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让新闻有生命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头有新闻报道的“活鱼”,基层是记者的广阔天地。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
  “记者们能反映我们的生活,拉近了我们和新闻的距离,很温暖、很贴心。”这是普通群众的心声。
  “到了基层,听家长里短,聊生产生活,才明白什么样的新闻是群众感兴趣的,什么样的报道让群众看得进,能接受。”这是编辑记者的体会。
  “走基层,走出了国情认知新维度;转作风,转出了群众关系真感情;改文风,改出了新闻报道新气象。”这是社会各界的评价。
  两个多月来,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开展,广大编辑记者活力进发,全国新闻工作面貌一新,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人民网:新闻生命在基层
  
  作为网络媒体首批“走转改”采访小分队,9月13日,人民网一行7人走进山西长治,深入到国家级贫困县武多和平顺实地采访。脚踩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深刻体会到“走转改”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收获颇多。
  人民网副总编辑刘红表示曾经很多次听到过申纪兰的故事、西沟村的精神,当真正来到西沟村,面对山上的一个个鱼鳞坑和一片片已经成材的树林,听申纪兰讲述当年克服困难种树造林的经历时,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感动。这种感受,是不到西沟所体会不到的。
  社区部编辑文松辉说,通过下基层。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这片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心里才能踏实。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真正的导师。
  外文部记者李小雨说,这次“走转改”,让我们全方位地与农民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这些是我们在北京没有看到过也无法想象的,让我们从报道国家惠农助农政策的发布者、宣传者、解读者,变成了这些政策在基层实践情况的实实在在的体验者、感受者。这正是“走转改”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让我们深入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切实地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问题。
  他们深刻体会到,新农村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网络电视部章然说,在武乡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我们晚上也都住在老乡们自己办的“农家乐”大院中。就其本身而言,村民们办的“农家乐”都还不错,饭菜可口又便宜,住宿也比较干净卫生。但是,据我们的观察,他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地旅游的知名度较低,来砖壁村旅游的人很少,而游客们游玩之后愿意留下吃一顿饭、住上一宿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砖壁,了解砖壁,愿意来旅游,便成了当务之急。要把自己的产品当成明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营销手段,比如利用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进行一些口碑营销,既节省投资又能达到宣传效果。
  
  北京媒体:记者下去了,好新闻上来了
  
  选题不典型不行,稿件不生动不行,现场感不强不行,采写没有细节不行,稿件没有感情不行——这是《北京日报》近期在头版推出的“记者在基层”专栏的选稿标准。在“五不”标准的带动下,一篇篇深入反映基层生活、文风活泼质朴的新闻稿件跃然纸上。“记者在基层”专栏已经刊发多篇稿件,字里行间都凝结着记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心用情的努力,受到读者的欢迎。
  北京市属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专题,各媒体纷纷鼓励督促编辑记者尤其是年轻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生动感人、清新质朴的报道。
  据介绍,北京电台新闻广播在重点新闻节目《北京新闻》中开办了“记者一线体验”“现场直击”等专栏,已播发《记者实地探访顺义集雨蓄水工程》《记者体验本市院前急救体系》等一系列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消息和录音报道。北京电视台除继续办好已有的“开局之年走一线”“12345需求与反馈”专栏外,还在重点新闻栏目推出“我在基层”专栏,把镜头对准最基层劳动者,对准为社会进步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深入反映他们坚韧执著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为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南都:做有温度的新闻
  
  在南都报系“走转改”专题研讨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不能将“走转改”活动当成运动式的任务,而是要以活动精神指导新闻媒体的工作。
  “南都开展‘走转改’活动,不是应付式地完成,而是要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结合起来,要和南都的日常报道结合起来,要和南都采编的业务建设结合起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黄常开在座谈会的总结发言中说,“走转改”活动首先就要回归到专业,要求记者一定要专业,要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不能人云亦云,这样的采访作风,才能保证稿件的文风。
  研讨会一周前刚到地处粤西的云浮市新兴县龙山塘村进行“走转改”采访活动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也分享了自己走村人户的感受。他特别提到了村里的教育均等化学校,两千多名学生中一半是外来工子弟,“一个粤西的农村如何做到教育均等化?希望通过这样的稿件,能对外来工做出大量贡献的珠三角城市有所启发。”曹轲说,不能把“走转改”当成命题式的任务,而要结合南都的特色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做一些相应的探索。例如在文风上要注意不把自己的观点和新闻混淆在一起,不要在行文上咄咄逼人,高高在上,以免和采访对象、读者造成隔阂。
  《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表示,作为南都,光“走基层”是不够的,应该是“在基层”“人基层”;对于“转作风”,他认为南都也应该在一些方面反躬自省,避免先入为主预设立场,避免纯逆向思维;在“改文风”上,他提出新闻作品应该适应现代传播手段的丰富性,比如通过全媒体报道方式,本身也是改文风的一种形式,这也能满足受众更多的需求。
  华工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苏宏元教授在座谈会上,建议媒体在“走转改”活动中,要从一些凡人小事中发现一些新异,从而反映整个时代。“但更重要的是要贴近现实,不要变成单纯的好人好事、鸡毛蒜皮,徐悲鸿说过一句话,‘尽精微,致广大。’一些小事,确实是在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苏宏元还认为,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我们应该多从人文主义角度去理解,多一些人文关怀,“温暖一些,再温暖一些,做有温度的新闻。”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博士认为,记者在基层,首先要理解不同人群的生存心态,“你看到的是外在的状态,但未必是他的心,他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
  
  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勿忘人民”,语重千钧。这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穆青生前最为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新闻界素有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范长江深入大西北,写出的不朽名著《中国的西北角》,“脍炙人口,红遍了天”。穆青名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所以感动几代人,就在于穆青长着“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无数新闻前辈“一头汗、两腿泥”地跑新闻,他们的朴素作风和敬业精神,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当记者就是要一辈子向生活、向社会学习。
  在记者的实际采访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缺乏新闻线索、不知采访什么、去哪里采访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走进基层,没有走进生活。
  只有真正接触采访对象,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而也只有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中,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有评论指出,新闻报道从基层起家,这次“走基层”,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一次回炉和重生,是一次回归新闻专业的机会。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受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受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创作的着力点。
  从这个意义而盲,“走转改”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常委中心组集体学习2009年3月20日,我院党委中心组进行了“学习实践活动”集体学习,学习由党委书记陈小莉主持,学习专题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指导学院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近在广西百色盆地大梅南半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手斧等176件石制品,保存于第Ⅳ级阶地网纹红土之中,石制品的性质与百色盆地其他遗址发现的类似.手斧和手镐等石制品与同
探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作为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辅助分类工具的可行性。选取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6种华溪蟹属淡水蟹类78个样本,采用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以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不得不说,科学是一个很权威的词汇.任何与其沾边的事宜、关联的产品,无不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手机因科学越来越智能,生活因科学越来越便捷,工作因科学越来越高效…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线”“基层”“民声”“民情”,成了最近两个多月来媒体上出现最多的高频词。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始后,全国新闻单位闻风而动,编辑记者进农户、入社区、跑工地、下矿井、行边陲,一连两个多月,来自基层的报道成为各家新闻媒体的重头戏,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实践也再次证明:新闻记者是与时代、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