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在分别介绍N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和FI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基础上,对比了对比两者的竞赛规则,最后提出对于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NBA FIFB 竞赛规则 规则变迁 商业化
一、引言
NBA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商业特点的美国职业体育联盟,能够充分体现出美国的职业体育市场发展特点,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相比于NBA,FIBA则是为了尽可能把篮球运动推广到全世界范围内[1,2]。可以看出,上述两者在成立目的、组织性质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它们的竞赛规则以及其发展变迁也存在的一定差异。
二、N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
在1950年至1980年间,这是NBA竞赛规则的成长阶段,成功引入24秒规则是这个阶段重大突破。24秒规则是由锡拉库扎队老板丹尼提出,原有的比赛规则下,攻防转换存在明显的迟缓情况,这个规则就是为了改变过慢的比赛节奏,这种进攻时间的限制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明天提高比赛的进攻速度,大大提高篮球比赛的观赏性,也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对于24秒规则来说,“红衣主教”奥尔巴克则认为是50年内最为重要的规则改变。另外,在NBA比赛中引入三分球也是这个阶段的修改。通过三分球,能够提高比赛的进攻节奏,同时,更有利于进行更为复杂的战术变化,使得比赛结果的悬念增加,能够让整场比赛都能有效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1980年之后,相比于欧洲,美国则采取了对于国外品牌及国外投资更为开放的态度,这样的背景也造就了NBA的全球化战略,使得NBA比赛开始向全球进行推广,同时,为了适应这个潮流,NBA竞赛规则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在这段时间内,NBA对于球场内的暴力行为进行严格了处罚,并且力度越来越大,重点在替补队员参与球场暴力、运动员非法侵人犯规等进行严格规定,并且目前采用了对于裁判判罚的零容忍规则,上述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减少球场的暴力行为,使得NBA的平台形象得到进一步维护。另外,在竞赛时间方面,NBA在2001年增加了8s进前场的进攻时间的规定,这是为了更加推进进攻速度;在防守方面,通过设置防守3秒规则,增加了一定的防守难度,要求在防守对方中锋而长时间占用限制区域,要求球员进行全场的积极奔跑,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增强比赛的观赏性,提高比赛激烈程度。
这里对于NBA联盟中相关的规则制定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可以发现,就规则变化数量方面来看,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比赛规则、努力营造良好的比赛形象和保证各个球队的攻守平衡等三个方面,随着NBA的成长,竞赛规则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存在越来越多的修订,这符合职业体育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FI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
对于1984年的23届洛杉矶奥运会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奥运会,国际篮联借鉴了其成功经验,并在1986年改名为“国际篮球联合会”,除去了原有的“业余”两字。这就说明,职业运动员可以参加国际篮联的比赛,也同时表明,世界篮联的竞赛规则也正在向着职业篮球竞赛逐步靠近。
在此以后,为了更加适应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需求,FIB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规则。比如,篮板高度的提高则是为了更好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减少运动员在篮下进行激烈对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在比赛时间方面,参考NBA比赛时间,把原来的上下半场改变为四节,并且有效增加暂停时间;为了满足电视台的需求,还特别同意在比赛期间进行广告插播。
对于FIBA一系列的竞赛规则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没有收到NBA影响之前,FIBA的竞赛规则改变主要集中在,有效保持进攻平衡、努力维护赛事形象、保证比赛流畅性、完善比赛规则等方面,但很少考虑到涉及到比赛推广、设置比赛悬念等方面,这也是说明,这阶段的定位主要是业余篮球赛事的模式。而FIBA在接受职业化运动员之后,通过改变的竞赛规则可以看出,改革就主要从设置比赛悬念和积极进行赛事推广出发,这也体现了满足新时期的商业化的需求。
四、对比NBA与FIBA竞赛规则变迁思考
从NBA规则的变迁中可以发现,其并不仅仅为了满足比赛的需求,更为重要的则是要匹配市场的需要,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对于FIBA定位的转变,也就是从业余篮球到接受职业篮球的定位则是通过立即的改革实现的,不存在演变的时间间隔。FIBA改革前,竞赛规则主要是用来规范比赛,保证大众的参与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篮球运动项目的推广。在改革之后,由于借鉴了大量的NBA的竞赛规则,能较好的适应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需求。总而言之,FIBA竞赛正在努力向NBA的竞赛规则靠近。
尽管两者都致力于赛事推广,但是,就具体内容而言,它们确实还存在一定高度差距。NBA则是更能体现出商业化的特点,更加关心商业推广方面内容,明显在维护赛事形象方面进行次数更多的规则调整。而对于FIBA的篮球赛事来说,参赛队伍都是每个国家的代表队,由于需要考虑国家形象,队员的行为举止都较为谨慎。所以,FIBA并没有花费大力气来进行赛事维护,进行规则修改则是为了更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赛事的推广。
五、启示与思考
在分析NBA与FIBA竞赛规则变迁相关问题基础上,我国的职业体育赛事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采用具有中国特点的竞赛规则。另外,对于处理职业球员不良习惯应该从竞赛规则入手,只有具备不断完善的竞赛规则,才能改变我国职业体育赛事较为落后的现状,才能更好去进行我国体育赛事市场的开拓。
参考文献:
[1] 陆琪琛,姚颂平.商业视角下NBA竞赛规则的修改及对CBA发展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4).
[2] 薛岚.NBA主场文化探析[J].体育科学.2005(4).
摘 要 在分别介绍N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和FI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基础上,对比了对比两者的竞赛规则,最后提出对于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NBA FIFB 竞赛规则 规则变迁 商业化
一、引言
NBA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商业特点的美国职业体育联盟,能够充分体现出美国的职业体育市场发展特点,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相比于NBA,FIBA则是为了尽可能把篮球运动推广到全世界范围内[1,2]。可以看出,上述两者在成立目的、组织性质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它们的竞赛规则以及其发展变迁也存在的一定差异。
二、N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
在1950年至1980年间,这是NBA竞赛规则的成长阶段,成功引入24秒规则是这个阶段重大突破。24秒规则是由锡拉库扎队老板丹尼提出,原有的比赛规则下,攻防转换存在明显的迟缓情况,这个规则就是为了改变过慢的比赛节奏,这种进攻时间的限制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明天提高比赛的进攻速度,大大提高篮球比赛的观赏性,也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对于24秒规则来说,“红衣主教”奥尔巴克则认为是50年内最为重要的规则改变。另外,在NBA比赛中引入三分球也是这个阶段的修改。通过三分球,能够提高比赛的进攻节奏,同时,更有利于进行更为复杂的战术变化,使得比赛结果的悬念增加,能够让整场比赛都能有效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1980年之后,相比于欧洲,美国则采取了对于国外品牌及国外投资更为开放的态度,这样的背景也造就了NBA的全球化战略,使得NBA比赛开始向全球进行推广,同时,为了适应这个潮流,NBA竞赛规则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在这段时间内,NBA对于球场内的暴力行为进行严格了处罚,并且力度越来越大,重点在替补队员参与球场暴力、运动员非法侵人犯规等进行严格规定,并且目前采用了对于裁判判罚的零容忍规则,上述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减少球场的暴力行为,使得NBA的平台形象得到进一步维护。另外,在竞赛时间方面,NBA在2001年增加了8s进前场的进攻时间的规定,这是为了更加推进进攻速度;在防守方面,通过设置防守3秒规则,增加了一定的防守难度,要求在防守对方中锋而长时间占用限制区域,要求球员进行全场的积极奔跑,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增强比赛的观赏性,提高比赛激烈程度。
这里对于NBA联盟中相关的规则制定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可以发现,就规则变化数量方面来看,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比赛规则、努力营造良好的比赛形象和保证各个球队的攻守平衡等三个方面,随着NBA的成长,竞赛规则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存在越来越多的修订,这符合职业体育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FIBA竞赛规则的历史变迁
对于1984年的23届洛杉矶奥运会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奥运会,国际篮联借鉴了其成功经验,并在1986年改名为“国际篮球联合会”,除去了原有的“业余”两字。这就说明,职业运动员可以参加国际篮联的比赛,也同时表明,世界篮联的竞赛规则也正在向着职业篮球竞赛逐步靠近。
在此以后,为了更加适应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需求,FIB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规则。比如,篮板高度的提高则是为了更好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减少运动员在篮下进行激烈对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在比赛时间方面,参考NBA比赛时间,把原来的上下半场改变为四节,并且有效增加暂停时间;为了满足电视台的需求,还特别同意在比赛期间进行广告插播。
对于FIBA一系列的竞赛规则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没有收到NBA影响之前,FIBA的竞赛规则改变主要集中在,有效保持进攻平衡、努力维护赛事形象、保证比赛流畅性、完善比赛规则等方面,但很少考虑到涉及到比赛推广、设置比赛悬念等方面,这也是说明,这阶段的定位主要是业余篮球赛事的模式。而FIBA在接受职业化运动员之后,通过改变的竞赛规则可以看出,改革就主要从设置比赛悬念和积极进行赛事推广出发,这也体现了满足新时期的商业化的需求。
四、对比NBA与FIBA竞赛规则变迁思考
从NBA规则的变迁中可以发现,其并不仅仅为了满足比赛的需求,更为重要的则是要匹配市场的需要,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对于FIBA定位的转变,也就是从业余篮球到接受职业篮球的定位则是通过立即的改革实现的,不存在演变的时间间隔。FIBA改革前,竞赛规则主要是用来规范比赛,保证大众的参与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篮球运动项目的推广。在改革之后,由于借鉴了大量的NBA的竞赛规则,能较好的适应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需求。总而言之,FIBA竞赛正在努力向NBA的竞赛规则靠近。
尽管两者都致力于赛事推广,但是,就具体内容而言,它们确实还存在一定高度差距。NBA则是更能体现出商业化的特点,更加关心商业推广方面内容,明显在维护赛事形象方面进行次数更多的规则调整。而对于FIBA的篮球赛事来说,参赛队伍都是每个国家的代表队,由于需要考虑国家形象,队员的行为举止都较为谨慎。所以,FIBA并没有花费大力气来进行赛事维护,进行规则修改则是为了更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赛事的推广。
五、启示与思考
在分析NBA与FIBA竞赛规则变迁相关问题基础上,我国的职业体育赛事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采用具有中国特点的竞赛规则。另外,对于处理职业球员不良习惯应该从竞赛规则入手,只有具备不断完善的竞赛规则,才能改变我国职业体育赛事较为落后的现状,才能更好去进行我国体育赛事市场的开拓。
参考文献:
[1] 陆琪琛,姚颂平.商业视角下NBA竞赛规则的修改及对CBA发展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4).
[2] 薛岚.NBA主场文化探析[J].体育科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