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及中国菌物新命名发表概况(2020年)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每年有大量新物种被描述和发现,统计和分析菌物新名称发表数据,可实时展示菌物分类学的研究热点,并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根据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Fungal Names、Index Fungorum和MycoBank所收录的数据,2020年全球共发表了4,996个菌物新名称,包括652个新高阶分类单元、2,905个新种及种下单元、1,342个新组合和97个其他名称,是历史上发表菌物新名称数量最多的一年.这些新名称隶属于12门44纲173目469科1,386属,盘菌、小型子囊菌、地衣和伞菌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类群.来自全球的1,978位学者将上述菌物新名称发表在133个期刊的885篇论文和9部专著中,其中669位作者是首次参与新名称发表,是历年来新作者最多的一年.本年度发表的菌物新物种的模式标本来自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东亚和东南亚是新物种发现的最热点地区,而中国是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国家,共发现669种,占全球的23%,是排名第二位的泰国的2.28倍.西南地区是我国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云南、贵州、西藏三省区本年度发现的新物种数量占全国的44.80%.除了新物种来源,中国学者在本年度的菌物分类学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果,333位中国学者参与发表了1,271个菌物新名称,占全球新名称总数的1/4.这些菌物新名称隶属于8门24纲87目209科440属,发表在45个期刊的258篇研究论文和1部专著中.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全球菌物新物种发现的速度仍在加快,命名作者和新名称发表数量在逐步增加,研究类群规模在逐渐扩大.但菌物物种描述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持续、高效地发现菌物新物种将是菌物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基于景观资源特色、区域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知名度和管理水平等,将中国近千处岩溶景观区分为四大类,即岩溶旅游胜地、岩溶旅游经典目的地、岩溶旅游新目的地、岩溶旅游新开发区。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深入分析中国岩溶景观近70年以来的旅游开发方式。结果表明:1) 1950年以来实施并分别取得不同实施效果的主要旅游开发方式有9类38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条件要求,与不同类型岩溶景观的特征/特
洞穴是“极端地下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为了揭示洞穴陆生动物的食物来源以及营养级关系,本文于2016年10月对贵州荔波玉屏镇的3个代表性洞穴内的陆生动物进行调查,应用13C和15N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洞内陆生动物和基础碳源的δ13C、δ15N值变化特征,探究了各动物类群的营养级位置以及不同的基础碳源对动物的食物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洞穴植物的δ13C值范围为–38.25‰±0.95‰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