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东的“用”与“控”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认为,在公司里都是大股东欺负小股东。这是一个误区,尤其是在异地投资的时候,这种当地小股东蛇吞象的事情并不罕见。
  怎样既和当地精英合作,又避免“强龙难压地头蛇”?其实,大股东只要恪守“用”和“控”两个字,就可以做到。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投资,很多细节外来人很难完全了解。尤其在前期谈判的时候,因为有本地人,公司也会在当地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放权大胆“用”好小股东。
  可是,在公司稳定以后,对于地方小股东一定要果断地“控”。可以给予很好的待遇和地位,但是,一定要控制权力。地方小股东与当地各种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权力过大容易滋生问题。另外,大股东长期不在投资地,更容易被地方小股东侵犯。所以,这时对当地小股东的控制应该是“重视”而非“重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李 靖
其他文献
TPS,即丰田生产模式,在中国风行多年,却似乎一直很难做到形神兼备,其根源在于很多管理者对TPS精髓的理解依然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初级阶段,而并没有从管理战略高度以及企业文化的输入层面真正进行学习和变革。  以下三个实践层面的问题很能说明这种“皮毛式”学习的窘境。  第一是现场管理。与中国企业的生产现场一样,丰田的生产现场也有监督者,但其职能除了监督之外,更重要的是协助员工解决一些突发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的《城市的胜利》一书,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视角,讲述相对于乡村,为何城市更经济?什么样的城市才更环保、经济和可持续?从纽约到班加罗尔,从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到上海的市中心,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城市案例,像一部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截取这些城市的横断面,透彻地分析它们的发展,将历史叙事与现代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数据、案例和逻辑为我们描述出他关
漂泊却有根的民族  有个经典段子:犹太人在某地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家超市,这片地方就很繁华了。而中国人呢?第一个中国人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再开一个,然后第三个、第四个———最后形成恶性竞争,大家都没的玩。  这个段子究竟揭示了什么?2012年9月,我去以色列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对这个段子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  在我们接触到的
许多人认为,1980年代才是中国民营经济真正的“黄金时代”:整个国家经济改革的重心向农村、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倾斜,空气中充满了自由与开放带来的蓬勃生机,为走过动荡岁月的青年一代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梦想。  那个年代的创业者,似乎只要你敢做,没有不成功的。无论是在四川农村鼓捣猪饲料的刘永好,还是深圳街头兜售程控交换机的任正非,当然也包括在湖南涟源的简陋厂房里炮制电焊条的三一“兄弟连”。  到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