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对隐私挖掘的探讨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iguo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有窥探他人隐私的好奇心,同时,传媒基于公众趣味,会向公众提供艺人或者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隐私。因此,隐私成为架构传媒与公众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存在,致使传媒不断去挖掘更广泛更深刻的隐私问题,但从现今的情况来看,这样做的后果不是为传媒赢得更好的声誉,而是造成部分公众对传媒的质疑和反感。不论是2006年的“钟欣桐被偷拍事件”,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还是现今网络上日趋流行的“人肉搜索”都引起公众对媒介的极大不满。在此,笔者提出三个问题:传媒对隐私的挖掘会不会一直向深处走下去?法律规范在其发展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传媒及公众应如何应对?
  在笔者看来,传媒对隐私挖掘的深入与否并非一个“是”或“非”字可以解决,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过复杂过程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即S curve规律(S形曲线)。(如图1所示)。
  传媒对隐私的挖掘并非无限度的,而是遵循一条特殊的曲线,即开始→高增长→高原期→回落。即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公众开始对隐私有兴趣,传媒适当配合公众兴趣,为其提供揭露隐私的图片和信息。这时,传媒挖掘隐私的发展进程是十分缓慢的,当公众与传媒之间互动的桥梁加固,再加上传媒商业化发展这些外界因素的刺激,传媒对隐私的挖掘开始呈高速增长期,现阶段的传媒应处在这样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传媒在挖掘隐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超越伦理与道德的现象,这些现象引起部分公众的不满以及对传媒的抗议,但这种抗议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大部分公众会抱着好奇心而非兴趣的想法去关注他人的隐私信息,比如说“艳照门事件”以及“钟欣桐被偷拍事件”,公众虽然反感,但大都会去关注,这也是传媒大肆传播此类信息的一个缘由。但是,传媒对公众隐私的挖掘不会无限制的延伸下去,因为虽然公众有窥探他人隐私的兴趣,但同时也有保护自身隐私的私心,一旦当传媒对隐私的挖掘到达了一定程度,或者引发大的争议性事件,波及一般公众或与其相关人士,公众对传媒的抵触以及反感情绪就会爆发,这时传媒不得不改变策略,降低对隐私的挖掘以适应公众的需求,因为从商业角度来讲,“公众是传媒的生命线”,没有了公众信任与支持,传媒便无法生存下去。但这种下降的趋势并不是尽头,也不是最终结果,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还会不停的出现S形曲线,只不过曲线的弯曲度和最高点不同而已。
  在传媒对隐私挖掘的过程中,法律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降低其发展速度以及削减其挖掘的深度,但并不能影响整个进程的发展,如曲线2所示(这里所说的法律是社会法律体系中关于隐私的界定,而非专门的针对性法例)。隐私的法律制度越完善,曲线的上升幅度就越慢,最高点也就越低,因此,如果要在事态的发展规律中用法律手段干涉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做到隐私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如果说法律是纵向降低隐私挖掘程度的方式,那么横向的限制因素又是什么,笔者认为横向的限制因素是推动传媒对隐私挖掘的发展进程,促使其尽快达到稳定的本质因素,即传媒操守与公众素养。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隐私是架构传媒以及公众之间的桥梁,传媒对隐私的挖掘也是由它和公众共同造成的。传媒作为建构公众世界观的主要途径,如果为公众提供太多关于他人隐私的信息,就是使公众越来越“适应”这种信息,认为这种信息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对它的接受和喜好也是符合大多数人兴趣的。根据传播学上所提到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当公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广泛,少数反对此类信息的声音就会像螺旋似的销声匿迹。因此,传媒在传播隐私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单纯把责任推到传媒身上,似乎有些不合适,因为传媒的信息为公众提供,公众需求是传媒对隐私挖掘的诱因和促进因素。传媒机构投“众”所好,迎合市民口味,只为在商业化的社会,为自己开条财路而已。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解决传媒对隐私信息报道最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素养,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知识和道德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会相应增加,对违背伦理和道德信息会产生反感情绪。要解决公众素养问题,最佳手段是提高人文教育水平以及改变文化生态,尤其要利用社会、家庭以及传媒教育,在青少年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导他们尊重他人权利,尊重隐私。同时,传媒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要提升传媒操守,加强行业自律,这样才能避免政府立法规管传媒,维持传媒的独立与自由。对传媒来说,法律是最高层级的约束,只有当传媒做出引起民愤的过激举动,这种约束才会波及到自身,但是一旦限制性法律产生,必会对新闻自由与公正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维持媒介自由,传媒定要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Norm Goldstein, 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book and libel manua, The Associated Press, New York, 1998. 第292页
  [2]夏历民:《香港隐私权保护制度给我们的启示>http://www.docin.com/p-5463838.html
  [3]林曼颖、梁雪怡:《娱乐新闻背后的故事》, 《传媒多面体》,《大学月刊》, 2009年4月, 第90期, 第17-19页
  [4]余若薇:《“八卦”新闻与职业道德底线》, 《明报》, 2006-11-14,第13页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受其影响市场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导致大小公司压缩开支,传统广告投放减少,但网络广告却成寒冬中的一股暖流,逆势上升。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第三季网络广告收入达59亿美元,创历史上第二佳纪录,而中国四大门户网站第三季广告在奥运经济的刺激下也大幅成长,广告总收入达到1.08亿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网络媒体测评机构尼尔森的预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至少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研究生ESP教学越来越普遍,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必须承认,在一些地方院校里,研究生ESP教学出现了较明显的形式化倾向。文章对这种现象做了客观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ESP教学;形式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2-0023-04  Abstract: I
美国是世界上对电视节目实行监督和管理制度最早的国家。其所形成一套独特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监管体系,对中国防止电视节目低俗化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实践教学是关键,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
我国学术生态系统不健康的现状令人担扰,其主要原因是学术期刊社会责任问题不明晰,因此应明确学术期刊应负的社会责任,强化学术期刊社会责任实施的可操作性措施。
随着社会新兴媒体的不断兴起,校园传统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本文分析了校园网络媒体的概念及特征,指出了其功能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
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以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与强大的冲击力,影响着大众的消费取向和日常生活。健康、文明的广告不仅可以促进产品销售,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相反,低俗、不文明的广告,却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广告的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广告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广告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怎样让广告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呢?    一 、广告的
摘 要:为了借鉴国外机电一体化教育研究成果,做好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对比分析了我国以及美国、俄罗斯、韩国、土耳其等国的机电一体化教育研究文献,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教育的特点,得出了在教育对象扩展、课程内容设置、专业外语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教师培养等方面,国内教研还存在不足的结论,并提出了针对性改革的工作内容。对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机电一体
新常态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构建了基于DIY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宜兴紫砂创意产品研发与营销中,开拓了人才
摘 要:以非线性动力学中典型的洛仑兹系统与埃农映射为例,通过引入各类不同的非线性,构造出更多有趣的混沌系统。利用基于MATLAB的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寓教于乐,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为混沌应用提供更多的混沌模型。  关键词:混沌;MATLAB;洛仑兹系统;埃农映射;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