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精益建造应用于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进行了探讨。通过从新的视角对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优化,最终达到从质量、工期、成本角度进行有机整合,项目整体效益最优的结果。并探讨了精益建造在现场管理中的实施。
关键词:精益管理,精益建造,质量,工期,成本,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目前,精益管理方法的应用已经从制造业转入各行业中。近1-2年,在集团牵头下,公司内也进行了精益管理的学习和推广活动,并初具成效。本文将就精益管理的分支——精益建造进行谈讨和研究,以期能将精益管理的思想應用至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通过从新的视角对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优化,最终达到从质量、工期、成本角度进行有机整合,项目整体效益最优的结果。
1.精益建造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精益建造方法是将精益思想应用于施工现场管理而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的总和,现在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其定义为:精益建造是基于对建筑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的重新审视,应用并行工程、流程再造等手段,根据精益思想原则对建筑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建立新的建筑生产管理模式[1]。其本质就是要在生产建设中尽可能消除浪费,增大有效工作时间的比例,以追求企业增大利润,并能为项目带来额外的增值。
2.施工现场存在的浪费
在精益思想中,认为生产管理由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组成。而非增值活动又可分为协调增值工作的必要活动,以及对创造客户所需价值毫无贡献的活动两类。而后者被称为浪费,应通过定性识别、流程改进等步骤,尽可能消除浪费。
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浪费进行识别,可以看到存在诸如待工的浪费、运送的浪费、加工建造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工程质量不合格返修的造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
3.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应用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认为,质量控制工作是通过生产线上每个经手人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这样的思想来控制整体工作质量的。和传统质量管理的方法不同,传统方法重视检查和监督,而精益思想则侧重于每个经手人自发控制质量,即在工程项目的精益建造中树立“3N”思想:不建造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No accepting、No manufacturing、No transferring),把质量问题解决在初级阶段,达到对各工序质量问题事前遏止,控制质量缺陷和错误的递延[2]。
与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不同,精益思想重视“第一次就做好”的理念,将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中,这样则从根本上减少了由于质量不合格返修等带来的浪费。而事实上,这样的思路也更符合质量控制的特点、更符合工人开展施工的自然习惯。弱化质检员的位置,而强调现场的每个人都是质量检查员,对不合格工序都有控制和避免的责任,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应用精益思想,在施工现场中应加强教育工作,向施工人员反复传递3N思想的要求,并进行指导,另外尽可能保证施工人员的稳定也有助于形成更良好默契的配合。
4.从工期控制的角度应用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中重要技术方法之一是缩短过程之间的转换时间。应用在施工现场,应:首先从施工组织设计入手,做好现场布置和施工组织的优化工作;其次做好现场分包方及各施工队伍的协调配合,避免工序交叉带来的时间延误;第三进行现场工序配合的优化工作,合理安排,尽可能减少待工时间。
5.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应用精益思想
通过减少浪费,达到降低成本,最终极大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精益思想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创造并总结了精益思想的日本汽车工业在竞争中取得的极大成功正是精益思想的辉煌成果和得以被推广的最关键因素。建筑生产自身存在的单件性、现场生产、多专业单位合作、不可控因素多、临时性组织等特点[3],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施工组织上难度大,因此浪费程度也更高。
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之间互相影响,如为保证质量就必须一定程度上保证成本的投入,而追求更高的质量则会加大成本投入;又如为了压缩工期往往需要增大投入,从而增加工程成本。而精益思想中,通过供应链管理,兼顾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多个方面,在与供应商的共同协作下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
在现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借鉴精益思想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与供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制定和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着手加以实施。
事实上,对于工程的质量管理及工期控制已经实现了有效降低成本的作用,是成本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工程返修率则减少了物料额外支出造成的浪费;优化工程组织,减少工序交接间的时间浪费,则可直接降低人工和机械的开支。
6.精益建设在现场管理中的实施
(1)推行5S管理
5S管理制度是精益管理方法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它包括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规范(SEIKETSU)、素养(SHITSUKE)[4]。在现场推行5S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工作环境的改善,有效调动工人工作积极性,并将精益管理思想逐步渗透进工人的日常工作中,使工作流程更加明确,提高工人对于精益思想有效改善工作效率的信心,为迎接下一步变革做好准备。
(2)推行样板制管理
要有效的开展精益管理实践活动,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的环节或车间,诸如钢筋加工区、木工棚、材料堆放区等建筑工程施工的常规设置场所作为改善的重点,首先开展系统性的精益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样板进行推广,这样不但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浪费问题,并且可以极大的鼓舞员工的信心。
(3)持续改进
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具有一致性,精益管理思想要求发动全员的力量对于工作中的浪费不断的发现、流程不断的进行调节和优化,这是一个持续的永不停歇的过程,也正是精益思想追求完美的思想内涵的体现。
7.小结
质量、成本、工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传统观点认为这三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应用精益思想开展工程管理则是从消除浪费入手,通过价值流识别和流程优化,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效率,从而实现了质量、成本、工期的三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坚勋,精益建设——建筑生产管理模式的新发展,建设监理,2003,6:62~63
[2] 朱宾梅 , 刘晓君 , 王智辉,基于精益建造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要素管理的新思维,建筑经济,2007,11:13~15
[3]彭鹏,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领域实现精益和六西格玛的整合探析,天津建筑业,2013,8:162~163
[4]芭芭拉.维特等,精益六西格玛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58~60,36
关键词:精益管理,精益建造,质量,工期,成本,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目前,精益管理方法的应用已经从制造业转入各行业中。近1-2年,在集团牵头下,公司内也进行了精益管理的学习和推广活动,并初具成效。本文将就精益管理的分支——精益建造进行谈讨和研究,以期能将精益管理的思想應用至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通过从新的视角对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优化,最终达到从质量、工期、成本角度进行有机整合,项目整体效益最优的结果。
1.精益建造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精益建造方法是将精益思想应用于施工现场管理而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的总和,现在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其定义为:精益建造是基于对建筑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的重新审视,应用并行工程、流程再造等手段,根据精益思想原则对建筑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建立新的建筑生产管理模式[1]。其本质就是要在生产建设中尽可能消除浪费,增大有效工作时间的比例,以追求企业增大利润,并能为项目带来额外的增值。
2.施工现场存在的浪费
在精益思想中,认为生产管理由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组成。而非增值活动又可分为协调增值工作的必要活动,以及对创造客户所需价值毫无贡献的活动两类。而后者被称为浪费,应通过定性识别、流程改进等步骤,尽可能消除浪费。
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浪费进行识别,可以看到存在诸如待工的浪费、运送的浪费、加工建造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工程质量不合格返修的造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
3.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应用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认为,质量控制工作是通过生产线上每个经手人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这样的思想来控制整体工作质量的。和传统质量管理的方法不同,传统方法重视检查和监督,而精益思想则侧重于每个经手人自发控制质量,即在工程项目的精益建造中树立“3N”思想:不建造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No accepting、No manufacturing、No transferring),把质量问题解决在初级阶段,达到对各工序质量问题事前遏止,控制质量缺陷和错误的递延[2]。
与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不同,精益思想重视“第一次就做好”的理念,将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中,这样则从根本上减少了由于质量不合格返修等带来的浪费。而事实上,这样的思路也更符合质量控制的特点、更符合工人开展施工的自然习惯。弱化质检员的位置,而强调现场的每个人都是质量检查员,对不合格工序都有控制和避免的责任,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应用精益思想,在施工现场中应加强教育工作,向施工人员反复传递3N思想的要求,并进行指导,另外尽可能保证施工人员的稳定也有助于形成更良好默契的配合。
4.从工期控制的角度应用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中重要技术方法之一是缩短过程之间的转换时间。应用在施工现场,应:首先从施工组织设计入手,做好现场布置和施工组织的优化工作;其次做好现场分包方及各施工队伍的协调配合,避免工序交叉带来的时间延误;第三进行现场工序配合的优化工作,合理安排,尽可能减少待工时间。
5.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应用精益思想
通过减少浪费,达到降低成本,最终极大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精益思想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创造并总结了精益思想的日本汽车工业在竞争中取得的极大成功正是精益思想的辉煌成果和得以被推广的最关键因素。建筑生产自身存在的单件性、现场生产、多专业单位合作、不可控因素多、临时性组织等特点[3],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施工组织上难度大,因此浪费程度也更高。
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之间互相影响,如为保证质量就必须一定程度上保证成本的投入,而追求更高的质量则会加大成本投入;又如为了压缩工期往往需要增大投入,从而增加工程成本。而精益思想中,通过供应链管理,兼顾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多个方面,在与供应商的共同协作下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
在现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借鉴精益思想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与供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制定和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着手加以实施。
事实上,对于工程的质量管理及工期控制已经实现了有效降低成本的作用,是成本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工程返修率则减少了物料额外支出造成的浪费;优化工程组织,减少工序交接间的时间浪费,则可直接降低人工和机械的开支。
6.精益建设在现场管理中的实施
(1)推行5S管理
5S管理制度是精益管理方法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它包括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规范(SEIKETSU)、素养(SHITSUKE)[4]。在现场推行5S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工作环境的改善,有效调动工人工作积极性,并将精益管理思想逐步渗透进工人的日常工作中,使工作流程更加明确,提高工人对于精益思想有效改善工作效率的信心,为迎接下一步变革做好准备。
(2)推行样板制管理
要有效的开展精益管理实践活动,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的环节或车间,诸如钢筋加工区、木工棚、材料堆放区等建筑工程施工的常规设置场所作为改善的重点,首先开展系统性的精益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样板进行推广,这样不但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浪费问题,并且可以极大的鼓舞员工的信心。
(3)持续改进
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具有一致性,精益管理思想要求发动全员的力量对于工作中的浪费不断的发现、流程不断的进行调节和优化,这是一个持续的永不停歇的过程,也正是精益思想追求完美的思想内涵的体现。
7.小结
质量、成本、工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传统观点认为这三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应用精益思想开展工程管理则是从消除浪费入手,通过价值流识别和流程优化,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效率,从而实现了质量、成本、工期的三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坚勋,精益建设——建筑生产管理模式的新发展,建设监理,2003,6:62~63
[2] 朱宾梅 , 刘晓君 , 王智辉,基于精益建造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要素管理的新思维,建筑经济,2007,11:13~15
[3]彭鹏,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领域实现精益和六西格玛的整合探析,天津建筑业,2013,8:162~163
[4]芭芭拉.维特等,精益六西格玛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58~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