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3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s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是食管癌术后一种较严重并发症.我们曾在食管旷置术后二期颈部食管重建术中发现,颈部缺损食管黏膜已再生食管周径三分之二,所以认为食管胃黏膜可缘支持物(胃管等)爬行生长.据此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T管引流法治疗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患者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患儿 男,12岁.吞咽后疼痛3个月,左侧胸痛1月余.胸部X线示左胸内巨大肿块影.食管钡餐造影显示上胸段食管见弧形压迹,向右前移位,食管轮廓线光滑,黏膜规整。
期刊
患者 男,38岁.活动后气促伴间断发热4年.查体:体温36.4℃,心率80次/min,血压120/68 mm Hg(1 mm Hg =0.13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肺呼吸音清,左肺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肿物,堵塞管腔,左肺部分肺不张(图1).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距隆凸1~1.5 cm处可见新生物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阻塞,镜身不能通过(图2)。
期刊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17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115例,女61例;年龄28 ~75岁,平均(43.20±10.14)岁.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采用AKI网络推荐标准,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78例和非AKI组98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总结A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11月1日-3日在南京闺际博览中心金陵会议中心召开: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于2012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的12位外国专家及我国的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学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影像诊断、腔内治疗及外科治疗专家,采用专题讲座、大会报告、录播疑难病例讨论及展板等多种形式,就大血管疾病,特别
期刊
目的 总结“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56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段置换、弓部分支血管重建和主动脉弓降部腔内支架置入术,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nilateral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UAC
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中影响成人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延迟拔管(PMV)的危险因素.方法 行双瓣置换术及同期其他手术患者2026例,延迟拔管组230例,对照组179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结果,筛选导致延迟拔管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 延迟拔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5%对0.2%,P<0.01).年龄>60岁、糖尿病史、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 女,4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余.既往体健,否认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食管造影提示食管中段管腔环状变窄变细,黏膜欠规则,上段食管扩张(图1).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提示两肺野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食管中段约第5~7胸椎水平可见管壁局部增厚(图2),轻度强化征象,其上段食管扩张(图3).超声胃镜无法通过食管中段狭窄段,改行电子胃镜检查,内镜下距门齿25 cm处食管段可见一长约3
期刊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非HIV相关性死亡的首要致死原因[1].对合并心脏疾病的艾滋病患者,手术治疗能改善其生活质量.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我们共收治艾滋病合并心脏疾病患者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年7—12月拟进行以下专题的报道,单心室外科治疗(8月)、Hybrid手术(10月)、食管外科并发症(11月)、器官移植(12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