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同时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结合软件技术专业,就如何建设“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从教学思路、建设实训基地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 实训基地 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还是要根据专业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而言,我们采用“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采用“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探索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我们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了与软件技术企业的合作。先后与IBM公司和手机软件制作公司合作,让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和教学实践过程,并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工作。企业的实践证明: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首先要给出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自己根据任务向导,完成任务,不懂的地方再向师傅请教,边做边学,不断提高个人的技术能力,这样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经过反复的论证,形成了针对软件专业的“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教学思路
  1.全面开展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软件产业也高速发展,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来填补各方面的需求空缺。但是,现实情况是仍有大批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也就是说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相去甚远,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我们学院自身的特点,软件技术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能使用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培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成为满足软件测试岗位要求的实用型软件测试人才。因此,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开展将岗位技能、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和实训室建设融为一体综合教学改革。
  2.构建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培养软件测试岗位需要的实用型软件测试人才为主线,提出了该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的总目标。根据该专业的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组织结构,将需要培养的各项技能分解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消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构建了有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我们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模块化分解,按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技能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1.加大投入,加快基础硬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聘请了该专业的教授、企业专家及一线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起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大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建立了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企业基地。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加强了校企合作,并把校内实训基地向校外延伸。未来几年,我们还将成“集团理事会”,并在其指导下,各系与行业内知名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实训基地进行常规管理与运作、校企合作的规划发展、对校企合作共建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优势,极稳妥地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培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基本条件建设和开拓市场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素质为根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合理分布教学培训站点,组成继续教育的开放式合作网络,形成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服务顺畅、效率和效益明显的局面。
  2.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结合学院师资队伍规划的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建设、优化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专业教学团队,重点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对象的“名师工程”、以青年骨干教师为对象的“青蓝工程”,以兼职教师为对象的“双师工程”等“三项工程”,健全完善师资队伍管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研创能力、合作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理实兼备、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合作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实现所有专业教师的企业轮训;通过各系部设立的校企合作中心,吸纳企业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教学岗位或管理岗位兼职;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制度,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开展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使教师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在项目实施中提升专业水平。
  3.完善管理体制,保障教学质量
  (1)明确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职责
  实训基地使用主要是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及实训基地的管理者组成,必须明确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专业教师主要是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与修改完善,并负责实践技能的教学过程;实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辅助专业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实训基地的管理者主要负责主要对实训资源进行调配,以及课外的其他实训项目的管理。
  (2)推进了项目化教学制度
  项目化教学由专业教师编写,制定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学注意事项等发布给学生和实训指导教师。学生实训的项目大多与企业行业接轨。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可以明确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从而达到在“做中学”预想的学习目标。同时,项目化的教学制度也为编写项目化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校企合作育人新局面
  实训基地建设加大了与相关企业拓展战略合作,推进增长“订单式”的数量和规模,以订单培养为载体,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融合,积极推进“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校企合作育人新局面。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人才、技术、信息、设施设备、品牌、资金等资源,依据“合作建设,资源互补、利益共赢”的原则,推进“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创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构建现代化、职业化、开放式、生产性的实习实训环境。完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平台和实体空间,为“订单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星彬.“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
  [3]周庞荣,易斌.区域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课题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软件技术专业“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题(课题编号jzw590111053)。
其他文献
好的班风,能使全班同学形成自觉学习,积极进取,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质。才所带的高职班级为例,经过调查、分析班风的不足之处,概括了后进生的在校表现,并介绍了如何通过转化后进生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将315例要求人工流产的健康初孕妇按就诊顺序分为A组(单纯丙泊酚)、B组(丙泊酚复合米索前列醇)和C组(单纯米索前列醇)各105例,对3组受术者术中扩宫情况、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宫颈扩张A组总有效率为82.85%,B组为97.14%,C组为86.67%,B组高于A、C组(P<0.01);A组镇痛有效
<正>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他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合作,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一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近些年,钟启泉教授先后翻译了佐藤学的多部专著,
科学素质的培养不仅在课内,还要在课外;不仅在教学中,还要在实践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之养成正确对待科学的态度,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幼儿科学教育需
摘 要 目的:探讨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颈部肿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均采用肿块切除术或活检术,确诊率100%;病理类型有颈部淋巴结结核107例,颈部淋巴结炎5例,颈部转移癌3例(鼻咽癌颈部转移2例,肺癌颈部转移1例),淋巴瘤1例,腮腺囊肿1例,单纯性囊肿1例,一般细菌性脓肿1例,血肿1例。肿块切除
目的:观察间断应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剂量和国内相关指南推荐的用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
摘 要:机械通气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无创和有创通气存在一定的差异,社区医院开展无创正压通气工作,首先要明确认识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的各自特点,其次正确掌握无创正压通气的作用机制,严格掌握NPPV的应用指征和时机,合理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判断,应在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选用,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提高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关键词:机械通
●语文教学曾经是杂烩,也曾经是鸡肋。有境界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材成为精品,语文教学内容精要,语文教学过程精简,语文教学方法精选。    当关于语文是什么的争论已尘埃落定的时候,当课改的春风拂面吹来课堂面目花团锦簇的时候,语文时空的立体梦幻依然虚幻脆弱,语文的现实住所也许便是一本本教科书、一系列辅导资料以及一份份练习试卷所构成的逼仄空间。于是我们不得不追问自己:语文教学何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