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前行,就得离开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天醒来,耳边却听到了熟悉的节奏——那是小学,从小学传来的早操的铃声。我肯定地想。同时,又有些愣愣地,睁着眼,就一动不动地想起小学的事儿来。
  从小学毕业至今,我还偶尔翻出小学的毕业照,看着上面照得被削尖了脑袋的男生,看着那个唯一不穿校服的男生,看着和自己在同一列纵队的女生们,她们或咧嘴或微笑,或热烈或温暖,当时的心情,就是要把所有人最好的样子留在照片里,以后上了初中好留有个念想。
  虽然这么说,但是实际上最远离曾经的同学的几个人当中,有我。
  五年级的时候,我注册了自己的博客,于是原本一放学就该去老师家写作业,我却常常找借口躲回家里,自己煮一锅面条,对着升腾的雾气在电脑前敲敲打打。
  我因此认识了淡蓝、绘绘、小释、猫猫……同时,对于其他人,多多少少觉得没有了什么共同语言。我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美丽,因为无法讲述这样的心情,只好选择沉默不言地独自行进。
  我默默地上学放学,没有孤芳自赏,也没有试图向外打开自己。这样的环境,让我沉浸在文字中的心敏感而又生动。
  我安慰自己,要耐得住这样的寂寞。
  许久以后,我知道,懂你的人,自然就懂,不必多言。从此就可以更自由地在人群中穿梭,而不会有那莫名的凄凄感。
  六年级的时候,忘记是谁的主意,要给班里写一本诗集。几个女生凑到一块儿来找我,说要为班级出力。我也来了兴致,二话不说地交了之前写的一篇现在我完全记忆不起来的东西。接着在应彩的催促下,我在三天内又绞着脑汁交上了一篇。当时的想法就是,写诗真难啊!明明我也算写得有“阅历”,可是怎么其他几个姑娘都比自己交得快呢?特别是应彩,一个人就写了三篇。
  现在想起来,我还总想向班主任讨这个本子来看。是去复印店彩色印刷出来的本子,我们自己配上图片,花花绿绿的,封面上好像是写着“2003届3班诗歌集”什么的。
  整理东西的时候看到小学时老师要求写的日记本。翻开一开,被自己当时的可爱逗笑了。也不知道是真的没东西写还是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叙事,日记本里大多数内容只有一个——天空。粉色的、蓝色的、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我时常留意天空的变化,觉得它很美很美,宽广无边,轻盈而又优雅。我当然是看到了、发现了,写的时候却明显是为作业而烦恼,感觉惨不忍睹。然而看着看着,我却充满了怀旧意味。那些文字有些傻帽却傻帽得可爱,虽然断断续续没个成形,但是我也就更知道要怎样去利用那些美好的东西,把自己的心写进去。
  我知道,那个安安静静写东西的小姑娘,那个背着大书包低着头走的小姑娘,那个站在走廊上看着远方的小姑娘,都是我。在小学临近末尾的时光,那种孤独的感觉几乎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在记忆中异常地清晰。
  我已经离开小学两年多了,即使周末出门也会路过校门口,但是那栋新的教学楼是我陌生的,新的大门也是陌生的,当年被我不停地追问有没有自己的来信的保安大叔也是陌生的了。
  再算算,似乎再过不久我就要再一次毕业了。离别的感觉多么匆忙,我似乎是没想到,似乎又是已经接受了。妈妈说,到明年就不是同一批人了。我也深知如此。但是人的一生要离开许多的地方,我终于懂得了朋友的那句话:若要前行,就得离开。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来了,西瓜同学听着班长无精打采地宣布大队接力的棒次安排,觉得今年应该跟前两次一样,定得最后一名。  也没办法,不知道当初怎么分班的,(6)班已经女多男少了,剩下他们几个男的却又跑不快,其他班级都公认他们是——典型的文科生娘炮班。  班长在台前努力打气,但听起来一点自信也没有。  西瓜在底下碎碎念:“反正都要毕业了,最后一名有什么关系,就算赢了也不过是赢一些可有可无的奖品和一时的高
《项狄传》的情节模式始终是斯特恩研究传统关注的一个焦点。已有研究主要从美学角度解读《项狄传》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相似性,却忽视了18世纪中叶文学评论
一个猎人带儿子去打猎,在林子里活捉了一只小羊。儿子非常高兴,要求饲养这只小羊。父亲答应了,将猎物交给儿子,要他先带回家去。  儿子挎着枪,牵着羊,沿着小河回家。中途,羊在喝水的时候忽然挣脱绳子跑了。小猎人紧追快赶,还是没抓住,到手的猎物就这么飞了。  小猎人既恼火又伤心,坐在河边一块石头后哭泣。不知道如何向父亲交代,满腔懊恼之情。  糊里糊涂等到傍晚,看见父亲沿河走来。小猎人站起身,告诉父亲丢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