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的及物写作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及物写作概念主要是概括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文本特征:"拒斥宽泛的抒情和宏观叙事,将视点投向以往被视为‘素材’的日常琐屑的经验,在形而下的物象和表象中挖掘被遮蔽的诗意",它使诗歌走向客观化境域,提高和拓宽诗歌介入现实和历史的能力。但其偏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观照日常性事物时表现出私密化和狭窄化的特点,诗人更多地沉湎于自我在面对"事物"时的"个人化"的体验,一定程度地拒绝了诗歌写作的"伦理"存在,回避了社会良心和人类的理想,无法完成"对当代噬心主题的介入和揭示"。进入新世纪以后,先锋诗歌在保持诗歌的
其他文献
1910年到1930年梅兰芳在梅党的辅助下对京剧进行了20年的现代化改革。在此期间,时装新戏为京剧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古装新戏的排演则标志着梅兰芳的京剧改革从“膜拜西方”
索尔·贝娄在他1989年出版的《贝拉罗莎暗道》中明确表明了他对反犹主义和大屠杀的态度,清楚表达了他对自己犹太身份的强烈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大屠杀幸存者的精神
对广西龙胜伟江苗话词汇的全面调查分析表明,伟江苗话词汇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词义的范围、词汇的组成、造词的理据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