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_ee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入口城镇化道路。
其他文献
本刊自2012年12月26日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至今已有一年,但仍有一些作者使用邮箱投稿,为确保稿件能得到及时处理,希作者遵循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递稿件的原则。使用方法如下:
文章运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纵向和队列的角度考察了出生队列规模变动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影响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规模较大队列成员的教育成就低于规模较小队列。这种影响也受到性别和城乡差异因素的调节,表现为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中男性和女性、非农业和农业成员的教育成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通过模拟分析发现了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存在拉高或拉低效应。最后指出出生队列规模变动效应的存在是宏观上人口再生产节律与教育承载力变动不匹配的结
文章利用10个省份女方为49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统计数据分析失独群体的人口结构和城乡分布,首次揭示了失独群体的内部构成。研究发现:男性失独者比例高于女性;整体上失独群体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特殊群体,但一半以上的失独事件发生在女性理论生育年龄上限(即49周岁)之前;近30%的失独者处于不在婚、无配偶状态;一半以上失独者零散分布在广大农村,但是城市失独者所占比重在逐年平缓地上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失独群体是一个异质性群体,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第三代、失独原因、城乡分布等对失独者的公共服务需求均有较为明显
2012年12月26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2012)》暨“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全面评价国内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人口研究》从全国人文社科类期刊中脱颖而出,荣获“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这是国内人口学界唯一入选的学术期刊。
针对传统惠普尔指数对尾数0和5不加区分的不足,人口学家发展出了尾数别与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因充分考虑到0~9各尾数的偏好或回避,从而提供了一个更可靠的测量。;文章将其应用于对新疆和全国近四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针对新疆所做分析表明,“三普”到“五普”之间,人口在尾数为0和5的年龄上存在堆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堆积状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对全国的分析表明,近四次普查并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堆积,年龄数据质量较好.但年龄申报仍存在一定的尾数指向性,表现为偏好尾数7而回避尾数9。总体而言,该指数对于检
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原因,户籍制度并不是所有国家掌握人口情况、有效实施社会管理的唯一模式,而日本是实行户籍制度模式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户籍登记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实施的模式与我国有许多近似之处。因此,对日本户籍制度作一深入、全面一,解,并与中国户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对日本相关法律文献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包括户籍制度和居民基本台账制度的日本户籍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通过与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比较,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实践,对我国实行户籍制度的合理性、户籍
为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作者,自2012年12月26日起,我刊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期刊
人口转变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人口转变的研究和贡献,使之成为人口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概括了人类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的演变特点以及这种演变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后果。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学者范德卡及其同事提出了“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概念,以此概括二战以后发生在西欧的一系列人口和婚姻家庭的变化以及生育率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又有学者用“第三次人口转变”表述欧美国家持续的低生育率和高迁入率导致的人种结构的变化。文章认为,“第二次人口转变”和“
国际化是学科成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人口学科的国际化并没有发展到一个相对应的水平。在界定了学科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借助问卷调查数据来分析中国人口学科国际化的现状,探讨中国人口科学继续与国际学界融合所面临的困难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学的国际化明显处于不断萎缩的态势,其直接动因和深层次缘由分别是整个人口学界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的减弱,以及人口学科文化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加强国际化的学科文化建设与建立相配套的学科制度是提高中国人口学科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