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乾坤立鼓楼,一马平川出涂口。江阔雨沛,月笼百湖繁夏汭;地广人稠,日照千里荣鄂中。迤逦而来兮,车便船利,商货辐辏;缱绻而去兮,山环水绕,天堑相守。三分黄壤,草木葱郁,四邑堤防,鱼米富享,北通洪山,南达咸宁,西连汉南,东接鄂州,梁湖之枢机,涉湖之天元,始于西周鄂王,迄百二千年兮……”
这首骈散有致、大气磅礴、令人回肠荡气的《江夏赋》如果出自某一大家手笔,你可能不觉其高妙,但如果说,它出自于一名十七岁的少年之手,你可能就会刮目相看了。是的,这篇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江夏赋》的确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他就是湖北省示范高中——江夏一中高三(18)班的蔡绍硕同学。
蔡绍硕同学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农村茶场工人,母亲则纯粹是一农民,这样的家庭不太可能赋予他良好的文学细胞,但天生爱读书的小绍硕从小就喜欢往藏书丰富的三伯父家里去“蹭”书,虽然,他认字不多,但伯父家的书却被他“读”了个遍。也许是“读”书读多了的缘故,上小学时的小绍硕语文成绩就特别棒,上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鼓励他为《小学生作文选》投稿,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写的题目是“我最爱的父亲”,并收到了30元稿费。对于一个农家少年,这30元在当年不啻一个天文数字,还满足了一个小小少年的“虚荣心”,更为小绍硕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小学毕业那年,他以全校第一、全乡第七、语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江夏区安山中学。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作文,他就写了满满七页稿纸,2000多字呢,但语文老师只批了六个字:“作文要自己写!”暗示这篇文章是抄袭的,倔强的蔡绍硕就主动找到老师解释自己的写作动机和过程。从此,安山中学的语文老师们知道了本校有一个语文满分、喜欢写作的学生。上初二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江夏一中的《星空》文学社刊,从此,一颗种子埋在了他的心中:“我也要成为‘星空’中的某一颗星,不,是最亮的那颗。”怀着这样一个梦想,他奋斗,拼搏,2009年8月,他以安山中学全校第九的成绩考入江夏一中这所省级示范高中。
进入江夏一中后,《星空》文学社正好换届选举,怀揣“星空梦”的蔡绍硕就盯上了这个平台并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实力让这片“星空”更加灿烂。
2009年9月26日晚,在激烈的竞职演讲后,他脱颖而出,正式就任星空文学社社长、《星空》杂志主编一职。但他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喜悦兴奋,反而紧缩眉头,沉默不语。是啊,那一年,文学寒流铺天盖地袭来,《星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大冲击:出版日期、刊数不定,一些稿子也是七拼八凑,样式单调陈腐,风格老化,错字连篇,甚至连作者姓名、班级都时常出错……如果《星空》如此敷衍下去,一定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他上任后的第七天,《星空》文学社便有了独立挂牌的编辑部,在学校综合楼三楼东面第三间办公室,这可是谢受贵校长亲自答应他的。然而第一次打扫卫生,九人迟到,八人未到,五人早退,干部推脱,社员也因不满干部作风而偷懒,真正不怕累不怕脏能做事的不到五人,责任主编甚至还因为拖地而与社员争吵。这样的团体,怎能拧成一股绳?
期刊陈腐老化,机构涣散无序,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可走,便是改革。于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了《社员档案表》,然后私下里找到各个社员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虽然他的一厢情愿换来的只是老师们的“学生隐私不便透露”和社员们的“没时间”。但是他没有气馁,他一趟趟地跑,反反复复地做工作,毕恭毕敬地听建议,拿出小本子工工整整地做记录。慢慢地,他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社员们开始慢慢转变态度,参加活动也明显积极起来,甚至涌现出了参社入社的高潮。每天一到办公时间,编辑部总是爆满。2009年10月底,《星空》社员达到98人,可谓名副其实的大社了。
胜利与挑战总是并存的。2009年11月,江夏一中要参加省级示范高中复评,作为校刊,《星空》必须能够像一把利剑,出鞘就能光耀滿天,令人眼前一亮。失败是不可以被允许的,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两个字。他广泛征求社员意见后增创了新栏目,大胆采用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的办刊方式,还开创了社员自己审评随感的新模式。收稿—登记—审稿—评稿—校稿—复评—电子校稿, 每一步他都严格把关,亲自主审,校稿。省督导评估团的领导看到这期《星空》后赞不绝口,全校师生也一致公认这是最出彩的一期。这一天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这个团队二十五个昼夜劳碌的结晶,是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璀璨星空。”其后,该期中有大量诗歌、散文被其他文学杂志采用,有两篇文章获得了“中华情写作大赛”的金奖,他的《独醉西楼月》还获得了全国首届“首先杯”优胜奖。
为了让《星空》在强手如林的全国校刊中独领风骚,在认真思考总结前段工作后,他精心撰写了《星空文学社章程修订案》《星空文学社审稿校稿细则》和《星空文学社工作安排》,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模式化、常规化。在这些纲领性文件指引下,在文学社副总指导柳小平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他成功举办了江夏一中“社团文化班班转”活动,全校一年级十七个班级积极参加,有辩论赛、诗歌鉴赏交流会、成语接龙、成语猜谜、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文艺活动,而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在客观上积累了他丰富的社交经验,锻炼了他强悍的组织能力,也增强他的领导信服力,使《星空》社员开始追随他,崇拜他。有个文学社员在文章中写道:“他是我第一个崇拜的才气不如我的人,虽然我心有不甘,但是他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不得不让我佩服,临危不乱,办事有条不紊,安排妥帖有当,霸气中又显得温柔和蔼,他简直就是一个神,不服输的神。”社员崇拜得有理!因为他的领导、组织能力,也因为他的文学才气,2009年底,他的《幸福就是那一记耳光》被《学语文报》评为“年终好作文”。
2010年初,他患了严重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每天要注射六瓶营养液,晚上更是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父母和老师都建议他辞去社长一职。不久,学校举行了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也一下子掉到全年级900多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是心急如焚,强烈要求他辞去文学社的职务,静下心来搞学习;父母得知情况后,赶到学校,反复做他的工作。面对老师和家长,他能理解他们,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考大学是家长最大的希望,也是他们能看到的唯一出路。但热爱公益校刊的他也耐心地给老师、家长做工作,并当面立下军令状:“不辞去社长一职,高三之前考进校前十名”。这一天他在空间日志里写道:“这是我第一次不孝,但是我用生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了,同时我也会用生命保证我会继续实现我对‘星空’的诺言。”
王者归来,霸气回归。2010年3月3日,第19次《星空》社员全体会议上,他一身黑衣,留了平板头,更显精神抖擞。他首先做了上一年的工作总结报告,又详谈了2010年的工作安排和2010年的招新计划,慷慨激昂的演讲、永不服输的神态,让那些怀疑、失望、不屑的乌云顷刻间瓦解。一切又回到正常轨道了,只是他比以前更加努力了: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到教室读背政、史、地,早自习抢记英语单词或语文要点,下自习后他接着复习,错开人流高峰后再去吃早饭,午饭后午睡半个小时,再做数学题,晚自习前做一套文科综合试卷,晚自习后他会在自习室继续自习,做英语完形填空、短文各两篇,再做数学题,直到十一点半熄灯,再上床休息。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下来,很快,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期中考试,他是全校四百三十二名。2011年春的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全校第十,还是全校地理单科状元呢。
记者问他“你就不怕学习和办刊失败吗?”他稍作思索即如此回答:“我喜欢《老人与海》中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尽可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如果学习失利,办刊失败,只能说明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我想赢得胜利,必须首先自己赢得自己,赢得了自己,还怕会输吗?”
是的,这个不服输的“硬汉”不仅在学习上不服输,在办刊上不服输,在文学创作上也不“服”呢。几年来,他已在吾喜杂志、红袖添香、维普、龙源、半壁江、鹭语名人、知网等文学网站,《美文》《萌芽》《学语文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中学语文》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以及文学作品十余万字。发表于腾讯网的《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先后被天涯、晋江、榕树下等文学网站转发。《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等作品也被收录进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现应《都市小说》编辑雨阳邀请,正努力创作长篇小说《被天空污染的河流》……
这便是蔡绍硕,崇拜硬汉的一个硬汉。正是凭借着这股“硬汉精神”,他领导下的《星空》荣获了武汉市大中小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报刊、全国校园文学优秀刊物、中国校园优秀社团等光荣称号,还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刊”一等奖。正是由于这样的办刊成绩,江夏一中领导还从紧张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中专门给文学社配备了电脑、档案柜、书架、沙发、空调,每个月还拨给一定数额的办刊经费,让这片学生发挥个性平台的“星空”更加熠熠!
告别蔡绍硕时,记者问及他与《星空》的前景时,他说:“即使跪着,也要将《星空》托上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星空》在全国的校刊中永远最闪亮,最灿烂。这是我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如果说我在任期间,没有完成,那么即使我离任了也会一直坚持,直到实现它为止……” 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庄严的承诺。的确,我们每个人的前进道路上或许会铺满荆棘,或许会坎坷不断,或许在前进途中被划破双手,磕破膝盖,但我们每个人要相信自己,因为每一个你都是奇迹。请你记住并坚持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许下的每一个承诺,因为最完美的奇迹只属于那些坚持并不断为自己承诺而奋斗的人。
记者离开绿树掩映下的江夏一中时,回味着这次采访经过,心里默默地祈祷:愿蔡绍硕和与他同龄的所有高中生都能有一片自己心中的星空,大家都能通过自己勤奋努力的打理,让那片属于自己的星空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这首骈散有致、大气磅礴、令人回肠荡气的《江夏赋》如果出自某一大家手笔,你可能不觉其高妙,但如果说,它出自于一名十七岁的少年之手,你可能就会刮目相看了。是的,这篇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江夏赋》的确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他就是湖北省示范高中——江夏一中高三(18)班的蔡绍硕同学。
蔡绍硕同学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农村茶场工人,母亲则纯粹是一农民,这样的家庭不太可能赋予他良好的文学细胞,但天生爱读书的小绍硕从小就喜欢往藏书丰富的三伯父家里去“蹭”书,虽然,他认字不多,但伯父家的书却被他“读”了个遍。也许是“读”书读多了的缘故,上小学时的小绍硕语文成绩就特别棒,上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鼓励他为《小学生作文选》投稿,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写的题目是“我最爱的父亲”,并收到了30元稿费。对于一个农家少年,这30元在当年不啻一个天文数字,还满足了一个小小少年的“虚荣心”,更为小绍硕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小学毕业那年,他以全校第一、全乡第七、语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江夏区安山中学。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作文,他就写了满满七页稿纸,2000多字呢,但语文老师只批了六个字:“作文要自己写!”暗示这篇文章是抄袭的,倔强的蔡绍硕就主动找到老师解释自己的写作动机和过程。从此,安山中学的语文老师们知道了本校有一个语文满分、喜欢写作的学生。上初二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江夏一中的《星空》文学社刊,从此,一颗种子埋在了他的心中:“我也要成为‘星空’中的某一颗星,不,是最亮的那颗。”怀着这样一个梦想,他奋斗,拼搏,2009年8月,他以安山中学全校第九的成绩考入江夏一中这所省级示范高中。
进入江夏一中后,《星空》文学社正好换届选举,怀揣“星空梦”的蔡绍硕就盯上了这个平台并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实力让这片“星空”更加灿烂。
2009年9月26日晚,在激烈的竞职演讲后,他脱颖而出,正式就任星空文学社社长、《星空》杂志主编一职。但他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喜悦兴奋,反而紧缩眉头,沉默不语。是啊,那一年,文学寒流铺天盖地袭来,《星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大冲击:出版日期、刊数不定,一些稿子也是七拼八凑,样式单调陈腐,风格老化,错字连篇,甚至连作者姓名、班级都时常出错……如果《星空》如此敷衍下去,一定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他上任后的第七天,《星空》文学社便有了独立挂牌的编辑部,在学校综合楼三楼东面第三间办公室,这可是谢受贵校长亲自答应他的。然而第一次打扫卫生,九人迟到,八人未到,五人早退,干部推脱,社员也因不满干部作风而偷懒,真正不怕累不怕脏能做事的不到五人,责任主编甚至还因为拖地而与社员争吵。这样的团体,怎能拧成一股绳?
期刊陈腐老化,机构涣散无序,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可走,便是改革。于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了《社员档案表》,然后私下里找到各个社员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虽然他的一厢情愿换来的只是老师们的“学生隐私不便透露”和社员们的“没时间”。但是他没有气馁,他一趟趟地跑,反反复复地做工作,毕恭毕敬地听建议,拿出小本子工工整整地做记录。慢慢地,他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社员们开始慢慢转变态度,参加活动也明显积极起来,甚至涌现出了参社入社的高潮。每天一到办公时间,编辑部总是爆满。2009年10月底,《星空》社员达到98人,可谓名副其实的大社了。
胜利与挑战总是并存的。2009年11月,江夏一中要参加省级示范高中复评,作为校刊,《星空》必须能够像一把利剑,出鞘就能光耀滿天,令人眼前一亮。失败是不可以被允许的,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两个字。他广泛征求社员意见后增创了新栏目,大胆采用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的办刊方式,还开创了社员自己审评随感的新模式。收稿—登记—审稿—评稿—校稿—复评—电子校稿, 每一步他都严格把关,亲自主审,校稿。省督导评估团的领导看到这期《星空》后赞不绝口,全校师生也一致公认这是最出彩的一期。这一天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这个团队二十五个昼夜劳碌的结晶,是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璀璨星空。”其后,该期中有大量诗歌、散文被其他文学杂志采用,有两篇文章获得了“中华情写作大赛”的金奖,他的《独醉西楼月》还获得了全国首届“首先杯”优胜奖。
为了让《星空》在强手如林的全国校刊中独领风骚,在认真思考总结前段工作后,他精心撰写了《星空文学社章程修订案》《星空文学社审稿校稿细则》和《星空文学社工作安排》,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模式化、常规化。在这些纲领性文件指引下,在文学社副总指导柳小平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他成功举办了江夏一中“社团文化班班转”活动,全校一年级十七个班级积极参加,有辩论赛、诗歌鉴赏交流会、成语接龙、成语猜谜、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文艺活动,而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在客观上积累了他丰富的社交经验,锻炼了他强悍的组织能力,也增强他的领导信服力,使《星空》社员开始追随他,崇拜他。有个文学社员在文章中写道:“他是我第一个崇拜的才气不如我的人,虽然我心有不甘,但是他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不得不让我佩服,临危不乱,办事有条不紊,安排妥帖有当,霸气中又显得温柔和蔼,他简直就是一个神,不服输的神。”社员崇拜得有理!因为他的领导、组织能力,也因为他的文学才气,2009年底,他的《幸福就是那一记耳光》被《学语文报》评为“年终好作文”。
2010年初,他患了严重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每天要注射六瓶营养液,晚上更是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父母和老师都建议他辞去社长一职。不久,学校举行了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也一下子掉到全年级900多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是心急如焚,强烈要求他辞去文学社的职务,静下心来搞学习;父母得知情况后,赶到学校,反复做他的工作。面对老师和家长,他能理解他们,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考大学是家长最大的希望,也是他们能看到的唯一出路。但热爱公益校刊的他也耐心地给老师、家长做工作,并当面立下军令状:“不辞去社长一职,高三之前考进校前十名”。这一天他在空间日志里写道:“这是我第一次不孝,但是我用生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了,同时我也会用生命保证我会继续实现我对‘星空’的诺言。”
王者归来,霸气回归。2010年3月3日,第19次《星空》社员全体会议上,他一身黑衣,留了平板头,更显精神抖擞。他首先做了上一年的工作总结报告,又详谈了2010年的工作安排和2010年的招新计划,慷慨激昂的演讲、永不服输的神态,让那些怀疑、失望、不屑的乌云顷刻间瓦解。一切又回到正常轨道了,只是他比以前更加努力了: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到教室读背政、史、地,早自习抢记英语单词或语文要点,下自习后他接着复习,错开人流高峰后再去吃早饭,午饭后午睡半个小时,再做数学题,晚自习前做一套文科综合试卷,晚自习后他会在自习室继续自习,做英语完形填空、短文各两篇,再做数学题,直到十一点半熄灯,再上床休息。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下来,很快,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期中考试,他是全校四百三十二名。2011年春的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全校第十,还是全校地理单科状元呢。
记者问他“你就不怕学习和办刊失败吗?”他稍作思索即如此回答:“我喜欢《老人与海》中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尽可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如果学习失利,办刊失败,只能说明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我想赢得胜利,必须首先自己赢得自己,赢得了自己,还怕会输吗?”
是的,这个不服输的“硬汉”不仅在学习上不服输,在办刊上不服输,在文学创作上也不“服”呢。几年来,他已在吾喜杂志、红袖添香、维普、龙源、半壁江、鹭语名人、知网等文学网站,《美文》《萌芽》《学语文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中学语文》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以及文学作品十余万字。发表于腾讯网的《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先后被天涯、晋江、榕树下等文学网站转发。《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等作品也被收录进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现应《都市小说》编辑雨阳邀请,正努力创作长篇小说《被天空污染的河流》……
这便是蔡绍硕,崇拜硬汉的一个硬汉。正是凭借着这股“硬汉精神”,他领导下的《星空》荣获了武汉市大中小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报刊、全国校园文学优秀刊物、中国校园优秀社团等光荣称号,还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刊”一等奖。正是由于这样的办刊成绩,江夏一中领导还从紧张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中专门给文学社配备了电脑、档案柜、书架、沙发、空调,每个月还拨给一定数额的办刊经费,让这片学生发挥个性平台的“星空”更加熠熠!
告别蔡绍硕时,记者问及他与《星空》的前景时,他说:“即使跪着,也要将《星空》托上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星空》在全国的校刊中永远最闪亮,最灿烂。这是我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如果说我在任期间,没有完成,那么即使我离任了也会一直坚持,直到实现它为止……” 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庄严的承诺。的确,我们每个人的前进道路上或许会铺满荆棘,或许会坎坷不断,或许在前进途中被划破双手,磕破膝盖,但我们每个人要相信自己,因为每一个你都是奇迹。请你记住并坚持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许下的每一个承诺,因为最完美的奇迹只属于那些坚持并不断为自己承诺而奋斗的人。
记者离开绿树掩映下的江夏一中时,回味着这次采访经过,心里默默地祈祷:愿蔡绍硕和与他同龄的所有高中生都能有一片自己心中的星空,大家都能通过自己勤奋努力的打理,让那片属于自己的星空更加灿烂!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