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指南》颁布以来,学习品质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进一步探讨学习品质的培养。而作为幼儿基本活动的游戏,也越来越多地被成人用来促进儿童发展、实现其教育价值。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自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一、正确认识学习品质和游戏的关系
《指南》说明部分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对这段话应该比较熟悉,但如何正确理解学习品质,却并不容易。
学习品质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关,但却不是知识技能本身,而是面对知识技能的态度,以及如何学习知识技能,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当提到某个儿童的学习品质时,人们倾向于认为:若这名儿童知识技能水平高,其学习品质较好:若这名儿童的知识技能水平低,其学习品质较差。这是一种误解,误将学习品质当成了知识技能本身。
《指南》里“不怕”“敢于”“乐于”这些词语,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学习品质。面对困难,儿童是什么态度?有的儿童明明具有战胜困难的知识技能,却不愿意去解决,不敢去挑战:有的儿童虽然缺乏战胜困难的知识技能,却愿意去试一试,即使失败了也能正确面对。前者的学习品质就没有后者好。画得好、唱得好、能阅读的人,也可能讨厌画画、不愿唱歌、不想看书,原因就在于学习品质,可能是这些人在画画、唱歌、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品质受到了伤害。不少同伴关系不佳的儿童,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而是不愿意。“态度”“倾向”是我们应该重点体会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游戏。虽然人们对游戏的定义有众多争论,对其特点也众说纷纭,但大致认可如下一些说法:游戏中的儿童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孩子是快乐的、高兴的;游戏是一种虚构性活动,是假设、想象的,强调以人代人、以物代物、情景转换;游戏强调内在动机,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儿童是因为想玩而玩:游戏是过程导向,儿童非常享受游戏的过程:游戏是儿童自由选择的活动,儿童可自由、自发、自主;等等。
当我们说游戏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品质、儿童可以在游戲中培养学习品质时,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游戏”是具有上述特点的活动。如果“游戏”已经不是幼儿的自由活动f如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业),或儿童已经没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一提到游戏就表现出害怕、紧张),这样的活动在学习品质上或许有些益处,但却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
二、观察游戏中的儿童,看见学习品质
当儿童热情地投入游戏时,就会有很多学习品质正在发生、被培养。但是,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成人可能看不到这些学习品质。如果我们根本看不到具体游戏中具体儿童的具体学习品质,那么,通过游戏培养学习品质就会变成形式或口号。
幼儿园需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园本教研,以培养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相应能力。事实上,教师并不害怕观察,怕的是交流和讨论,尤其怕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案例、文章。如果教师不去讨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其专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幼儿园应该精心设计各种教研活动。比如,针对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各看各的”“各说各的”等现象,可以在一个教研活动中让教师两两分,共同观察同一名儿童的游戏。两位观察者可以在观察过程中保持沉默,等观察结束再说出自己的所看所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教师在观察儿童时的聚焦性,保证大家说的内容是相同的,且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
以下是一个教研者的描述:
一群儿童在玩秋千,一名儿童着迷于推别人。他站在秋千的侧面(如此秋千不会打到他),努力地推着秋千,把秋千推得很高,之后停一会儿,站在旁边看,然后又继续推。坐在秋千上的儿童看上去很高兴,旁边观看的成人喊着“上去”,但这名推秋千的儿童并没有坐到秋千上,继续按自己的方式推着秋千。
两位观察者围绕这名推秋千的儿童,分别交流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共同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同的内容,在谈论各自想法的过程中,其观察意识、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意思的是,一个老师提出:如果这名“推”秋千的儿童家长看到了视频,可能会有什么感受?不少老师参与讨论,有的说,家长会“难受”“不公平”“感觉自己的孩子在做苦力”“你小子也上去享受一下啊,也让别人推一下你”……总之,家长会感觉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也有老师提出了说服这些家长的办法,让家长看到推秋千的儿童在这一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比如,大家认为这名儿童推得很好,推得很有策略,推秋千的水平比其他儿童都要高。
想要“看到”学习品质,我们需要熟悉游戏、学习品质和班级孩子。我们的脑袋里要有一张关于游戏的地图,即有哪些游戏,不同的游戏有哪些价值,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也需要有一张学习品质的地图,即学习品质有哪些,在不同游戏中可能出现哪些学习品质:还需要一张班级儿童地图,如不同的儿童喜欢或不喜欢哪些游戏,每个儿童具有怎样的学习品质,以及缺乏哪些学习品质,在哪里可能得到培养。想要“看到”学习品质并不容易,有时我们看了,但没看到、没看懂。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有关游戏和学习品质的知识与理论。如果头脑里缺乏相关知识,我们将一直看不到游戏,也看不到学习品质。
一、正确认识学习品质和游戏的关系
《指南》说明部分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对这段话应该比较熟悉,但如何正确理解学习品质,却并不容易。
学习品质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关,但却不是知识技能本身,而是面对知识技能的态度,以及如何学习知识技能,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当提到某个儿童的学习品质时,人们倾向于认为:若这名儿童知识技能水平高,其学习品质较好:若这名儿童的知识技能水平低,其学习品质较差。这是一种误解,误将学习品质当成了知识技能本身。
《指南》里“不怕”“敢于”“乐于”这些词语,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学习品质。面对困难,儿童是什么态度?有的儿童明明具有战胜困难的知识技能,却不愿意去解决,不敢去挑战:有的儿童虽然缺乏战胜困难的知识技能,却愿意去试一试,即使失败了也能正确面对。前者的学习品质就没有后者好。画得好、唱得好、能阅读的人,也可能讨厌画画、不愿唱歌、不想看书,原因就在于学习品质,可能是这些人在画画、唱歌、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品质受到了伤害。不少同伴关系不佳的儿童,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而是不愿意。“态度”“倾向”是我们应该重点体会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游戏。虽然人们对游戏的定义有众多争论,对其特点也众说纷纭,但大致认可如下一些说法:游戏中的儿童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孩子是快乐的、高兴的;游戏是一种虚构性活动,是假设、想象的,强调以人代人、以物代物、情景转换;游戏强调内在动机,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儿童是因为想玩而玩:游戏是过程导向,儿童非常享受游戏的过程:游戏是儿童自由选择的活动,儿童可自由、自发、自主;等等。
当我们说游戏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品质、儿童可以在游戲中培养学习品质时,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游戏”是具有上述特点的活动。如果“游戏”已经不是幼儿的自由活动f如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业),或儿童已经没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一提到游戏就表现出害怕、紧张),这样的活动在学习品质上或许有些益处,但却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
二、观察游戏中的儿童,看见学习品质
当儿童热情地投入游戏时,就会有很多学习品质正在发生、被培养。但是,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成人可能看不到这些学习品质。如果我们根本看不到具体游戏中具体儿童的具体学习品质,那么,通过游戏培养学习品质就会变成形式或口号。
幼儿园需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园本教研,以培养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相应能力。事实上,教师并不害怕观察,怕的是交流和讨论,尤其怕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案例、文章。如果教师不去讨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其专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幼儿园应该精心设计各种教研活动。比如,针对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各看各的”“各说各的”等现象,可以在一个教研活动中让教师两两分,共同观察同一名儿童的游戏。两位观察者可以在观察过程中保持沉默,等观察结束再说出自己的所看所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教师在观察儿童时的聚焦性,保证大家说的内容是相同的,且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
以下是一个教研者的描述:
一群儿童在玩秋千,一名儿童着迷于推别人。他站在秋千的侧面(如此秋千不会打到他),努力地推着秋千,把秋千推得很高,之后停一会儿,站在旁边看,然后又继续推。坐在秋千上的儿童看上去很高兴,旁边观看的成人喊着“上去”,但这名推秋千的儿童并没有坐到秋千上,继续按自己的方式推着秋千。
两位观察者围绕这名推秋千的儿童,分别交流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共同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同的内容,在谈论各自想法的过程中,其观察意识、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意思的是,一个老师提出:如果这名“推”秋千的儿童家长看到了视频,可能会有什么感受?不少老师参与讨论,有的说,家长会“难受”“不公平”“感觉自己的孩子在做苦力”“你小子也上去享受一下啊,也让别人推一下你”……总之,家长会感觉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也有老师提出了说服这些家长的办法,让家长看到推秋千的儿童在这一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比如,大家认为这名儿童推得很好,推得很有策略,推秋千的水平比其他儿童都要高。
想要“看到”学习品质,我们需要熟悉游戏、学习品质和班级孩子。我们的脑袋里要有一张关于游戏的地图,即有哪些游戏,不同的游戏有哪些价值,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也需要有一张学习品质的地图,即学习品质有哪些,在不同游戏中可能出现哪些学习品质:还需要一张班级儿童地图,如不同的儿童喜欢或不喜欢哪些游戏,每个儿童具有怎样的学习品质,以及缺乏哪些学习品质,在哪里可能得到培养。想要“看到”学习品质并不容易,有时我们看了,但没看到、没看懂。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有关游戏和学习品质的知识与理论。如果头脑里缺乏相关知识,我们将一直看不到游戏,也看不到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