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食堂多数情况下是在法定工作日期间为职工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无论是否向职工收取费用,都不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既然如此,食堂经营活动要以保证食堂日常运转,经费收支平衡为管理目标,这就要求食堂管理者加强单位食堂的财务管理,提高食堂经营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干部职工。
一、当前单位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管理职工食堂的意识不够强
据笔者调查走访,现在的单位职工食堂,大多为非独立核算形式,或者与其他经营一起核算。食堂的建造、日常运营等费用大部分由单位拨付的经费来支撑,有的单位还定期拨付食堂支出补助款。由于大部分食堂规模较小,只对内营业,单位领导也不会重视,食堂财务管理力量薄弱,食堂财务收支没有预算,没有设置出纳岗位,食堂管理工作的职务也不分离。多数食堂没有建立规范的账目,以流水账形式来记录食堂的日常开支,这就造成账务处理混乱,核算资料不准确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现象,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食堂似乎成为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滋生的土壤,存在将接待支出转移到机关食堂隐瞒公务接待费用;弄虚作假,使用相关票据借接待费之名报销;支出无原始凭证等现象。
(二)食堂收入账目管理不明细
一般单位食堂收入为职工缴纳的伙食费收入和单位补助收入。一些单位食堂收到职工充值款时未开具或出具收入票据,即使使用了自制或外购的票据也不规范。有些单位食堂伙食费收入存在坐收坐支情况。收取的伙食费收入没有按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及时全额缴存食堂专用银行账户,而是直接用于食堂支出。还有些单位食堂收入以食堂自身的经营服务为依据,将资产对外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经营服务收入记入食堂收入,形成单位的“小金库”。
(三)食堂支出管理不规范
在采购验收环节,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内的物品,没有严格按照集中采购要求组织采购,有些物品未经采购办审批而自行购置;部分单位食堂采购日常消费品程序不合规,没有做到货比三家;食堂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食堂货物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未实行内部岗位牵制制度;有些开支没有取得有效的依据,尽管采购某些物品客观上不能取得有效票据,如向农民购买白菜等,但仅凭经办人员出具支出统计表签字即予以报销也是不规范的;有些用于报销的票据未按照要求填写,签字手续不齐全,同时还存在购买货物的发票未附清单的现象;有些单位食堂还存在违规列支单位奖金、福利费(含实物福利)的情况,违规列支与食堂经营无关的费用,克扣、挤占食堂费用等等。
(四)食堂财务报表公开不及时
通常情况下,单位食堂的财务报表可以分为日报表和月报表,按照食堂规范管理的要求,每日食堂应在公示栏公布“当日采购副食品情况表”,每月公布“收支明细表”。但是,绝大部分的单位食堂没有按时公布,有的根本就没有食堂的报表,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食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意识。
二、新形势下加强单位食堂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单位领导管理职工食堂的意识
首先单位负责人对食堂的管理应该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配备分管领导为首的单位职工代表参与的工作小组,根据食堂各项具体工作制定《食堂考核管理办法》、《食堂工作人员考核细则》,以明确责任,避免浪费,从制度上保证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实行食堂财务单独核算,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实行成本核算。按成本补偿原则建立餐饮收入机制,须以伙食支出的实际成本为依据,确定合理的收入补偿,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在正常情况下,食堂财务状况应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如收支差距较大,应及时调整收入,确保全年结余或亏损额度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以内。
(二)加强食堂预算管理的力度
由于单位食堂的规模不大,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物价的行情,职工人均消费的额度,编制每月的副食品消费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在设施建立职工食堂或租借房屋建立职工食堂,食堂设施设备或租金等相关支出应当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节约办事的原则,对食堂投入进行精细化预算,应报同级财政审查后列入预算草案。
(三)细化食堂收入管理的措施
既然食堂财务实行单独核算,那么在设置食堂收入总账科目时,设置“职工上交收入”和“单位补助收入”两个明细科目,单位食堂一般应以充值卡或饭菜票方式与职工结算,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时,每月以职工实际支出的伙食费作为衡量食堂伙食收入的参考标准。
(四)规范食堂支出管理制度
1.加强食堂货物采购管理的监督
加强食堂成本管理,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把好采购关是关键。对食堂货物的采购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规模较大的食堂采购至少要由两人进行,每天采购的货物要由验收人员当场验收,认真核对数量、单价和金额,并且通过当地的相关网站或其他相关渠道,核实副食品的单价,最后才能在货物验收的相关票据上签名。对采购和验收人员实行轮岗制,设专职保管员,设置仓库管理台账,建立完善的出入库制度和存货盘点制度,加强库存副食品的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2.规范食堂票据报账手续
对食堂报销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要求食堂经办人员尽可能提供正式发票,如果支出实在無法取得发票,如菜金支出,经办人员要完整准确的及时填写费用报销汇总明细表,逐笔登记支出的内容、品名、单价、数量、金额,汇总明细表上应附购买物品的清单,最后再由经办人员、验收人员、分管食堂的领导审核签字后予以报账。如果食堂为本单位提供正常公务接待,使用单位内部结算收据结算,但必须提供接待清单、公务函及相关人员签字等手续材料。
3.建立食堂成本支出核算制度
各单位食堂应该按月核算食品成本,单位食堂成本支出的项目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原材料成本。包括粮食、食油、蔬菜、肉(豆)制品、水产品、蛋奶、调料及其他原料成本。
(2)水电及燃料费成本。单位食堂应该单独安装电表和水表,按月汇总统计结算。食堂购买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燃料同样按月汇总结算。
(3)人工成本。包括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以及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等。
(4)设备折旧成本。包括食堂专用的各种燃具、炊具、餐具、冷藏设备、交通工具等,根据不同设备折旧年限,按月计提折旧。
(五)及时公开食堂财务报表
定期公开食堂账目,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堂收支公开的程序包括:每日通过电子屏、公示栏等媒体公开当日采购副食品的清单,清单的设计必须是数量金额式的,清单上应该注明早、中和晚餐,用餐的人数,炊事员、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和分管食堂领导必须在清单上签字。次月初按照成本项目公布支出明细表、食堂月度盈亏情况表。下年初公布上年度财务收支明细表。只有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才能使单位的职工能够培养自律意识,从而增强员工责任感。只有将单位食堂财务收支的详细情况透明在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将违法乱纪的现象从源头上加以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六)完善单位食堂财务收支审计制度
食堂财务报表体现了食堂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也为相关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完善单位食堂审计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食堂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健全食堂财务内部牵制,落实食堂财务审批人员的权限、程序、责任。提高食堂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食堂经营实施监督、核算、管理,与食堂工作人员共同做好单位食堂的财务收支工作,巩固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的成果。(作者单位为萍乡学院商学院)
一、当前单位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管理职工食堂的意识不够强
据笔者调查走访,现在的单位职工食堂,大多为非独立核算形式,或者与其他经营一起核算。食堂的建造、日常运营等费用大部分由单位拨付的经费来支撑,有的单位还定期拨付食堂支出补助款。由于大部分食堂规模较小,只对内营业,单位领导也不会重视,食堂财务管理力量薄弱,食堂财务收支没有预算,没有设置出纳岗位,食堂管理工作的职务也不分离。多数食堂没有建立规范的账目,以流水账形式来记录食堂的日常开支,这就造成账务处理混乱,核算资料不准确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现象,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食堂似乎成为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滋生的土壤,存在将接待支出转移到机关食堂隐瞒公务接待费用;弄虚作假,使用相关票据借接待费之名报销;支出无原始凭证等现象。
(二)食堂收入账目管理不明细
一般单位食堂收入为职工缴纳的伙食费收入和单位补助收入。一些单位食堂收到职工充值款时未开具或出具收入票据,即使使用了自制或外购的票据也不规范。有些单位食堂伙食费收入存在坐收坐支情况。收取的伙食费收入没有按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及时全额缴存食堂专用银行账户,而是直接用于食堂支出。还有些单位食堂收入以食堂自身的经营服务为依据,将资产对外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经营服务收入记入食堂收入,形成单位的“小金库”。
(三)食堂支出管理不规范
在采购验收环节,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内的物品,没有严格按照集中采购要求组织采购,有些物品未经采购办审批而自行购置;部分单位食堂采购日常消费品程序不合规,没有做到货比三家;食堂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食堂货物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未实行内部岗位牵制制度;有些开支没有取得有效的依据,尽管采购某些物品客观上不能取得有效票据,如向农民购买白菜等,但仅凭经办人员出具支出统计表签字即予以报销也是不规范的;有些用于报销的票据未按照要求填写,签字手续不齐全,同时还存在购买货物的发票未附清单的现象;有些单位食堂还存在违规列支单位奖金、福利费(含实物福利)的情况,违规列支与食堂经营无关的费用,克扣、挤占食堂费用等等。
(四)食堂财务报表公开不及时
通常情况下,单位食堂的财务报表可以分为日报表和月报表,按照食堂规范管理的要求,每日食堂应在公示栏公布“当日采购副食品情况表”,每月公布“收支明细表”。但是,绝大部分的单位食堂没有按时公布,有的根本就没有食堂的报表,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食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意识。
二、新形势下加强单位食堂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单位领导管理职工食堂的意识
首先单位负责人对食堂的管理应该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配备分管领导为首的单位职工代表参与的工作小组,根据食堂各项具体工作制定《食堂考核管理办法》、《食堂工作人员考核细则》,以明确责任,避免浪费,从制度上保证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实行食堂财务单独核算,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实行成本核算。按成本补偿原则建立餐饮收入机制,须以伙食支出的实际成本为依据,确定合理的收入补偿,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在正常情况下,食堂财务状况应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如收支差距较大,应及时调整收入,确保全年结余或亏损额度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以内。
(二)加强食堂预算管理的力度
由于单位食堂的规模不大,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物价的行情,职工人均消费的额度,编制每月的副食品消费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在设施建立职工食堂或租借房屋建立职工食堂,食堂设施设备或租金等相关支出应当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节约办事的原则,对食堂投入进行精细化预算,应报同级财政审查后列入预算草案。
(三)细化食堂收入管理的措施
既然食堂财务实行单独核算,那么在设置食堂收入总账科目时,设置“职工上交收入”和“单位补助收入”两个明细科目,单位食堂一般应以充值卡或饭菜票方式与职工结算,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时,每月以职工实际支出的伙食费作为衡量食堂伙食收入的参考标准。
(四)规范食堂支出管理制度
1.加强食堂货物采购管理的监督
加强食堂成本管理,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把好采购关是关键。对食堂货物的采购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规模较大的食堂采购至少要由两人进行,每天采购的货物要由验收人员当场验收,认真核对数量、单价和金额,并且通过当地的相关网站或其他相关渠道,核实副食品的单价,最后才能在货物验收的相关票据上签名。对采购和验收人员实行轮岗制,设专职保管员,设置仓库管理台账,建立完善的出入库制度和存货盘点制度,加强库存副食品的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2.规范食堂票据报账手续
对食堂报销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要求食堂经办人员尽可能提供正式发票,如果支出实在無法取得发票,如菜金支出,经办人员要完整准确的及时填写费用报销汇总明细表,逐笔登记支出的内容、品名、单价、数量、金额,汇总明细表上应附购买物品的清单,最后再由经办人员、验收人员、分管食堂的领导审核签字后予以报账。如果食堂为本单位提供正常公务接待,使用单位内部结算收据结算,但必须提供接待清单、公务函及相关人员签字等手续材料。
3.建立食堂成本支出核算制度
各单位食堂应该按月核算食品成本,单位食堂成本支出的项目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原材料成本。包括粮食、食油、蔬菜、肉(豆)制品、水产品、蛋奶、调料及其他原料成本。
(2)水电及燃料费成本。单位食堂应该单独安装电表和水表,按月汇总统计结算。食堂购买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燃料同样按月汇总结算。
(3)人工成本。包括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以及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等。
(4)设备折旧成本。包括食堂专用的各种燃具、炊具、餐具、冷藏设备、交通工具等,根据不同设备折旧年限,按月计提折旧。
(五)及时公开食堂财务报表
定期公开食堂账目,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堂收支公开的程序包括:每日通过电子屏、公示栏等媒体公开当日采购副食品的清单,清单的设计必须是数量金额式的,清单上应该注明早、中和晚餐,用餐的人数,炊事员、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和分管食堂领导必须在清单上签字。次月初按照成本项目公布支出明细表、食堂月度盈亏情况表。下年初公布上年度财务收支明细表。只有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才能使单位的职工能够培养自律意识,从而增强员工责任感。只有将单位食堂财务收支的详细情况透明在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将违法乱纪的现象从源头上加以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六)完善单位食堂财务收支审计制度
食堂财务报表体现了食堂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也为相关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完善单位食堂审计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食堂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健全食堂财务内部牵制,落实食堂财务审批人员的权限、程序、责任。提高食堂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食堂经营实施监督、核算、管理,与食堂工作人员共同做好单位食堂的财务收支工作,巩固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的成果。(作者单位为萍乡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