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及病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纯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25只断奶幼兔,进行致病性和病理学研究。试验兔分为1个不感染对照组和4个感染组,各感染组每只幼兔分别口服感染2.0×10^3、1.0×10^4、5.0×10^4、2.5×10^5个孢子化卵囊。与对照组相比,接种2.0×10^3个和1.0×10^4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的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5.0×10^4个和2.5×10^5个孢子化卵囊的
其他文献
参照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组引物。从已构建含有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全基因组质粒pMCfT1—6中分别扩增出NS2长1389bp和876bp的片段。将扩增的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脾毒和细胞毒总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及测序技术,对多次动物传代和致细胞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BDV的结构蛋白VP3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a中,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VP3/PA,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PA
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制备的疫苗免疫4周龄SPF鸡,免疫后的7、14、21、30、60、90、120、150、180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