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校在日常计算机教学管理工作务必要坚持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思路,进而促进学员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技术;计算机;党校;教学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6.057
0 引言
在党校的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求能够提高党校学员的理论水平,这其中就包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计算机文化;另一方面,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学员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借助这种工具在日后的生活中进一步的提升自我素养。因此,在党校中开设计算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 计算机课程在党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这种工具的使用功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早只是为了数学运算、数据存储的计算机,如今已经具备了实时交互、远程控制等新的功能。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巨大信息网,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既是一门高深的技术,需要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又是一门普及的技术,需要社会的各类人群来掌握这门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党校的学员,作为人民的先锋模范,如果不能够掌握这一门重要的技术,如何在这个高科技的社会中高效快捷的完成工作呢?因此,在党校开设者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正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当然,在教学当中,也应当准确定位,符合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水平。
2 党校计算机教学特征
2.1 学员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党校学员之间往往差异性很大。例如,从文化水平上来说,党校学员从高中到博士各不相同,学习的能力也有高有低。一部分高学历的学员,可能在上党校之前就学习过相关知识,接受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但是文化程度低的学员要从零开始学习,要学习的知识也比较多。从年龄上来说,学员中既有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又有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这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年轻人讲一遍就能够融会贯通,可以通过自己反复的练习来掌握知识;老同志经验丰富,但是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差,记忆力和动手能力也有所退化。从性别上说,男同志普遍动手能力强,可以接受大量的练习和高压课程,学习时精力集中;女同志往往对于家庭责任更为看重,学习时间有限,动手能力也略显不足。
2.2 学习与日常工作之间的矛盾
党校的学员不仅仅是劳动人民的先锋模范,同时大部分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平时负担着一定量的工作,虽然理论上是“脱产学习”,但是事实上工作很难完全的移交,仍然需要协调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有时遇到培训的短期班次,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给单位请假,一周之内也许需要请假两到三天来党校进行学习,这种现实矛盾也存在于课程教育当中。
2.3 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强度大
党校教育重在对学员能力的再提高,所以往往时间紧迫,一般不到六个月,大部分控制在一星期到三个月之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想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就不得不提高学习效率,增大学习强度。事实上,计算机课程在学习课程中的比例非常小,这就给计算机教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学需要突出重点,同时要强化实践性。正因为大多数学员都是一线工作者,所以必须要考虑到学员学习知识以后的现实意义,是不是能够在工作中凸显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3 当前党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管理思考
3.1 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掌握了学员的差异和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切忌在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要分清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结构和学生需求来设计教学,可以在教学前进行适当的考试来区分学生已有的学习程度,再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的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2 教学过程要结合实践操作
3.2.1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素有“三年一时代”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由于对新技术的不了解,学员容易产生困惑,对计算机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从现实生活使用较多的办公软件开始,让学员找到归属感,激发信心和好奇心。同时,教师应当准备一定的学习资料,配合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一方面依靠练习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员通过教学材料进行复习和预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教学。
3.2.2教学过程要直观化、细致化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最忌讳的就是纸上谈兵。在面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面前,不能一味的像学员宣传计算机可以进行在线政务、实时交互等功能,而是应当手把手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信息互换和信息处理,直观的、细致的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操作,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3.2.3借助多媒体,使教学生动、有趣
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方方面面,影音功能正式教学当中的一大特色。通过图像、视频等技术可以将空洞的理论教学丰富起来,使教学生动有趣,增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形成具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3.3 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做好考核工作
计算机既然已经成为一门课程,就必须要存在考核。考核不是一种目的,但确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特别是要注意考核的形式,不能单纯的考察学员的理论素养,也同样需要看重上机操作的考核。理论题应当以客观为主,考察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或者理论;上机操作能够直观的考察出学员对于之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加强了理论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4 贴近学员工作实际,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也是计算机课程学习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教学,将信息化带入到教学当中。现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多都采用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日常的办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办公成本,也是党校学员迫切需要学习的知识。
4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当中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只有明确教学特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华.党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5(03):62-64.
[2]冷淑宏.党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才智,2011,12(16):146
关键词:科学技术;计算机;党校;教学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6.057
0 引言
在党校的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求能够提高党校学员的理论水平,这其中就包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计算机文化;另一方面,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学员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借助这种工具在日后的生活中进一步的提升自我素养。因此,在党校中开设计算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 计算机课程在党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这种工具的使用功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早只是为了数学运算、数据存储的计算机,如今已经具备了实时交互、远程控制等新的功能。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巨大信息网,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既是一门高深的技术,需要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又是一门普及的技术,需要社会的各类人群来掌握这门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党校的学员,作为人民的先锋模范,如果不能够掌握这一门重要的技术,如何在这个高科技的社会中高效快捷的完成工作呢?因此,在党校开设者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正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当然,在教学当中,也应当准确定位,符合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水平。
2 党校计算机教学特征
2.1 学员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党校学员之间往往差异性很大。例如,从文化水平上来说,党校学员从高中到博士各不相同,学习的能力也有高有低。一部分高学历的学员,可能在上党校之前就学习过相关知识,接受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但是文化程度低的学员要从零开始学习,要学习的知识也比较多。从年龄上来说,学员中既有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又有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这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年轻人讲一遍就能够融会贯通,可以通过自己反复的练习来掌握知识;老同志经验丰富,但是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差,记忆力和动手能力也有所退化。从性别上说,男同志普遍动手能力强,可以接受大量的练习和高压课程,学习时精力集中;女同志往往对于家庭责任更为看重,学习时间有限,动手能力也略显不足。
2.2 学习与日常工作之间的矛盾
党校的学员不仅仅是劳动人民的先锋模范,同时大部分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平时负担着一定量的工作,虽然理论上是“脱产学习”,但是事实上工作很难完全的移交,仍然需要协调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有时遇到培训的短期班次,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给单位请假,一周之内也许需要请假两到三天来党校进行学习,这种现实矛盾也存在于课程教育当中。
2.3 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强度大
党校教育重在对学员能力的再提高,所以往往时间紧迫,一般不到六个月,大部分控制在一星期到三个月之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想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就不得不提高学习效率,增大学习强度。事实上,计算机课程在学习课程中的比例非常小,这就给计算机教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学需要突出重点,同时要强化实践性。正因为大多数学员都是一线工作者,所以必须要考虑到学员学习知识以后的现实意义,是不是能够在工作中凸显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3 当前党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管理思考
3.1 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掌握了学员的差异和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切忌在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要分清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结构和学生需求来设计教学,可以在教学前进行适当的考试来区分学生已有的学习程度,再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的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2 教学过程要结合实践操作
3.2.1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素有“三年一时代”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由于对新技术的不了解,学员容易产生困惑,对计算机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从现实生活使用较多的办公软件开始,让学员找到归属感,激发信心和好奇心。同时,教师应当准备一定的学习资料,配合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一方面依靠练习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员通过教学材料进行复习和预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教学。
3.2.2教学过程要直观化、细致化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最忌讳的就是纸上谈兵。在面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面前,不能一味的像学员宣传计算机可以进行在线政务、实时交互等功能,而是应当手把手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信息互换和信息处理,直观的、细致的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操作,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3.2.3借助多媒体,使教学生动、有趣
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方方面面,影音功能正式教学当中的一大特色。通过图像、视频等技术可以将空洞的理论教学丰富起来,使教学生动有趣,增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形成具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3.3 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做好考核工作
计算机既然已经成为一门课程,就必须要存在考核。考核不是一种目的,但确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特别是要注意考核的形式,不能单纯的考察学员的理论素养,也同样需要看重上机操作的考核。理论题应当以客观为主,考察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或者理论;上机操作能够直观的考察出学员对于之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加强了理论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4 贴近学员工作实际,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也是计算机课程学习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教学,将信息化带入到教学当中。现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多都采用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日常的办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办公成本,也是党校学员迫切需要学习的知识。
4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当中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只有明确教学特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华.党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5(03):62-64.
[2]冷淑宏.党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才智,2011,12(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