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骨瓣技术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单纯内侧间室型KOA。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内侧间室型KOA的一种有效方式,可推迟或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发生。内侧撑开式截骨术,具有创伤小、不破坏胫腓关节、降低腓总神经损伤、术中灵活调整截骨角度等优点,是当下进行HTO的主要选择方式。然而,其显著缺点之一在于,截骨间隙较大,缺乏有效填充,相关的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屡见不鲜,困扰着广大骨科医生。通过总结临床经验,
其他文献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接触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而感染。该病临床种类较多,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感染征象和多脏器功能受累的临床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困难和咯血为主要症状的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误诊为肺结核,而后通过痰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经过有效的抗感染和呼吸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供临床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造成大面积流行和人员死亡。其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机体后,机体快速动员固有免疫反应并产生Ⅰ型干扰素(IFN-Ⅰ),IFN-Ⅰ在病程早期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固有免疫识别以及病毒与IFN-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