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矛盾,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分析原因,探索培养和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能力;改进途径;方式方法;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近年来,高考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英语实践中,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对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找到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症结所在,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口又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尽管表现在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教与学的矛盾仍然突出。
在教的方面,表现在一是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教学失去弹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功能性和时效性。二是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学习者觉得某种教材过于枯燥,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那么阅读课就完全失去了训练学习者阅读技能的功能。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四是教师片面追求阅读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只是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的词义给出,而且只是涉及关键词的一般含义,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以至于读新的文章时,遇见新的语言环境,教师教过的词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新词。
二、思考及对策
通过对教与学矛盾的分析,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首先,要精心选材。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阅读材料的选取受到限制,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所读材料的梯度较为模糊,在同一层次上重复过多,虽经师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忽略了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特别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教师在选取材料时既要考虑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特别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重视这一点。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帮助扫除阅读障碍。比如使用略读法,关键是要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利用略读法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查阅法,学生从文段中获得所需的具体信息,可以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的信息,回答具体的问题,即测试中的细节问题,它常常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关,有时跟具体的数字如长度、宽度、高度、距离、大小、尺寸等有联系。考生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逻辑顺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顺序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
再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主要是眼睛和大脑协同动作,对文章中有用的信息进行搜索--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寓意等,然后通过事实进行推理,通过上下文猜测词意。学生在泛读时应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在阅读学习中要坚持限时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二是养成用英语思维来处理信息的习惯。阅读中通过对材料按意群、句子、语段的理解,找出所需信息,并且直接用英语进行处理。如果翻译成母语,既浪费时间又由于翻译水平有限而使文章更难理解。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明确阅读本文的目的,带着任务去阅读;对重点章节、字句重点理解,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判断个别问句的含义;阅读时必附设理解性考查题,避免随意性。三是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阅读要有时间的限制,限时阅读可以改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或翻译的坏习惯。四是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学生要扩大阅读量。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出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输入,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输出。扩大阅读量,并非意味着扩大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力和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可读一些简易英语读物、英文报纸、杂志等。在阅读这些读物的过程中,学生可增强语感,丰富英语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逐渐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并学会用英语思维。
最后,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心理激励。教学要善于顺应阅读的心理规律,采取适当的心理激励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心情轻松地进行阅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用目标来刺激、激励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英语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活动,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等。二是加强协作学习与自我调节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同样的学习进度要求能力各异的学生,必定会使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会减弱或丧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成效,通过协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便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如此,协作学习还能改变学习较差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充分地完善他们的人格;此外,交流、协商和合作还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定出计划和要求,坚持大量的阅读训练,就能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2.
[2]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学院编辑
[3]益文杰,王海东.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56.
[关键词]阅读能力;改进途径;方式方法;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近年来,高考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英语实践中,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对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找到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症结所在,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口又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尽管表现在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教与学的矛盾仍然突出。
在教的方面,表现在一是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教学失去弹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功能性和时效性。二是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学习者觉得某种教材过于枯燥,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那么阅读课就完全失去了训练学习者阅读技能的功能。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四是教师片面追求阅读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只是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的词义给出,而且只是涉及关键词的一般含义,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以至于读新的文章时,遇见新的语言环境,教师教过的词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新词。
二、思考及对策
通过对教与学矛盾的分析,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首先,要精心选材。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阅读材料的选取受到限制,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所读材料的梯度较为模糊,在同一层次上重复过多,虽经师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忽略了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特别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教师在选取材料时既要考虑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特别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重视这一点。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帮助扫除阅读障碍。比如使用略读法,关键是要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利用略读法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查阅法,学生从文段中获得所需的具体信息,可以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的信息,回答具体的问题,即测试中的细节问题,它常常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关,有时跟具体的数字如长度、宽度、高度、距离、大小、尺寸等有联系。考生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逻辑顺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顺序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
再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主要是眼睛和大脑协同动作,对文章中有用的信息进行搜索--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寓意等,然后通过事实进行推理,通过上下文猜测词意。学生在泛读时应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在阅读学习中要坚持限时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二是养成用英语思维来处理信息的习惯。阅读中通过对材料按意群、句子、语段的理解,找出所需信息,并且直接用英语进行处理。如果翻译成母语,既浪费时间又由于翻译水平有限而使文章更难理解。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明确阅读本文的目的,带着任务去阅读;对重点章节、字句重点理解,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判断个别问句的含义;阅读时必附设理解性考查题,避免随意性。三是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阅读要有时间的限制,限时阅读可以改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或翻译的坏习惯。四是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学生要扩大阅读量。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出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输入,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输出。扩大阅读量,并非意味着扩大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力和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可读一些简易英语读物、英文报纸、杂志等。在阅读这些读物的过程中,学生可增强语感,丰富英语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逐渐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并学会用英语思维。
最后,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心理激励。教学要善于顺应阅读的心理规律,采取适当的心理激励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心情轻松地进行阅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用目标来刺激、激励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英语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活动,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等。二是加强协作学习与自我调节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同样的学习进度要求能力各异的学生,必定会使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会减弱或丧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成效,通过协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便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如此,协作学习还能改变学习较差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充分地完善他们的人格;此外,交流、协商和合作还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定出计划和要求,坚持大量的阅读训练,就能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2.
[2]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学院编辑
[3]益文杰,王海东.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