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不隔爱,家校携手共护航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病毒的横空出世,让线上教育在这个特殊时期遍地开花,愈演愈烈,“钉钉”“腾讯课堂”等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为师生之间搭建了高效的云课堂,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但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自控力差;心理发展的某些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也没能被及时疏导,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简单,从而由电子产品的使用引发的家庭教育问题接踵而至,亲子矛盾也因此变得尖锐。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是家校共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案例通过分析成因,提出解决办法,对家庭教育进行过程性的指导,探索家校携手共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线上学习;自控能力;正确引导;家校共育
  一、案例背景
  “我恨你!我不要你管!我不要你管!”这一声声从喉咙里发出的声嘶力竭般的呐喊来自我班的一个孩子——小鸿。他原本是一个大大咧咧,调皮的阳光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初中学历,经营一个五金店,经过好几年打拼,终于在学校附近买了房,成为了佛山的新市民,但平时忙于照看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家里就只有奶奶做饭给他和读幼儿园的弟弟吃。因此,小鸿一直过着近似于“留守儿童”的生活。
  刚才的一幕是小鸿爸爸中午回家拿东西时,发现小鸿用家里的台式电脑进入了“钉钉”直播间居然没听网课,却拿着手机专注地打游戏,就一把夺过手机,劈头盖脸地斥责小鸿。小鸿对着他爸爸大喊大叫后马上跑进房间,并反锁了房门,直到晚上8点,小鸿也不愿走出房门,对父母的劝说不理不睬。他的妈妈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向我求助。我一方面安慰小鸿的妈妈,让他们冷静下来,暂时不要再刺激小鸿;另一方面,我进入QQ,尝试与小鸿联系,当我联系上小鸿后,我没有问他今天的事,也没有马上说教,而是问他今天的语文课听得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我辅导的?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我才问他今天是否没听课,为什么不听课?他不好意思地向我承认了打游戏的事,我就旁敲侧击让他说出了因为打游戏与妈妈发生的矛盾,从他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他的懊悔,也感受到他对父母的不满。这时候,我让他先出去吃饭、洗澡,然后再跟他聊。晚上9点多,当他再次与我在QQ上聊的时候,我才知道他的父母为了避免他沉迷网络,一直以来也没有给他用手机,即使是做英语的听读作业也是在父母的眼皮底下限时完成,这次因为线上学习才不得不“破戒”。开始的几周,小鸿除了上网课,交作业,用QQ聊天外就没用手机干别的事,但前几天在与班上的同学聊天时对他们说起的游戏十分好奇,就在当天下午上完课的时候偷偷玩一下。几天下来,他一拿起手机心里就痒痒的,昨天他尝到偷玩游戏的甜头后,今天就更大胆了,没想到被突然回家的爸爸逮個正着。作为一个六年级学生,他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拿着手机又情不自禁地想去玩游戏。由于他的父亲平时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还经常在他面前说游戏害人,他更不敢向父母提出节假日用手机来玩。
  后来,我还从小鸿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小鸿的爸爸自小就是在这种高压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脾气比较暴躁。所以,我尝试着引导小鸿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让他学会正确对待网络和学习。同时,我也尝试着走近小鸿爸爸,让他也能够走出教育的误区,改变“棍棒”的传统教育模式。
  二、问题描述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小明的父亲是专制型的家长,文化不高的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而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处在青春期的小鸿的叛逆心理更加严重,做出的行为变得更加极端。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其实,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难免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批评孩子,甚至是严厉地批评,而部分家长还会选择体罚孩子。但我们是否忽视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呢?是否思考过通过严厉的斥责甚至是家中的体罚真的可以把问题根治吗?就如小鸿的父母,他们视手机和网络为洪水猛兽,以禁令制止的方式把网络隔绝于孩子的生活之外,结果孩子接触网络后无法自控,而家长更无法接受这个苦心经营却背道而驰的结果,因此采取更为粗暴的方式责罚孩子。但家长万万没想到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孩子习惯被欺负和容忍,用沉默来掩盖内心的真正想法,遇到问题采取逃避退缩的行为;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以后在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把孩子推向深渊。恰如在小鸿的身上,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偏差让一个原本阳光的男孩做出这种偏激叛逆的行为,而这时候作为教师与家长,如果继续采用惯常的“批评”方式,最终只会让孩子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渐行渐远,甚至因为行为偏差而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当孩子在线上学习时无法正确对待网络出现错误的时候,严肃的批评看似可以解决问题,但终究只是掩盖问题表面的一个遮罩,那么如何指导家长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走入孩子的内心,让爱有方,是家庭与学校携手共育的首要责任。
  三、过程指导
  (一)走近家庭,深入了解
  经过我多次与小鸿的“闲聊”后,我还了解到小鸿的爸爸除了脾气暴躁外,掌握着家里绝对的话语权,每天早出晚归,平时只会在小鸿考完试后问一下分数,小鸿考好了就简单说句“还不错”,如果考差了就是一场“暴风雨”。所以小鸿很少与爸爸说话,每天爸爸下班回来,原本开朗活泼的小鸿就变得安静乖巧,即使很想玩游戏,也不敢向父母提出这个“非分要求”。相比之下,小鸿的妈妈性格温和,有耐心,但要照顾幼小的弟弟,也很少与孩子沟通。小鸿的生活和学习只能由奶奶一手包办,虽然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根本就无法与父母平等对话,获得足够的关爱。他也试图通过各种不正常的表现换取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可以多关注自己。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鸿逐渐发现自己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他渴求的管爱也始终无法获得,所以他内心的孤独越来越明显,对网络的依赖也因此越来越强。
  有鉴于此,我以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小鸿的爸爸进行多次的沟通。原来小鸿的爸爸因为自小生活贫穷,为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拼命干活,所以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资环境,自己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找到出路,不想孩子像自己那样辛劳。   (二)家校携手,解开心结
  自我了解到了小鸿内心想法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父亲之于小鸿的重要性。因此,我与小鸿的爸爸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与他分析小鸿近期的沉迷网络游戏的内在原因。在这次交谈中,小鸿的爸爸沉思片刻之后,发出一声感叹,“我对他的关心太少了!”从他的言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并不是一个对孩子无爱的爸爸,也感受到他在得知孩子内心想法的愧疚,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依然存在,这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1.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我让小鸿爸爸开通QQ,加小鸿为好友。当他白天在照看五金店的时候在不打扰小鸿上课的情况下抽空给小鸿发一下信息,如提醒小鸿注意穿衣保暖,在家帮奶奶做家务,照看弟弟;鼓励小鸿在直播时积极发言,争取作业评优等。
  2.提供线上学习的指导。我教会小鸿的父母如何利用“钉钉”关注小鸿的学习动态,及时了解老师的反馈情况。当小鸿愿意与爸爸沟通,并建立一定的信任后,我让小鸿与父母一起为自己的线上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和积分奖励计划。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或评优评奖获得积分的办法获取每周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3.发掘闪光点促孩子的进步。在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中,我发现小鸿离开了学校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有点散漫,作业质量也比平时下降了。于是,我让小鸿的父母开启“夸夸孩子”21天打卡計划,每天细心发现小鸿在生活或学习上的一个小进步,用赞美的语言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小鸿的积分表旁。坚持一周后,小鸿的作业书写明显进步了。
  4.引导孩子抵挡网络诱惑。我让小鸿的爸爸加强孩子对网络的认识,通过多方面的事例看清网络的本来面目,学会浏览绿色网站,并在手机里安装过滤软件和设置游戏app限时功能,帮助小鸿抵制网络的诱惑。
  四、指导结果
  从那件事起,我和小鸿成了的微信和“钉钉”好友。我经常与小鸿聊天,有时聊线上学习,有时听他分享家庭生活的小事。在他的话中,我知道周末的时候,他经常到自己的五金店里帮忙照看,他的爸爸也会抽时间陪他去打球,他和爸爸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小鸿的学习态度也变得积极,每天按时参加直播,课上积极发言,作业的书写明显进步了,三科老师为他的改变感到高兴。对于网游,由于他的父母也按照积分计划兑现每周两小时的娱乐时间,小鸿对这个需求得到满足,对手机的依赖明显减少。
  五、案例反思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当学生出现过错或失误时,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加以批评和指责。无可厚非,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当我们振振有词地指责学生的时候,当我们苛求学生马上改正的时候,我们有否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学生这些错误、缺点的成因呢?或许学生经历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在短时间内看似改正了错误,改掉了坏习惯,但内心的问题依然存在,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批评也许会让学生用更多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成为心理扭曲的两面人。
  因此,不管是在防疫的特殊时期还平常的生活与教学中,我们在批评指责学生子的过错之前先缓一缓,再等一等,蹲下身子看待学生,处理问题,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的内在原因,多聆听学生的心声,对事件多加分析与思考,用更科学切实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全方位缩小。但在与人的交流上,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的能力,让农村的学生逐步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的能力和素养,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成为了广大农村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有轻松的心态享受与人
【摘要】阅读是吸收和内化,而写作是应用和外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语用训练,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活用词汇,学会有层次的表达,掌握新颖的段落结构,学会情景交融地层次化创作。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强调“读写悟道,一课一得”,要求组织学生展开主题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要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几乎是每一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追求的目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效课堂不再仅仅意味着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学到的技能更多,而包涵更多层面内容。新的背景下,为实现高效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有很大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展开对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的课题研究,从“高效课堂”内涵入手,结合新课程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够相关教学工
【摘要】美术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操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而小学教育是学生人生受教育的根基。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并采取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翻转课堂”是新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介绍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翻转课堂  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提升小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读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通过巧抓题眼、聚焦中心句、提炼关键词、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句;课堂实效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之一,阅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密的学科,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日常教学尽早地让学生了解并逐步熟悉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处于较高的位置去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正确决策合适的解题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抽象的代数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巧妙地将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找到解题思路的一种思想。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词汇教学在英语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能否在启蒙阶段,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学习一门外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笔者小时候学习英语而言,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单纯的单词教学,机械枯燥的重复,脱离语言本该有的情境,对于逻辑思维的形成不大的小学生来说苦难很大。时至今日,英语的教学依然没有摆脱这些问题。传统单词教学中,教师讲解带
[摘要]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普及,部编教材较之人教版的优势和特点也日益凸显。尤其是部编教材在选文上变化更是引起语文老师们的重视,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大幅增加,其中小学阶段共选入优秀古诗文124篇,占选文总数的30%,较之以往的人教版,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奋战在一线的语文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标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方面也是各出奇招,笔者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特长,响应学校“全员兴
【摘要】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对探索客观世界存在着求知欲,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阶段。本文针对培养问题意识,提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给与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提供互动机会,让学生互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
【摘要】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是建构核心素养下数学课堂的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建构学习共同体使教学相长,使教研课改找到切入点,探索实践新经验,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基础数学;研学促教;善思导学;教学相长  温家宝说过:“教育的第一件事是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