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处理因素对胆道损伤的预后影响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围手术因索在处理胆道损伤时的重要辅助影响.方法 分析收集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自1987-2006年收治处理的66例胆道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结果 ,总结非手术因素对处理胆道损伤的重要预后影响.结果 48例经B超、CT、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术中发现胆道损伤经影像学等方法 准确诊断后立即施行修复或吻合手术者44例,9例因损伤后时间较长或病情较重,经有效外引流、支持抗感染等非手术措施治疗在3~6个月后获得二期胆道重建术手术机会,2例死于胆漏所致的全腹膜炎及全身衰竭.1例因十二指肠大小乳头开口于憩室内在切除憩室后致胆胰管损伤行胆肠、胰肠吻合术后死于并发症.3例胆道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经球囊扩张治疗近期症状明显缓解.1例胆肠吻合病人因反复发生胆管炎在多次手术后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除了手术治疗之外,胆道损伤后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胆道损伤后预后有着重要影响.胆道损伤宜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胆道造影可增加诊断正确率并对选择处理方式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合并有严重腹腔感染者,应在良好引流、全身支持、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支撑管的恰当放置和胆道扩张器对降低狭窄率仍有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LC的广泛应用,如何在术前充分了解胆囊及胆管树的影像,判断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了解胆道解剖和变异,从而作出LC难易度的预测,成为术前最需了解的临床资料.自2004年6月到2007年6月我们将MRCP作为LC术前一项常规检查,共累计944例,现总结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继发胆道结石病例胆囊管结构的特点,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提供术式判断的指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病例的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同时结合术中胆囊管形态、直径和扩张的情况,分析胆囊管结构变化特点.结果 术前B超检查显示108例病人均有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75例,胆囊管扩张21例,胆总管结石76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扩张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l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B超检出率为95.3%(41/43),CT检出率为96.6%(28/29).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5例,随访2个月至15年(中位6.8年),良性肿瘤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3.3%和26.7%.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是一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胰岛内的内分泌细胞,亦可起源于胰腺外的内分泌细胞.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和类癌等.PET临床上少见.其发病率尚缺精确的数据,文献报道,PET在尸检中的发生率为0.5%~1.5%.临床工作中,笔者遇到1例仅以"胰管扩张"为表现
期刊
目的 探讨和分析Megalin mRNA在胆石症病人胆囊上皮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62例胆结石和38例胆囊息肉病人胆囊内皮细胞的Megalin mRNA表达水平,应用RT-PCR分析Megalin的表达.结果 发现胆结石病人胆囊上皮细胞表达Megalin mRNA水平远低于胆囊息肉病人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病人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结果 显示血清胆固醇无差别.结论 胆囊上皮吸收胆固醇机制可能在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推广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多量、高活力和高纯度的胰岛.离心介质的选择是影响胰岛分离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该研究旨在比较Ficoll和Dextran两种离心介质对小鼠胰岛分离结果的影响。
期刊
病例,女,93岁,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2年,再发伴呕血1d,于2009年2月1日入院。病人于2年前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尤以劳累受凉后好发。曾多次作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口服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半年前因上述症状发作,在本院行胆总管内塑料支架植入术,
近来锡林浩特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囊床部位纤毛性肝前肠囊肿开窗术1例,纤毛性肝前肠囊肿发病少,至今国内外报道不逾百例,而该例囊肿出现的位置特殊,并伴囊内出血,尤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2007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40岁以下占65.6%,男性多见(71.9%),多无临床症状(59.4%),AFP均为阴性.病灶多为单发(90.6%),平均直径3.0 cm(1.0~8.0 cm).术前B超诊断符合
自1991年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脾脏外科手术以来,腹腔镜脾脏手术得到广泛发展.我国于1994年开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到目前为止,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with peri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的报道较少.该文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