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目标理论下中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与对策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成就目标理论下,学生因不同的目标定向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成就目标 学习行为
  一、成就目标理论的内涵
  德维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实体观,一种是能力增长观。能力实体观认为,学生容易建立成绩目标;能力增长观认为,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成绩目标定向的个体对成败进行能力归因,不敢面对挑战性任务,坚持性低,易选择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成功可能性大的工作;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对成败进行努力和策略归因,具有高坚持性,选择挑战性任务。一般来说,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能力实体观,建立成绩目标定向。
  二、中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及对策
  1.中职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
  中职学生普遍持成绩目标定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较简单的任务,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在面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时,甚至会找各种理由请假,认为自己学不好,没有这个能力。
  2.中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
  (1)以往的学习经历。技术类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分流生及中考落榜生,初中阶段的学业失败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2)不全面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对分数的过度关注,使得人们将能力与分数联系起来,分数高便被认为是有能力的表现。一方面,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很容易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给学生贴上标签。另一方面,学生为避免他人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同,会倾向于选择完成简单的任务来证明自己。
  (3)教师、家长的误导。教师和家长往往会鼓励学生:“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只要你稍微下点工夫,就能学得很好。”这是一种误导。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每个人都不愿意被认为没有能力或者能力弱。特别是成绩稍差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不差,他们往往会选择没有挑战性的简单的学习任务,从而教师、家长认为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不努力,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3.改变中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对策
  第一,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综合化,不仅重视知识,更重视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二,区别对待不同目标定向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第三,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对成败正确归因。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力具有多样性,是可变的,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正确认识并评价成败,对学生努力的过程给予认可,淡化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是光荣的。
  第四,班主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各种活动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不同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
  第五,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强调学习要用心和努力,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表现,而不是一上来就强调“聪明”。
  三、小结
  教师应在理解成就目标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这一理论,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家庭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观念在入学前就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建立起了目标定向。因而,应考虑将家庭纳入教育范围,与家长适当沟通,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景焕.教育心理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2]陆先鹏.国外成就目标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
  [3]杨奕凡.论成就目标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
  [4]贾林祥,刘德月.成就目标:理论、应用及研究趋势[J].心理学探新,2011(31).
  [5]张咏梅,郭春彦,方平.成就目标分类的情景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导生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文章结合当今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阐述了导生制的渊源、内涵与意义,分析了导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们常抱怨听不懂,教师则认为学生底子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对文言文知识产生兴趣,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点。对于中职学校,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人文情感非常关键。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知文言文的重要性,感知文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教学情感  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和人才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对从业者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教育需要用科学创新
所有的技校学生都有一颗稚子之心和渴望美好未来的初心。目前国家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已经加足马力,但是由于过去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还不够,导致学生本人对选择职业感到迷茫。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不同岗位劳动者,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却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的故事。  成功的范例不可复制,但也是有“套路”可寻的。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