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教育:港澳经验与广东实践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积极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香港与澳门社区老年教育理念与政策实践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港澳地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经验包括:确立社区老年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治理;根据人口群体特征选择社区老年教育具体内容;完善社区老年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保障体系。基于港澳经验并结合广东社区老年教育的现有框架,改善广东社区老年教育要深化对老年教育价值的认识,构建社区老年教育实践框架;以老年群体教育需求为核心,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与质量监
其他文献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青”两代群体间传统代际心理契约出现了撕裂,彼此存在“以老欺少”与“以少欺老”、“有心无力”与“有力无心”、“老吾老”与“啃吾老”、“承上重”与“启下胜”等心理层面的冲突与对峙,新型和谐代际心理契约的构建迫在眉睫.积极心理学为此提供了全新路径:一是从社会共同体层面构建良性的“养老”社会环境;二是“老—青”群体彼此养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老—青”群体彼此在互动中有愉悦的心理体验.
主张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竞合理论,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意义。根据竞合理论逻辑,并结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分析,其高等教育集群可分为两大竞合类型:一种是同质高等教育竞合关系类型,适宜遵循长期竞争、短期合作的实践逻辑;另一种是异质高等教育竞合关系类型,适宜遵循长期合作、短期竞争的实践逻辑。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竞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互动,可望带动全国更多区域甚至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革新。
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加凸显了招聘和留住青年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变得愈发关键.由于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初始投入和回报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因而经常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即是这些措施是否能够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因此提出,双元制育人模式下的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后是否愿意留在他们的培训企业工作.在实证研究的范畴内向学生调查了一个问题,即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是否还会再次选择自己的专业和/或培训企业.此外也研究了学生的再次选择意愿和大学与企业提供的协作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来自高等教育机构及合作企业的利益
粤港澳三地高校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必不可少的一环。国家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来推动三地相互招生、联合培养、师生交流、文化交流、实习交流和创新创业交流,增进三地高校学生的相互理解、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从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厘清高校学生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完善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的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促进学生“双向交流”、丰富学生交流体系和加强高校学生文化认同等针对性对策。
类似商品或服务的认定在商标授权确权、商标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而我国现有商标法律制度对商品或服务类似与否缺乏一致性的认定标准,导致在实践中不同机构之间常作出截然相反的认定结果。从理论层面探析,无外乎规范上认定类似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张力不足,将混淆这一主观因素作为认定原则存在逻辑悖论,以及在实践中《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显露出效力困境。针对类似商品或服务的认定标准的不足,文章从规范路径、程序机制、司法角度提出完善建议。
经验法则是评价证据证明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当前,经验法则在证明力评价中的运用模式可分为印证评价模式、盖然性评价模式和混合型评价模式.由于经验法则的运用难以通过法律进行规制,因而无论在何种模式中,其均面临着提出主体不明、射程和推理方式不明确、外部规制作用有限、被告人对经验法则在证明力评价中的运用缺乏救济手段四重困境.对证明力评价中经验法则的运用机制进行完善,要从接纳不同主体提出的经验法则、加强对法官运用经验法则评价证明力的指引、落实证明力评价中对经验法则运用的裁判说理、明确证明力评价中误用和滥用经验法则的救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教育合作与一体化本身也是大湾区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教育科研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研实力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处于顶尖水平,三地教育科研各有所长,互补性很强。然而就当前来看,三地缺乏广泛且有效的教育研究合作,在合作机制和参与意愿方面都存在着阻碍。从大湾区各城市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短板着手,对当前合作乏力的原因以及合作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出分析,提出大湾区教育研究合作应在合作共赢的制度和思路引导下,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大湾区教育研究
网络技术具有自由、开放、平等、共享等特点,赋权功能明显;然而,作为一种可以被控制、利用的媒介,互联网又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功能。与传统硬性、显在的控制不同,互联网对社会的控制更为柔化、隐匿。借助“景观社会”理论视角,可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明显助推了景观控制现象,主要表现为控制更为隐匿、异化程度加深、景观扩张加剧等特点。追求公共价值、维护公共利益,是去“景观控制”的关键,在中国其具体路径包括:规制资本力量的消极作用,增强网络空间的公共利益指向;推进网民的公民化转向;凸显媒介系统的公共责任意识与公共精神。
双元制大学的特点体现于至少有三方参与的合作结构以及不同学习场所和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简要阐述了对高校办学质量的理解和这样的理解对质量管理产生的影响之后,介绍了双元制本科教育的模式以及其如何满足强化学习项目每年需达到70个欧洲学分(ECTS)的要求.概述了质量管理的工具之后重点剖析了确保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对双元制合作伙伴的选择及与其的合作、大学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相互结合、对实践学习的评估以及对其的监管和质量调控.最后展示了一个典型的质量循环.
针对一项新冠疫情下2020年夏季学期高校教学看法的调查中,共有669名教师和279名学生参与.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组的受访者都对线下教学更为满意,但总体来说,教师比学生对数字化教学带来的机遇感到更为满意.尽管这两个群体在疫情时期都更倾向于数字化教学,但大多数受访者都希望在疫情结束后重返线下课堂.就数字化教学而言,与不同步教学形式相比,两个比较组对同步教学形式都表现出了更高的满意度.此外,受访者以往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经历、高校的信息政策和感知的工作量明显都会影响他们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