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何俊教授近乎是这样的一位学者、教师、教育管理者。哲学让人成为自己,伦理学让人成就仁善,历史又让人看透彻想明白,恰好,何俊教授拥有这所有的学问和情怀。他是我身边介乎师友之间的有趣人物,也是我的同事、单位领导。请他来回答同学的来信,不仅是问题合宜的原因,还有信任。如果你们读了他小而美的新作《不舍国学》《不舍论语》后,至少也会相信,“难看”的古籍还可以解读得这般举重若轻、简雅亲近——如他本人。
——你们的信使 夏烈
茂春同学:
你好!
夏烈老师转来你的信,希望我能帮助回复,因为他觉得你提的是哲学问题,而我是哲学老师。什么样的问题会被归入哲学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始于事实却无法由事实证明的问题。你的问题正属于此。
曾经有人欺负你,你看到许多让你感动的人与事,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想追问的问题,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却都无法用事实证明。一则人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欺负你的人,轉身对别人也许很友善,而今天的善人,从前与往后也许曾行恶或将行恶。二则善与恶都是根据人的标准、感受决定的,而往往人的标准与感受是难以确定的,不断变化的,比如你一定知道法海镇压白娘子的故事,法海是善人还是恶者,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你的问题注定成为一个测不准的问题。当然我这样讲,并非否定在一个相对的意义上,善与恶的确定性,而只是说明,无法对你的问题给出一个可靠的、足以令你信服的基于事实甚至哪怕基于逻辑推理的答案。因为无论什么答案,首先都无法令我自己信服。
不过,你的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甚至决定你的生活,使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善的,恶的,时善时恶的,等等。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直面这个问题,并试着去思考它,尽管也许无法断然地回答它。可能有人会讲,这个问题完全多余。但其实,哪怕这样讲的人,所有的动静语默的背后,都潜藏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是自觉或不自觉,清晰或模糊。
由于善与恶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尝试着切换成另外一个相对具体的问题来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听说过许多不安全的事件,从交通意外到食品安全,几乎涉及衣食住行所有方面,虽然它们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是这个很小的概率也许仍会降临到你身上,那么,我的问题是,你将如何选择你的行为呢?显然,你无法从所有的衣食住行问题中逃离出来,否则你就无法生活了。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勇敢而又不失谨慎地去生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识见,从而判明安危;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化险为夷。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我把你的问题从认知转到了践行。其实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给出答案,循着问题去思考,有时便获得了认知的目的。哲学问题大抵都是如此,有时,甚至只需要提出问题。
希望我的回复,不令你太感失望。
最后,我还是回到你的问题本身。其实,曾经有许多人对你的问题给出了许多的答案。我选其中比较极端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全是坏人,如同洪水滔滔。那么你该怎么办呢?你逃避吗?做不到!你整天防范吗?你防所有人,所有人也防你,这是次一级的逃避。也许你能做到,但你筑起了高高的墙,只能偶尔地看看墙外的风光。
试着转换到另一个极端:我告诉你,世上全是好人,这样你会对生活充满信心、热情,但也许你会受到一些损失或伤害。你究竟又会失去什么?受伤害成怎样呢?
我们现实的生活,大概在上面两个极端的答案中摇摆。我无法给出更具体的建议了,解惑更是谈不上。但我相信,好思的你一定会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相信,你仰望的星空一定会是璀璨光明的。
祝好!
2017年11月
——你们的信使 夏烈
茂春同学:
你好!
夏烈老师转来你的信,希望我能帮助回复,因为他觉得你提的是哲学问题,而我是哲学老师。什么样的问题会被归入哲学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始于事实却无法由事实证明的问题。你的问题正属于此。
曾经有人欺负你,你看到许多让你感动的人与事,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想追问的问题,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却都无法用事实证明。一则人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欺负你的人,轉身对别人也许很友善,而今天的善人,从前与往后也许曾行恶或将行恶。二则善与恶都是根据人的标准、感受决定的,而往往人的标准与感受是难以确定的,不断变化的,比如你一定知道法海镇压白娘子的故事,法海是善人还是恶者,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你的问题注定成为一个测不准的问题。当然我这样讲,并非否定在一个相对的意义上,善与恶的确定性,而只是说明,无法对你的问题给出一个可靠的、足以令你信服的基于事实甚至哪怕基于逻辑推理的答案。因为无论什么答案,首先都无法令我自己信服。
不过,你的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甚至决定你的生活,使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善的,恶的,时善时恶的,等等。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直面这个问题,并试着去思考它,尽管也许无法断然地回答它。可能有人会讲,这个问题完全多余。但其实,哪怕这样讲的人,所有的动静语默的背后,都潜藏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是自觉或不自觉,清晰或模糊。
由于善与恶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尝试着切换成另外一个相对具体的问题来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听说过许多不安全的事件,从交通意外到食品安全,几乎涉及衣食住行所有方面,虽然它们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是这个很小的概率也许仍会降临到你身上,那么,我的问题是,你将如何选择你的行为呢?显然,你无法从所有的衣食住行问题中逃离出来,否则你就无法生活了。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勇敢而又不失谨慎地去生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识见,从而判明安危;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化险为夷。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我把你的问题从认知转到了践行。其实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给出答案,循着问题去思考,有时便获得了认知的目的。哲学问题大抵都是如此,有时,甚至只需要提出问题。
希望我的回复,不令你太感失望。
最后,我还是回到你的问题本身。其实,曾经有许多人对你的问题给出了许多的答案。我选其中比较极端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全是坏人,如同洪水滔滔。那么你该怎么办呢?你逃避吗?做不到!你整天防范吗?你防所有人,所有人也防你,这是次一级的逃避。也许你能做到,但你筑起了高高的墙,只能偶尔地看看墙外的风光。
试着转换到另一个极端:我告诉你,世上全是好人,这样你会对生活充满信心、热情,但也许你会受到一些损失或伤害。你究竟又会失去什么?受伤害成怎样呢?
我们现实的生活,大概在上面两个极端的答案中摇摆。我无法给出更具体的建议了,解惑更是谈不上。但我相信,好思的你一定会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相信,你仰望的星空一定会是璀璨光明的。
祝好!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