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城关中学,虽地处城区,但招生的主要来源是周边农村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为数众多的留守生,优质生源凤毛麟角,整体素质偏低,两极分化严重。长期以来,面临着一个巨大而现实的困惑:很多学生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表现却明显低于同类水平的在校学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进生大量涌现。探索后进生的成因,采用有效的措施干预,是当前我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主要成因
我校对一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354名学生认为家长非常关心自己,219名学生感到老师非常关心自己,仅176名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而有335名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与他人存在差距。有20%以上的学生一节课精神集中的时间不足十分钟,10%的学生感觉自己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而陷入网络游戏、早恋泥潭而不能自拔的亦不在少数。调查结果表明,寻找原因,挖掘源头,“对症下药”已迫在眉睫。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合多年来对这类学生的走访和关注,本人认为重点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因。一是负面的社会影响,比如:网吧;其次是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父爱母爱;再者就是应试教育弱化了学生的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个人意志极其薄弱,匮乏理性自制,造成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一遇到与心愿想违的事情便暴躁冲动,看到他人违规违纪也随波逐流,甚至打架斗殴,或离校出走。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实背景下提高质量的最佳途径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最终达到目的。
三、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生命的引路人,是学生健康个性之路上的加油站,是点燃学生创造之火的火种。魏书生老师教学的精髓就是民主与科学。民主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客体,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其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科学就是要尊重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具体说来就是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出适合学生学习及自我教育的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我市义务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过湖面,曾经泛起过一些涟漪,但时间不长,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义务教育的评价机制改去改来,升学考试的分数还是在决定一切,教师也就只有一个目标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满堂灌,他们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喂”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一节45分钟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就不错了,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差生面就越来越大,教育就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做了如下尝试:课前教师编写导学案,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开始学习。一是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成果: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用各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方法技巧进一步巩固,拓展。弱生通过优等生的帮助,迷茫变的清晰,疑虑变成具体真实,尤其是通过诸多层次的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就是检测,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要坚定不移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要让学生真实感知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要学习彻底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很难有学生的主体发挥。切实改善学习管理,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自主教学,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质量,走出困境。
我校是一所城关中学,虽地处城区,但招生的主要来源是周边农村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为数众多的留守生,优质生源凤毛麟角,整体素质偏低,两极分化严重。长期以来,面临着一个巨大而现实的困惑:很多学生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表现却明显低于同类水平的在校学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进生大量涌现。探索后进生的成因,采用有效的措施干预,是当前我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主要成因
我校对一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354名学生认为家长非常关心自己,219名学生感到老师非常关心自己,仅176名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而有335名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与他人存在差距。有20%以上的学生一节课精神集中的时间不足十分钟,10%的学生感觉自己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而陷入网络游戏、早恋泥潭而不能自拔的亦不在少数。调查结果表明,寻找原因,挖掘源头,“对症下药”已迫在眉睫。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合多年来对这类学生的走访和关注,本人认为重点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因。一是负面的社会影响,比如:网吧;其次是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父爱母爱;再者就是应试教育弱化了学生的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个人意志极其薄弱,匮乏理性自制,造成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一遇到与心愿想违的事情便暴躁冲动,看到他人违规违纪也随波逐流,甚至打架斗殴,或离校出走。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实背景下提高质量的最佳途径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最终达到目的。
三、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生命的引路人,是学生健康个性之路上的加油站,是点燃学生创造之火的火种。魏书生老师教学的精髓就是民主与科学。民主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客体,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其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科学就是要尊重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具体说来就是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出适合学生学习及自我教育的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我市义务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过湖面,曾经泛起过一些涟漪,但时间不长,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义务教育的评价机制改去改来,升学考试的分数还是在决定一切,教师也就只有一个目标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满堂灌,他们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喂”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一节45分钟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就不错了,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差生面就越来越大,教育就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做了如下尝试:课前教师编写导学案,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开始学习。一是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成果: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用各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方法技巧进一步巩固,拓展。弱生通过优等生的帮助,迷茫变的清晰,疑虑变成具体真实,尤其是通过诸多层次的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就是检测,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要坚定不移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要让学生真实感知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要学习彻底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很难有学生的主体发挥。切实改善学习管理,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自主教学,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质量,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