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拉的麻烦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奥普拉·温弗里脱口秀》宣布停播前一个月,奥普拉成了“毒笔”传记作家吉蒂·凯莉的新靶子。
  在美国,凯莉是很多公众人物的噩梦。她曾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为众多名人立传,包括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英国王室和布什家族等。这些“野传”一本比一本耸人听闻,让人恼火不已。
  今年 4月,五百多页的《奥普拉传》由兰登书屋出版。书中爆出奥普拉很多“猛料”,比如她当过雏妓,她的真实取向是同性恋,她和母亲关系非常紧张,等等。
  用《纽约客》的话说,这是一场美国文化圈“大猩猩”对“哥斯拉”的战役(奥普拉曾被称为大猩猩)。奥普拉显然占据优势——虽然策略不那么光明正大——她对熟知自己底细的人控制很严。
  凯莉的笔,没流出多少毒液,顶多几滴酸奶。
  但是,见微知著。回顾这位脱口秀“女王”的过往,数次登上《时代》杂志“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榜单,“晕轮效应”让她光芒四射,但也可见斑斑阴影。
  
  身份之争
  《奥普拉秀》创办于1986年,将目标受众定位为午后独自在家的主妇和老人 ,选择日间播出。当时盛行的政治调侃类节目,并不对这部分观众的口胃。《奥普拉秀》把话题设定在社会、生活领域,从女性视角探讨离婚、性虐待、男人的压力、儿童养育、伊拉克战争……这些热门话题,无一例外,直击人的情感、道德等“柔软”领域。
  戏抬人,人抬戏。奥普拉的主持风格,亦成为节目最大的看点。她天生具备抵达人心的能力,加上厚实的女中低音,专注关切的眼神,营造出沉静、真诚、亲切的氛围。“访谈节目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要做的只是坐下来和人聊天。”
  她从不会事先写好问题,也不像大多数广电记者那样,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只想着下个问题该问什么。奥普拉会做个专注的聆听者,但也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提问,问题开门见山。最经典的要算1993年,对迈克尔·杰克逊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尴尬,但你还是处男吗?”“你怎么能问人家这种问题?”“我想知道!”“我是个绅士。”这些问答令人印象深刻。
  有时,奥普拉的提问还会激发嘉宾间的对抗。在一期 “肥胖父母的肥胖子女”节目中,有一对母女都超重,但母亲减肥成功,女儿没有。节目现场,奥普拉直奔主题,第一句就问母亲:“你是不是觉得和女儿出去很丢脸?”母亲点了点头。女儿此时马上泪流满面,她大叫,说母亲从未承认过这个事实。母女之间的感情闸门一下子打开,畅谈多年来的心声,意外之举却掀起了节目的小高潮。
  近些年来,奥普拉把秀场变成了一个心理理疗场所。她鼓励嘉宾倾吐心结,由心理医生给出建议。而奥普拉自己,也常常在节目上“自揭伤疤”。有一期节目讨论乱伦,一个女孩含泪讲述,自己被亲生父亲强暴,生下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奥普拉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和女孩紧紧拥抱在一起。紧接着,她毫无顾忌地讲述了幼年时被表哥强暴的经历。
  在另一期节目中,奥普拉讨论一本名为《在黑暗中微笑》的书,这本书写的是关于中产阶级吸毒者的个人经历。她站在全国观众面前,忏悔起自己“极大的耻辱”——二十年前她曾经吸食过强效可卡因,只是因为希望共同的感受会拉近她和一个正在约会的男人之间的距离。
  “我是那么的爱他,为了他我什么都可以去做。”她说。
  当镜头切换到广告时,奥普拉把麦克风放在一旁,坐在台边上哭了出来。当天节目的收视率比平时又有增所长,但大部分人对她的看法没有丝毫的改变,他们认为她是正直诚实、可以信赖的。也许正是这种真诚和随性,极大地征服了观众,人们愿意对她敞开心扉,谈论自己的喜悦或痛苦。这方面的经典例子,分别是汤姆·克鲁斯跳上沙发,表达对凯特的爱意,以及惠特尼·休斯顿谈论自己的吸毒过程。
  有研究学者指出,奥普拉的煽情与言情,由于充满了道德内涵、背负了挽救精神的使命,拒绝颓废、厌世、讽刺、戏谑等消极内容,让《奥普拉秀》成为某种心灵仪式。在这场仪式中,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奥普拉,扮演了导师、知音和行为典范的三重角色。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底层社会背景,以及曲折的个人经历。这既缩小了与普通观众之问的距离,又通过她家喻户晓的自我奋斗形象,让观众体察到了精神素质和道德品格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在我眼中,她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当她与我交流时,我感到她就如我的好朋友。”36岁的销售代表谢丽尔·皮尔斯表示,自从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后,她陷入了悲哀绝望,是奥普拉从前的节目和演讲才使她摆脱沮丧,恢复信心。
  在观众倾吐分享个人经历、纾解胸中之痛的畅快过程中,奥普拉间接起到了拯救自信心或挽救精神的积极作用。最终,奥普拉与观众之间,形成了超乎利益关系的聚合力量。她也因此成为“心灵女王”。
  但这也招来了非议。美国作家芭芭拉· 格里祖蒂·哈里森曾冷言嘲讽:“她大概以为自己是先知弥赛亚了,想引导我们每个人都上天堂。”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肯柯斯·维基·阿布特则认为:“她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矛盾过分简单化,人们刚开始听她的演讲时,也许会受到某种激情的鼓舞,但当她提供的方法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时,只会使人们加倍地沮丧失望。”
  
  被利用的伯乐
  从2005年至今,作家詹姆斯·弗雷,被奥普拉三次请上节目,每一次的“待遇”与上次相比,都似经历180度大转弯。25年来,奥普拉节目遭到的最大争议,也围绕三请“詹姆斯”而展开。
  1996年,奥普拉借助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力,推出了“奥普拉读书俱乐部”, 每隔一两个月,就和观众们讨论一部小说。一经她的推荐,此书基本能登上全美最佳畅销书排行榜。
   一枚至少值50万册销售量的“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印章,象征着奥普拉对文学学术权威的颠覆。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奥普拉对大众文学阅读时尚的引领,成就了出版业文学发行的利润梦想,也让更多的人重拾文字,回归阅读。因此,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为她颁发了金质荣誉奖章。
  但批评也随之而来。有人指出奥普拉文学根基并不深厚,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以作品对其产生的情感震慑力为判读标准。她坦言:“如果一本书不能在前50页打动我,我就选择放弃。”在她身上,重复了一些普通读者较易出现的作品简约化解读倾向,对作品所承载的美学价值、社会矛盾、历史语境等深层次意义,给予了忽略乃至剥夺。
  这也导致了学界精英对奥普拉的藐视,一些文学学者坚决抵制印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印章的作品版本。2001年9月,“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作品《修正》(Corrections),该书作者乔纳森·弗瑞森(Jonathan Frazen)公开拒绝这项“荣誉”。
  但大多数获得推荐的作者,还是会乐此不疲地接受印章,詹姆斯·弗雷就是其中一个。谁愿轻易放弃这个名利双收的机会呢?2005年,经工作人员推荐,奥普拉拿到詹姆斯·弗雷所著的回忆录:《百万碎片》(A Million Little Pieces),“一翻开就再也放不下了,我一定要在节目中推荐!”
  《百万碎片》中,詹姆斯自述了他如何在毒品和酒精中自我毁灭,痛苦挣扎在监狱和戒毒所之间,最终重建自我的故事。书中有很多生猛刺激的细节描写,包括不打麻药就被钻了牙髓,因为过分疼痛,紧握两个棒球而掰断了指甲的故事。
  但是,在奥普拉宣传此书前,曾接到戒毒所医师的举报,声称这种情况不可能在美国发生。奥普拉向兰登书屋求证,得到的回答却是:此书绝对真实。2005年下半年,奥普拉向观众推荐了这本书,并邀请詹姆斯上了节目,对其不吝赞美之词。经过奥普拉的“镀金”,该书销量蹿升至350万册,名列2005年年度最畅销书榜第二位。詹姆斯大赚了一笔。
  但2006年1月初,调查网站“冒烟枪”发布了《百万碎片》严重失实的“铁证”。比如他只在监狱里住过几天,而不是书中所说的三个多月。在“拉里·金”访谈中,詹姆斯仍然为自己辩护,说全书整体是真实的。当时还蒙在鼓里的奥普拉,也为自己相中的“千里马”“鸣冤”,她打进节目热线替詹姆斯辩护,声称“情感上的真实”比细节上的真实更重要,对此书的争议纯属“无事生非”。
  此后,奥普拉收到了众多“愤慨的电子邮件”。 她的态度开始悄然转变。最后决定,再请詹姆斯上次节目。纽约品牌创建咨询公司INTERBAND全球事务负责人杰夫·斯威思敦认为,奥普拉的这项决定,不仅仅是为澄清自传里到底掺了多少虚构成分,更是为了维护象征着公开、诚实和美德等价值观的“奥普拉品牌”。
  1月26日,当詹姆斯坐上演播室的沙发,也许并没料到,奥普拉会将他置身于一个“1000度的烤箱”,连续炙烤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自己被骗了,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你背叛了数百万读者。” 奥普拉满脸怒容,眼里含着泪水。突如其来的质问,让詹姆斯有点发蒙。
  詹姆斯结结巴巴承认,在自传中对一些事实和“每一个人物都加以改动”。比如自己曾经在监狱中待了两小时而非书中所写的87天,以及一名女子在与他分手后割腕而死,而非书中所言上吊自杀。“我也为这个(改动的)主意很纠结。”
  “那是谎言,不是主意,詹姆斯,那是撒谎。”奥普拉斩钉截铁地说。场下观众开始鼓掌。而这些令詹姆斯难堪的场面,都被直播出去。奥普拉随即表示,她对当初力挺詹姆斯感到后悔。她用责备的口吻,质问坐在詹姆斯旁边的女出版商:“我相信像你这样的出版商,应该能将此书正确归类为小说、自传,或是回忆录。”
  节目播出后,詹姆斯的日子很难过。他很快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和家人去了法国。而奥普拉,也受到多方非议。当天上节目的出版商,称奥普拉是“颠来倒去的傻瓜”。就连奥普拉的朋友,也在节目播出后第二天,打来电话说:“你以为你是谁?你觉得你是上帝吗?你怎么敢这样评判别人?”
  对这种指责,奥普拉曾一度不能理解。但2010年,她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给詹姆斯打电话道歉。奥普拉说:“我觉得,我欠你一声抱歉。” 她向詹姆斯坦言,当时那样对待他,部分源于她的个人感情受到背叛和欺骗;并在2011年脱口秀停播前,第三次邀请詹姆斯上节目。詹姆斯接受了访谈,不过比以前更加慎重。
  
  成名的代价
  面对“毒笔”凯莉的爆料,奥普拉在一次出席好友节目时作出了回应,她对台下观众说道:“你们知道,最近出了本‘如此传记(such a biography)’……”观众跟着发出嘘声,她接着说:“不过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对于奥普拉来说,成名意味着隐私岌岌可危。她与加入自己工作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签署一份保密协议,防止自己的信息外泄。“毒笔”凯莉曾就这一点大做文章。她坚称奥普拉是同性恋,而且“永远别指望她会出柜”。美国的超市小报《国家问询者》,曾发表文章《奥普拉的阴暗秘密》,爆其家庭丑闻。今年1月,奥普拉自己向观众爆料身世,她承认自己有失散四十多年的胞妹,并与其在节目中重逢相认。
  这本写奥普拉的传记上市两个礼拜,即受到强烈指责。著名记者芭芭拉·沃尔特称其“寻找脏点,而非寻找真相”。《纽约时报》评价说,“这本书想对准静脉,但连血都没刺出来。”网友评论绝大多数仍力挺奥普拉:“就算她堕胎,喜欢女人,那又怎么样?节目我还是会一集不落。”
  但也有一些问题,是奥普拉更难作出回应的。
  2007年,奥普拉曾捐资4000万美元,在南非创办奥普拉·温弗里女子领袖学院,资助南非贫困女孩到此求学。她甚至亲自为每个姑娘挑选了枕头,还检查砖缝之间的水泥。开学仪式上,她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共同出席,并向后者承诺,愿为改变种族歧视尽一份力。
  但不久前,该校却爆出性丑闻。1名舍监及7名学生,对数名女孩进行了性侵犯。奥普拉从美国赶来,当众向学生家长道歉,含泪请求得到原谅。媒体评论称,这件丑闻让奥普拉的公众形象蒙羞。
  “这是我这辈子遭受过的最沉重打击。”奥普拉说。
  打击还来自于节目收视率的下滑,有分析指出,奥普拉涉足政治是原因之一。人们不会忘了,2007年5月,在爱荷华州,奥普拉公开站出来为奥巴马拉票。“我相信,他就是那个人,巴拉克·奥巴马!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对一位总统候选人如此坚信不疑,他能改变美国。”9月,奥普拉亲自助阵,为奥巴马主持筹款活动。凭借她的影响力,她筹到了300万美元。有人甚至指出,如果奥普拉亲自竞选总统,一定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但高调助选奥巴马,却给奥普拉带来了“霉运”。她的举动激怒了另一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支持者,而这些中产阶级白人女选民大部分都是她的电视观众群体。支持奥普拉的声音也开始变调,不断有人在奥普拉网站留言板上炮轰她,指责她为政治出卖自己和观众。南加州大学好莱坞及政治问题专家史蒂文·罗斯表示:“在美国,政治是一个特殊甚至有些肮脏的领域,人们会因为奥普拉的平凡真实而热爱她,但只要你参与政治,那你就变成了一个政治演员,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明星们都知道应该闭口不谈自己的政治倾向,因为只要你参与政治,你就会失去50%的观众。”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近一年来,《奥普拉·温弗里秀》的观众人数下滑到700万,平均收视率比去年下跌近7%,而且,这已经是该节目连续3年收视率下跌。奥普拉精心打造的《奥普拉的奉献》也遭受冷遇,这个黄金时段的慈善节目高调开播,3个月以来观众就流失了三分之一。
  5月17日,最后一期脱口秀节目和特别节目《奥普拉惊喜巨献》在芝加哥联合中心录制,为迄今播放25年的《奥普拉·温弗里脱口秀》画上句号。
  接下来,奥普拉将与探索频道联手打造“奥普拉电视网”(OWN),该网将24小时播出,走进8000万户观众的家中。她尚未透露,自己是否会告别前台转为幕后,但即使继续主持节目,曝光时间也会少于以前。
  名气造就了举世闻名的奥普拉效应,也让她的每一项举动,都有踏入“雷区”的危险,而随之而至的负面效应,也如同正面的奥普拉效应一样被放大。
  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奥普拉曾发表演讲,她用了个比喻来形容成名的代价,有些俗气,但让人会心一笑:“有些人会尾随你到卫生间,听你尿尿。你会尽量尿得轻一些。可他们会对你说:‘我的天啊,是你!你尿尿啦!’”
  (本文资料来源于《纽约客》、《时代周刊》、视频《奥普拉秀》及一些学术期刊等)
  
  名气造就了举世闻名的奥普拉效应,也让她的每一项举动,都有踏入“雷区”的危险,而随之而至的负面效应,也如同正面的奥普拉效应一样被放大。
其他文献
陈小平记得,7年前,读初中的女儿陈蕾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蹦极大赛,获得第二名。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晚上8点半,女儿再次从北京科技大学逸夫楼9楼纵身跳下。这一次,没有任何绳索拉她一把。  9点,警察赶到坠楼地点,随即宣布了她的死亡。  4月22日上午,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安慰、鞠躬、握手和拥抱。死者的葬礼上,人间的一脉温情,节制而得体地一一呈现。  工作人员推开告别厅的木质大门,哀乐奏起。在母亲聂洪
夜电视台突播李嘉欣版的《花魁杜十娘》,忍俊不禁之余,挡不住有些严肃的思考徐徐渗出,看来导演之前是搞文艺的。  影片把杜十娘其人描述得有点矫情,她过于看重自己交出去的那份爱情了,难道她的爱情就高人一等?被她爱上=拥有特异功能?打她为了一千两赎身钱把李甲逼到破庙里藏身,我就哀叹这爱情之路走不太远。拿当今现实来PK,女的不怕挨穷,可不意味着男的也不怕,穷非好事,怕很正常。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能因为
这些生活用品中也有双酚A  塑料水杯、太空杯PC材质的塑料水杯、水壶质量差或使用不当,会析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双酚A”,使用时不要高温加热,不能进微波炉,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塑料豆浆机豆浆机盛豆浆的部分,一般都是PC材质做的。豆浆机在高温下制作豆浆,容易分解出双酚A,建议使用不锈钢材质的。  一次性纸杯双酚A含量是一次性塑料杯的30倍。  可口可樂包装由可口可乐生产的大批量商业化铝饮料罐内壁含有
作为知名创业选秀栏目《赢在中国》的创办者,王利芬如果留在央视,也许还能继续升职,但人到中年的她,显然不满足那种一眼看到尽头的生活。    王利芬  2009年9月从央视辞职。她创办优米网并任总编辑,开始创业生涯。2005年和2008年先后创办《赢在中国》、《我们》栏目,任总制片人兼主持人。同年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曾任《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经济半小
七月,就在中国高考生、中考生期盼“金榜题名”时,越来越多的高中、初中生加入了“弃考一族”的行列。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今年预测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相关统计数据,也力证这波“弃考留学潮”的冲击力:今年中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
新疆哈密,我问了导游一个愚蠢的问题:“既然新疆这么缺水,为什么不做雨污分流?”他愣了一下:“除了山上,新疆几乎不下雨啊。”在这个相当于16个江苏省大小的疆域里,只有百分之四的面积是绿洲,适宜人居。在司机嘴里,几百公里就是一脚油门的事,一天上千公里的行程也是家常便饭。  有歌不傲娇  可是,新疆哪里有水,哪里就能抓起一把绿色。“绿洲是从天地的缝里挤占的一小块地方,形成驿站和城。”“新疆通” 毕亚丁说
“确切地说,我所设计的是时间、空气和光。  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改变原本在我們身边的空气。”    2011年米兰家具展上,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再度以其特殊风格“看不见的形式”为手法,为意大利顶尖家具品牌Moroso的展览空间,带来一场如梦如幻的精彩“演出”。  许多人踏进这个主题为“暮光”的场景时,会看见黄昏时带着柔和、分明并微微发热的光束,冲破天花板上的“云层”。  吉冈把从天而降的一道道光芒,
上周全世界的焦点都在美国,从飓风到总统选举。正白热化的美国大选突然被一场自然灾害打断——以“桑迪”命名的飓风于10月29日晚登陆新泽西州海岸,引发新泽西、纽约、康涅狄格三州重大风灾、水灾,其有110多人死亡。洪水淹没民房和道路,泡坏电力设施,造成变电站爆炸,半个曼哈顿都断电数天,影响数10万人,纽约非停电区的宾馆全部住满,学校、体育馆、机场休息室成为临时的避难所。纽约这个美国东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彻
节奏强劲的音乐响起,一位紫色头发的妙龄女郎出现在舞台上。她开始唱一首名字叫《预谋》的歌。演唱中间,她不时停下来,用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与台下的每个普通观众交流,或者是咯咯地笑,“呸呸,又唱错了!”  她的演唱并不专业,但现场的5934名观众显然很享受这种近距离接触的快乐,即便歌手一边唱一边发短信,他们仍在台下欢呼尖叫,将一朵朵鲜红的玫瑰不断线地扔向舞台。或许你一辈子也没有见过那么多玫瑰花,它们一共
城市自闭症  尽管落户是无望的根,但是,外来者们依旧勇敢奔向大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齿轮下,户籍带来的成本差异,似乎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大城市欢迎他们,更好的消息是,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层面,各地户籍改革在破冰,甚至大跃进。  但是一夜之间,冰冷的现实豁然摆在眼前。从北京到上海到广州,新一轮楼市宏观调控细则,将一道以户籍为排他标准的高墙,横亘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  人们发现,户籍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