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寒善心,时不我待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弘治年间,御史巡按李翰来到陕西武功县绿野亭,见年轻人在此论学。一问方知,这是宋儒张子厚故居。李翰觉得此地人向学,乃表示:“知县宋学通有良治,能用其民。”一年以后,一所像模像样的民办学校——绿野书院就建成了。到清末,绿野书院一度遭到兵火,时任知县张世英自己捐钱700缗增置膏火。
  所谓膏火,也就是办学经费。民国后,绿野书院成为小学堂,其脉绵延至今。
  
  与之相类,无锡荣氏“济世办学”之祖训代代相传,善举更盛。从荣德生办公益小学、竞化女校,捐资兴建无锡中学——亦即后来的无锡三高中。如今的三高中旧址上,无锡育才中学的举办人,正是荣德生嫡孙女荣智丰。这是一种缘分,亦是无锡荣氏造福桑梓的善举。有关部门若“能用其民”,其示范效应将是巨大的。
  可惜,2012年以来,因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改革尝试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这一有较高追求的民办学校办学举步维艰,甚至不能依法行使职责。四年过去了,校管中心已于去年不复存在,但遗留下的问题却久拖不决。
  现在,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荣智丰终于迎来了曙光,解决办学中遇到的难题似乎就差“临门一脚”了。
  中国民办学校逾15万所,成为创新办学模式、平衡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如何不负善心,无锡有关部门真的到了时不我待的时刻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