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之品格教育的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初中物理教育为例,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品格教育的缺失进行探讨.认为“品格教育是集知识、方法、思想、观念以及精神于一体的教育,是陶冶人的品性与性格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犹如树一样,在园丁的呵护下,逐渐生根、立干、开枝、散叶以及结果.根是观念,干是思想,枝是方法,叶是知识,果是精神,汇成一体,便成品格.对此分别从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发展;品格教育;内涵外延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4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活动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发展高阶思维及应用能力的迁移,基于深度学习相关理论,本文尝试对实践中的活动教学进行有益改进;先聚焦学科大概念,再提炼单元核心概念,以此为活动主线进行主题化系列核心活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并寻求合理有趣、有挑战性、能持续进行的活动载体;再合理规划课时教学,在课程教学时基于核心活动设计开展进阶式的情境问题探究子活动,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深
意外,自然是不曾料到、发生后又措手不及之事。当宝宝发生意外,这是一个妈妈们不敢设想的话题,可是,不敢想不等于不会发生,我们,还是未雨绸缪吧!    意外之外伤篇    磕碰在所难免、不必过分在意  如果是一点点的皮外伤,通常我就简单的处理一下,有时候甚至只是清洗一下伤口。大多的时候,我都不会太在意,因为妈妈和家人过于重视伤口,对宝宝的心理会有很严重的暗示,有思想负担,对伤口的复原并没有什么好处
摘 要: “三角形”思維导图是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妙解浮力压强的计算题.浮力压强计算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压轴题.它涉及较多的物理量,物理量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常常无法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笔者利用独特的“三角形”思维导图构建浮力与压强的知识框架,把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框架性地展示出来,准确地描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扫清学生的解题障碍.同时利用 “三角形”思维导图通过构建解题模型,降低了解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研究”是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课题,虽然此类课题的研究已经多年,其研究成果已取得很多突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特别是重点课例的问题还有待完善,目前,我们采用初中与高中两所学校交叉研究的方式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初中与高中衔接课例的研究,有很大的突破本文以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新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中“伏安法测电阻”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感受,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本
摘 要: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效学习,是实现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中心的过程,本文通过“新知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为过程,通过生活经验、意义建构、激起矛盾的途径,实现深度学习下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认知冲突;评价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04 中图分类号:G6
开学不久,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三年级却突然成绩下滑。究其原因,原来是孩子在幼儿阶段超前教育,导致一、二年级时厌学,结果小学学习方法尚未掌握好,等到三年级终于暴露出基础差的问题,这种现象被幼教专家称为“三年级效应”。专家表示,家长过分实施幼儿“超前教育”,反而给孩子带来厌学情绪;而三年级正是小学学习的一道“坎”,家长要“授之以渔”,注意教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老本”吃光成绩下滑    近日,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物理知识则在人们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得以丰富,所以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很强的联系性.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立足物理教材,积极链接实际生活,则可以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重点就物理教学“链接”现实生活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  1巧借生活实例,导入物理新课  物理学科本身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献给吴王夫差的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吴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史记》中并没有任何记载。直到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才出现她的俪影: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鸱夷”。鸱夷,就是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越王勾践把西施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之于江。至于民间盛传的西施和范蠡相恋的故事,惟一的记载是东汉《越绝书》:“西
摘 要:本文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為例,从如何引入任务、分析分解任务和任务实施解决及评价等角度,探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型探究课中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体系,同时对原有的经验改造和重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型探究;摩擦力;建构主义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2-0010
摘要:本文针对“物体浮沉条件”这一主题的教学,从课题的引入、学生前概念的暴露、从力的角度和密度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设计了学生的观察、实验、作图、讨论等活动,使“学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浮沉条件;力;密度;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郑青岳(1956-),男,浙江玉环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1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下沉、悬浮、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