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声乐演唱中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的训练是贯穿到整个声乐演唱中的基本功之一。歌唱是离不开语言的,离开语言的歌唱是空洞无力的,它只体现了一种歌唱现象,要想深入了解歌曲的本质,真正诠释歌曲的真谛,那么,必须有良好的语言始终贯穿到声乐演唱当中去。
1、歌唱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语言第一,节奏次之,声音属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培特罗.托西曾说:“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他就无法使观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美妙之处,这样一来它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如果歌词不清的话,它的嗓音和小号、双簧管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在歌唱中,作曲家是根据语言、语义的特点进行韵味处理的。声乐演唱是语言艺术同音乐艺术的结合。意大利声乐艺术是意大利语语言艺术同音乐艺术的结合,中国的声乐艺术是中国语言艺术同音乐艺术的结合,任何国度的声乐艺都离不开自己国家的语言艺术。
2、歌唱语言的准确把握与运用
无论意大利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民族唱法,这都是不可改变的重要原理。歌唱语言的准确把握,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尤其是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时,要将中国的语言文字同美声唱法技巧结合起来,恐怕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达到意想的效果。有一些学生在演唱中国作品时,过分注重发声技巧以及声音,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导致出来的音色是模糊的,听不清他唱的是什么,进而很难要听众听懂所唱歌曲的内涵。更有一些学生,过分强调咬字,忽视了字的基本结构,把字分解开来演唱,这样不但观众听起来很吃力,而且破坏了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意大利歌曲中语言的作用
意大利歌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歌唱艺术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被人们称为“美声的故乡”、“欧剧的摇篮”。意大利歌剧和艺术歌曲是人类声乐宝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大利歌曲通过意大利语来演唱,表现作品的精彩内容。意大利语言的发音正确与否关系到歌唱声音的好坏,良好的语言技巧有助于我们在歌唱中声音的状态,但如果歌唱中没有真确的语言做铺垫,不仅会给听者不安详的感觉,而且无法传达作曲家的写作意图,从而扭曲了艺术的真正享受。
1、意大利歌曲作为声乐教学的必选教材
在音乐院校声乐学生必修曲目及当今世界一些重大国际声乐比赛的必选曲目中,都有许多意大利歌曲。同时,意大利语也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适合歌唱的语言,在长时间里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发声方法。然而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摆在师生面前:意大利歌曲需要用意大利语来演唱,通过意大利语来表现作品的精彩内容。由于意大利语在我国声乐教学中还是不够普及,很多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的时,只能靠听录音模仿来进行练习演唱,其结果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只有声而没有情。学生拿到一些曲目,通常是盲目地找到其发音规律,把歌词一字一字地读出来,至于意大利歌曲具有的古典性、内容的美妙朴实,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感受它。只是从专业老师那里知道哪里该强,哪里该弱,这样的演唱自然是不能对其作品进行准确的表达的。
掌握意大利歌曲的内涵,首先应该从标准的发音咬字,正确无误的元音、辅音拼读开始,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语音语感,才能真正融入音乐,理解音乐,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在演唱的时候能自如地表达作品的价值,真正感受艺术真谛。
2、意大利语语音的拼读特点
任何优秀的的声乐作品都必须是声音和语言的高度统一。意大利语音的准确发音必须经过认真、系统的学习。元音是形成嗓音的基本要素,因此,首先应该练习元音的发音,然后再进行各种辅音的拼读练习。元音在声学中被称作“乐音”,歌唱中主要是唱元音,延长的也是元音。元音的性质是由口腔的形状、舌位、唇位、腭部状态决定的。正确的起音,元音的形成与发音是同时出现的。初学者掌握好元音的准确发音,可为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是根据本国家和本民族的语言来吐字润腔的。我国有56个民族,其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无论在字体结构和语言语法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大体而言,北方崇尚铿锵、粗犷、豪壮;而南方追求婉转、妩媚、清丽。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论是南方作品还是北方作品,都必须“说在前,唱在后”“欲唱先说”。要想唱好先说好,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把歌唱的语言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歌唱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1、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咬字归韵”
语言是歌曲演唱中共鸣的依据。歌声悦耳好听,主要是靠共鸣器官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歌唱中的咬字吐词不灵活,经常变化咬字的共鸣部位,那么将是很难达到用共鸣来美化声音效果的。离开了语言而去单纯的训练音色,声音再洪亮再优美,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应该将语言的训练贯穿到声音训练的整个过程,使呼吸、共鸣、声区统一、口型、位置、表现等都围绕着咬字吐字这一中心进行,将科学的发声建立在准确的语言基础之上。
2、“字正腔圆”是建立在准确的咬字基础上的
“字正”是字音清晰、穿透力强的前提保证,而“腔圆“则需要正确的吐字和准确的声音位置。准确的吐字是共鸣的依据,而声音共鸣的美感也只有通过字正才得以实现。歌唱者要想在演唱中真正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必须做到找准语言和语言不同部位共鸣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咬字吐字,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发出美妙的声音。有些歌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单纯的强调声音的音色,忽视了咬字的重要性,结果不仅仅没法让听众听清楚作品的内涵,在演唱了几首作品后,感觉嗓子疲惫,无法继续演唱下去。相反,如果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正确的咬字正确的归韵,不但可以让听众明白歌曲的写作意图,享受歌曲的艺术价值,而且科学的咬字归韵还让歌唱者的嗓子得到适当的休息。
语言的训练是贯穿到整个声乐演唱中的基本功之一。歌唱是离不开语言的,离开语言的歌唱是空洞无力的,它只体现了一种歌唱现象,要想深入了解歌曲的本质,真正诠释歌曲的真谛,那么,必须有良好的语言始终贯穿到声乐演唱当中去。
1、歌唱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语言第一,节奏次之,声音属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培特罗.托西曾说:“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他就无法使观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美妙之处,这样一来它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如果歌词不清的话,它的嗓音和小号、双簧管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在歌唱中,作曲家是根据语言、语义的特点进行韵味处理的。声乐演唱是语言艺术同音乐艺术的结合。意大利声乐艺术是意大利语语言艺术同音乐艺术的结合,中国的声乐艺术是中国语言艺术同音乐艺术的结合,任何国度的声乐艺都离不开自己国家的语言艺术。
2、歌唱语言的准确把握与运用
无论意大利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民族唱法,这都是不可改变的重要原理。歌唱语言的准确把握,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尤其是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时,要将中国的语言文字同美声唱法技巧结合起来,恐怕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达到意想的效果。有一些学生在演唱中国作品时,过分注重发声技巧以及声音,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导致出来的音色是模糊的,听不清他唱的是什么,进而很难要听众听懂所唱歌曲的内涵。更有一些学生,过分强调咬字,忽视了字的基本结构,把字分解开来演唱,这样不但观众听起来很吃力,而且破坏了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意大利歌曲中语言的作用
意大利歌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歌唱艺术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被人们称为“美声的故乡”、“欧剧的摇篮”。意大利歌剧和艺术歌曲是人类声乐宝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大利歌曲通过意大利语来演唱,表现作品的精彩内容。意大利语言的发音正确与否关系到歌唱声音的好坏,良好的语言技巧有助于我们在歌唱中声音的状态,但如果歌唱中没有真确的语言做铺垫,不仅会给听者不安详的感觉,而且无法传达作曲家的写作意图,从而扭曲了艺术的真正享受。
1、意大利歌曲作为声乐教学的必选教材
在音乐院校声乐学生必修曲目及当今世界一些重大国际声乐比赛的必选曲目中,都有许多意大利歌曲。同时,意大利语也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适合歌唱的语言,在长时间里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发声方法。然而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摆在师生面前:意大利歌曲需要用意大利语来演唱,通过意大利语来表现作品的精彩内容。由于意大利语在我国声乐教学中还是不够普及,很多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的时,只能靠听录音模仿来进行练习演唱,其结果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只有声而没有情。学生拿到一些曲目,通常是盲目地找到其发音规律,把歌词一字一字地读出来,至于意大利歌曲具有的古典性、内容的美妙朴实,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感受它。只是从专业老师那里知道哪里该强,哪里该弱,这样的演唱自然是不能对其作品进行准确的表达的。
掌握意大利歌曲的内涵,首先应该从标准的发音咬字,正确无误的元音、辅音拼读开始,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语音语感,才能真正融入音乐,理解音乐,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在演唱的时候能自如地表达作品的价值,真正感受艺术真谛。
2、意大利语语音的拼读特点
任何优秀的的声乐作品都必须是声音和语言的高度统一。意大利语音的准确发音必须经过认真、系统的学习。元音是形成嗓音的基本要素,因此,首先应该练习元音的发音,然后再进行各种辅音的拼读练习。元音在声学中被称作“乐音”,歌唱中主要是唱元音,延长的也是元音。元音的性质是由口腔的形状、舌位、唇位、腭部状态决定的。正确的起音,元音的形成与发音是同时出现的。初学者掌握好元音的准确发音,可为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是根据本国家和本民族的语言来吐字润腔的。我国有56个民族,其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无论在字体结构和语言语法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大体而言,北方崇尚铿锵、粗犷、豪壮;而南方追求婉转、妩媚、清丽。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论是南方作品还是北方作品,都必须“说在前,唱在后”“欲唱先说”。要想唱好先说好,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把歌唱的语言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歌唱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1、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咬字归韵”
语言是歌曲演唱中共鸣的依据。歌声悦耳好听,主要是靠共鸣器官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歌唱中的咬字吐词不灵活,经常变化咬字的共鸣部位,那么将是很难达到用共鸣来美化声音效果的。离开了语言而去单纯的训练音色,声音再洪亮再优美,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应该将语言的训练贯穿到声音训练的整个过程,使呼吸、共鸣、声区统一、口型、位置、表现等都围绕着咬字吐字这一中心进行,将科学的发声建立在准确的语言基础之上。
2、“字正腔圆”是建立在准确的咬字基础上的
“字正”是字音清晰、穿透力强的前提保证,而“腔圆“则需要正确的吐字和准确的声音位置。准确的吐字是共鸣的依据,而声音共鸣的美感也只有通过字正才得以实现。歌唱者要想在演唱中真正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必须做到找准语言和语言不同部位共鸣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咬字吐字,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发出美妙的声音。有些歌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单纯的强调声音的音色,忽视了咬字的重要性,结果不仅仅没法让听众听清楚作品的内涵,在演唱了几首作品后,感觉嗓子疲惫,无法继续演唱下去。相反,如果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正确的咬字正确的归韵,不但可以让听众明白歌曲的写作意图,享受歌曲的艺术价值,而且科学的咬字归韵还让歌唱者的嗓子得到适当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