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静脉采血在58例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护理中仅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干预组患儿护理中开展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显著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并明显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外周动脉采血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122-02
  血液检查是临床辅助诊疗的常见方法,采血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是临床护理工作所面临的较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均尚未发育成熟,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常会出现反复穿刺、血液收集速度缓慢、疼痛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现象,并且在血液标本采集后经常发生凝血与溶血等情况,影响检测结果。以往研究报道中认为新生儿静脉血管的独特性,如静脉血管偏细,充盈程度不足等是引发相关事件的决定性诱因[1]。为进一步改善新生儿临床护理质量,缓解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对部分新生儿在护理干预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案,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116例新生儿均为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1~25d,平均(162±39)d,胎龄为36~40周,平均(375±04)周,娩出时体重为25~31kg,平均(28±02)kg,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1例,败血症12例,缺氧性脑病10例,肺炎15例;研究组新生儿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2~25d,平均(160±37)d,胎龄36~40周,平均(374±03)周,娩出时体重为26~30kg,平均(29±02)kg,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9例,败血症11例,缺氧性脑病13例,肺炎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仅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动脉体表投影选择腹股沟中部至收肌结节的2/3处,能够有效触及韧带下搏动,采血穿刺点选取静脉内015cm处。采用仰卧位并将其下肢分开,将侧腹股沟完全暴露,常规局部消毒处理后行股静脉穿刺。临床护士以左手对小儿进行固定与压迫,右手握针垂直刺入,待回血并完成指定采血量后拔针,最后应用棉签给予压迫止血。
  122 干预组 干预组患儿应用外周动脉采血,应用平卧位并将小儿穿刺侧上肢放直,护士左手握紧其肘关节部位,并以拇指对其肘下前臂行绷紧处理。右手对肱动脉行探触并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处理后以30°左右的角度进针,获取既定采血量后拔针并止血。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单次穿刺有效采集05ml以上血液标本便为成功。同时针对两组新生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疼痛程度评估,评分结果≤3分者为轻度,4~6分者为中度,≥7分者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穿刺基本情况比较 干预组新生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VAS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组新生儿的VAS评分结果为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其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的VAS评分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与成年人相比较,新生儿机体血流分布具有较多的独特性,其血流主要分布于内脏或躯干等部位,但在四肢中血流分布量相对贫乏。小儿机体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血管通常偏细,充盈程度比较差。股静脉采血对患儿穿刺的位置偏深,在动脉搏动有效触及后才能合理开展穿刺采血,在采血过程中固定与止血等的开展也存在难度,易诱发皮下出血,对其局部神经、动脉等均存在损害风险。外周静脉采血方式中小儿的出血速度较为缓慢,导致临床采血的时间大大增加,使采集的血液标本易发生溶血或凝血等不良情况,使得临床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并且该种采血方式也极易破坏小儿的静脉血管,影响后继的液体输注,导致其临床痛苦程度增加,使得新生儿的临床采血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张蓉[3]的研究中指出外周动脉采血不但能够降低穿刺操作的难度,也不会对小儿形成严重损伤。该操作由1名护理人员便可完成,不但可保证成功率,也可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受到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旨在提升新生儿采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针对部分患儿使用外周动脉采血措施,经临床观察可知本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均显著优于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而对照组新生儿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凝血、溶血、呼吸暂停与血肿。采血过程维持时间过长以及采集后标本污染均为引发溶血与凝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股静脉采血时间通常较长,且往往需要多次穿刺,故对照组操作方法更易导致溶血或凝血等情况。血肿多由于股静脉反复穿刺所致,同时在股静脉采血时需将患儿腹股沟完全暴露,小儿在强烈不适反应的刺激下体内热量消耗增加,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呼吸暂停。但外周动脉采血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外周动脉采血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引发身心损害,并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VAS疼痛评估结果显示,本组患儿中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者,均显著好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进一步证实该种采血方式能够显著的降低穿刺疼痛程度,提高小儿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并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3(2):251-252
  [2]刘爱中,杜巧琴,汪萍,等不同心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穿刺疼痛耐受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07.
  [3]张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66-567.
  (收稿日期:20141207)
其他文献
利用设施栽培甜瓜在本县已近10 年, 至2006 年春季发展面积已超过0.4 万hm2 , 其中甜瓜套袋栽培面积近67hm2, 667 m2 效益1.3~1.6 万元。由于设施甜瓜具有上市早、含糖量高、口感好、色泽鲜艳等特点, 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根据本地栽培经验, 将设施甜瓜套袋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设施种类    根据生产者的条件和产品计划上市的时间, 可以选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
针对红籽瓜生产上连作重茬引起的病害难题,1999-2003年设立了为期4年的“信都红籽瓜重茬优质增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嫁接育苗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及绿亨1号、移栽灵、NEB和肥
【摘要】目的:观察火炙针疗法治疗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火炙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腰背的疼痛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6%;观察组的评分(1.58±2.31)分明显小
【摘要】目的:观察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结石取净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术中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 A组(40例)、B 组(39例)和 C 组(41例),A 组应用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B 组应用
目的:观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经后路内固定治疗,研究组
【摘 要】 目的:比较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和丹参组各46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丹红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丹参组的78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N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红组治疗后心电图NST显著低于丹参组(P<005);两组患者
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护理基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本文就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