲醇为溶剂,在常温条件下合成了配体与硫酸氧钒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紫外吸收峰
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C6H10N2)2[SiW12O40]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m。通过红外、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曲线对晶体进行了结构表征、
目的: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105例105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通过评估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