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卫星通信接入及移动性管理技术

来源 :电信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6G网络中的卫星通信接入和移动性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首先介绍了目前全球有代表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接入技术体制,以及国际标准化机构对5GNR卫星接入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根据6G卫星通信网络接入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极简接入和极智接入两个方面探讨潜在的6G卫星通信网络接入技术。此外,还从6G卫星通信的高动态场景下的海量终端切换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云通道技术的海量终端跨星跨波束批量柔性切换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建议。
其他文献
5G核心网已经基于3GPP R15版本标准现网商用部署,首先梳理了5G核心网3GPP标准进展及端到端产业总体进展情况,并面向3GPP R16标准演进梳理总结3GPP R16主要课题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对于后续商用优先级相对较高的部分重点课题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现网引入部署策略分析,最后对后续5G核心网商用演进方向进行整体总结分析并提出初步部署策略建议,为5G SA核心网面向后续商用演进及建设
浮游植物评价是判定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对南京市江宁区赵村水库开展一年浮游植物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时空变化规律,总结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和成因,可为改善水库水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河道河势会发生动态的变化,河势变化主要受来水来沙、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等条件影响。本文以长江贵池河段为研究实例,利用7个测次的水下地形数据,采用地形图、固定断面和GI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年来贵池河段河势的演变状况,为河道治理和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干扰的安全传输方法,用以减少主窃信道之间相关性带来的保密损失,提高通信系统的保密性能。考虑现有的合作干扰方法集中于主窃信道相互独立的情形,因此,当主窃信道相关时,现有的合作干扰方法由于设计的局限性无法获得足够理想的保密性能。鉴于此,提出一种面向相关主窃信道具有针对性的合作干扰方法。基于相关主窃信道的合作干扰模型,对保密中断概率约束下的保密速率最大化问题进行了形式化。通过采用范数边界
针对仿生假肢动作识别问题,提出基于时频广义S变换和VL-MOBP神经网络的下肢动作识别方法.首先用时频广义S变换对年龄在20~40岁,身高在170~185 cm,体重在50~75 kg的22名男性测试
紫外光通信是利用"日盲区"紫外波段(200~280 nm)为信息载体的光通信技术,具有高局域保密性、低辐射背景噪声、可实现非视距通信等特点,在保密通信和车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计算效率将紫外光通信散射信道模型分为解析类信道模型和概率类信道模型。重点介绍了解析类信道模型中的单阶、两阶、三阶散射模型,以及概率类信道模型中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和蒙特卡洛积分模型,并展望了紫外光通信散射信道模型的
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的割草机进行技术对比,结合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管理堤防的现状和实际需要,选定2种类型割草机在淮北大堤进行割草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割草机在淮北大堤堤坡割草效率比人工割草显著提高,控高后草皮整齐、美观,养护成本相比人工割草更低。机械化割草作业和人工割草作业相比在工作效率和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由于传统的多自由度机器人最优移动路径选择方法空间识别能力较差,导致机器人无法到达目标点.因此,提出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多自由度机器人最优移动路径选择方法.通过机器人
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总结了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制定、投入保障、项目管理等经验,分析了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个改进建议,可供类似地区参考。
长江同马大堤经过除险加固建设,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防汛抢险条件明显改善。本文分析了该段堤防存在的防汛薄弱环节,从堤防险工险段处理、沿堤水井隐患处置、防汛管理、水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