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和金融监管意义上的虚拟货币:法律、金融与技术的跨学科考察

来源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信用分为央行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前者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形态的法定货币,后者是以私人信用为支持的数字化代币.央行数字货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具有同等法定清偿地位,在法律和监管属性上也相同.可转换性是触发虚拟货币三大金融属性(投资、货币和价值转移)的前提,金融监管意义上的虚拟货币仅限于可转换式虚拟货币,也即可以与法定货币、其他虚拟货币进行双向兑换的虚拟货币.相反,不可转换的虚拟货币,仅是特定封闭空间中可以用于交换使用价值的商品.是否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仅是技术特征,并非监管本质.应当从发行、支付和清算结算等维度具体判定数字货币的非中心化程度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其他文献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生活作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精神风范等的集中体现,它包含着忠党爱国、矢志奉献的家国观,培塑理想、坚定信念的修身观,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生活观,清正廉洁、公私分明的义利观等方面.红色家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认同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天然载体.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挖掘整理红色家风资源,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浓郁氛围,充分发挥红色家风的作用
在商鞅和韩非之间,先秦法家有两个重要过渡,即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他们以独特的贡献丰富了商鞅的“法”学思想,为韩非完成君主集权理论的完整建构提供了思想资源.申不害主张君主运用“法”的手段加强专制,同时善于以“阴术”辅助“阳法”.慎到强调君主大权独揽的“权势”的重要性,主张“至公”之法与驭臣之“术”相结合驾驭群臣,因人之情而治天下,实现天下统一.对申不害、慎到法学思想的整体构架中各自的“术”“势”主张作比较研究和精准揭示,有助于完整理解先秦法家思想的流变及其丰富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从党的指导思想、初心使命、组织结构、执政能力、精神谱系和人民的拥护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既是使命型政党,也是情感型政党,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取向、情感内涵,从情感维度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理解.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果,展现出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的当前我国公民道德领域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和道德缺失问题.我们应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遵循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深入思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探索增强新时代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回应理论与实务关于完善仲裁救济制度的关切,建议修改仲裁裁决撤销事由,删除不予执行裁决程序,增设案外人救济途径.但是还存在撤销程序审理规则不全、案外人救济途径缺漏等问题,是否要删除不予执行裁决程序也需进一步斟酌.没有仲裁协议、仲裁庭违法、虚假仲裁和仲裁员腐败形成的裁判都属于无效裁判.无效裁判撤销程序是再审程序的一种,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应当遵循无效裁判撤销程序原理解释裁判撤销事由,设计司法审查程序,赋予案外人申请撤销权.保留和完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专门为受裁决反射效力不利影
我国行政机关在行政监管过程中引入了企业合规机制,通过发布合规指引、推行行政指导、实施强制合规、确立预防性监管方式、建立合规宽大处理机制以及试行行政和解制度等方式,来推动行政监管合规机制的实施.目前,行政监管部门对于监管合规机制的探索还在进行之中.如何发挥现有行政监管合规机制的积极作用,强化企业的合规管理义务和责任,加强企业合规的行政激励效果,将是行政法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单位犯罪是刑事政策的产物,单位犯罪的发展同样受变动不居的刑事政策掣肘.晚近以来,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正在转型,其重要标志就是司法机关正在实践作为现阶段应对单位犯罪重要制度的企业合规改革,体现的是国家与企业对单位犯罪的合力“共治”,与此相连的是单位犯罪处罚制度也正在悄然发生变革.但在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中也蕴藏着立法与司法相互抵牾的风险,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制功能被刑事政策弱化或者消解.理性的单位犯罪刑事政策目标是,司法既不能对单位犯罪无原则和无章法地退让,一味从宽,乃至虚置立法;也不能一味从严,不能一棍子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挑战的必然要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是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改革开放为什么灵、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坚实根基,对深刻理解和把握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本质至关重要.学习“四史”,培育爱国情、强国志,要坚持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坚持思维培养与理论学习相统一,坚持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相统一
从实践、生存、生活三个层次理解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是深刻把握共同价值的重要基点.人类实践的广度、深度以及复杂性的加剧,使得实践在改造对象性活动中形成“全球性”客体和同一性,必然催生人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催生共同价值,这是基于实践活动的生成逻辑;人类生存的复杂交互性、生存的无边界性以及面临的诸多全球性生存危机要求构建共同秩序,这是基于生存际遇的必然逻辑;人的生活方式多样化、虚拟化以及人的生活异化之域要求构建共同规则,这是基于回归真实生活的衍生逻辑.探索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有利于科
2018年先后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得以法治化.但是,作为最高监察机关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并未被明确赋予制定监察法规的法定职权.由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察法》贯彻落实的客观需要,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制定监察法规.在国家监察委员会获得监察法规制定权的背景下,监察法规的法律位阶便成了一个亟待明确的问题.通过借鉴行政法规的划分理论,对监察法规进行类型化,将其区分为职权性监察法规、授权性监察法规和执行性监察法规,进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