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月11日第三届SOA标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SOA标准制定工作又一次成为热门的话题。2009年12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在中国有没有必要制定自己的SOA标准,中国SOA标准与国际标准如何接轨的疑问声中成立。现在,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了呢?
80%用户支持国家标准
SOA对用户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因此,SOA标准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国际上已经存在很多SOA国际标准,我国再制定自己的国家标准是否会出现标准太多反倒让用户难以抉择,使得标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呢?
关于这个问题,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袁媛回答说,SOA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实施模式,SOA相关的标准规范正在W3C、OASIS、WS-I、IEEE、OMG、The Open Group等多个国际协会组织中研究制定,官方的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在SOA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才刚起步。由于缺乏可依据的SOA标准体系及评价机制,导致SOA产品开发和项目实施方法各异,实施质量难以评判。而SOA标准工作组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研究和采纳适合我国国内需求的国际标准,并且根据我们国内的实际需求积极自主制定符合国内产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SOA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SOA标准工作组所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形成SOA国家标准是众望所归。今年3~4月,SOA标准工作组进行了国内首次SOA标准化需求调研,对财政部、中国地震局、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人民卫生出版社、广东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广州市机关信息网络中心等61家国内典型的用户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80%用户表示将积极实施我国出台的SOA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用户最为关注的标准是工程实施过程、方法及管理相关的SOA标准。
袁媛介绍说,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SOA标准研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如《SOA标准体系》、《SOA用户指南》、《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其中,《SOA标准体系》白皮书及《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已于2008年、2009年提交至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同时,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正在制定《SOA术语》、《SOA总体技术要求》、《SOA标准化指南》和《SOA服务质量评定规范》四项国家标准,其中,《SOA术语》和《SOA总体技术要求》将于近期发布征求意见稿。
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资深技术专家田忠认为,SOA标准工作组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机制,让成员单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中来。据了解,SOA标准工作组已有首批成员近70家,包括了我国主要的产学研用单位、政府部门及媒体单位。
标准制定以后,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制定的标准将毫无意义。袁媛透露,SOA标准组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对标准的应用推广。
北京市經信委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提出,SOA标准工作要与信息化应用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宣贯应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应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标准,在试点示范应用中不断完善标准。事实上,北京市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透露,北京市将我国率先制定的SOA国家标准——《SOA术语》和《SOA总体技术要求》纳入今年信息化标准的宣贯和实施计划,推动企业广泛采标和对标。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SOA标准工作组的另外一个主要工作,是研制中国自己的SOA标准,并将其推动到国际上去,成为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在以往我国标准化工作中是不常见的。但是,目前我国已经参与到了SOA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指出,我国要发挥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保持在SOA方面强劲的势头,把国内的经验贡献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去,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的推动来带动国内SOA相关产业的发展。
袁媛认为,我国之所以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因为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SOA国际标准,但是还是有一些领域的标准尚未出现,而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SOA应用实践经验,可以为国际标准制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SOA标准工作组成员不乏IBM、SAP这样的国际厂商。袁媛认为,这些国际厂商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它们在我国标准国际化方面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目前,我国在SOA标准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2008年6月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代表中国国家成员体正式参与ISO/IEC JTC1工作,从而使得我国成为ISO/IEC JTC1内SOA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主导国家之一。2010年,我国提交了一份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以及由复旦大学吴杰教授编辑完成的SOA软件工程国际标准化工作报告。与此同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还积极与W3C、OASIS、WS-I、The Open Group等国际协会组织密切交流,以促进我国SOA标准工作与国际协调一致。
物联网标准制定不宜操之过急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梅宏指出,SOA标准化工作要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要面向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服务需求,从而支撑这些产业的发展。
但是,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宁认为,现在过多地谈物联网标准制定还有点为时过早,因为物联网是一个新的事物,其应用模式还没有形成,如果过早地为其画上条条框框,不利于应用模式的创新。他解释说,现在之所以大家要谈SOA标准,是因为SOA已经经过多年的实践,从积累的很多应用实践中可以提炼出标准来,而且SOA相关的COBRA等体系已经出现了很多年。
北京东方通科技公司首席架构师刘川也认为,标准的制定要把握好时机,做得太早则做出的标准容易缺乏公信度,做得太晚则做出的标准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吴杰认为,物联网标准制定不能操之过急,并不意味着物联网标准工作不能做。他认为,标准工作可以分成两部分:研制过程和成果。物联网产业那么大,我国不能不跟进其标准的研制过程。刘江宁也认为,如果我们在物联网这一产业中没有争取到发言权,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谈到与SOA相关的另外一个热点领域——云计算的标准,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奉继承认为,SOA标准是非常基础的工作,SOA标准将成为云计算的基础技术标准——如果SOA标准工作没有做好,未来云计算的应用中就会出现很多信息孤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专家王潮阳透露,目前SOA标准工作组正在编写《云计算标准研究报告》,将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的云计算各组织的标准化现状,并对我国的云计算,特别是与SOA相关的云计算标准工作提出工作建议。据了解,此报告预计在今年6月至7月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并提交至国际相关标准组织。
80%用户支持国家标准
SOA对用户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因此,SOA标准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国际上已经存在很多SOA国际标准,我国再制定自己的国家标准是否会出现标准太多反倒让用户难以抉择,使得标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呢?
关于这个问题,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袁媛回答说,SOA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实施模式,SOA相关的标准规范正在W3C、OASIS、WS-I、IEEE、OMG、The Open Group等多个国际协会组织中研究制定,官方的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在SOA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才刚起步。由于缺乏可依据的SOA标准体系及评价机制,导致SOA产品开发和项目实施方法各异,实施质量难以评判。而SOA标准工作组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研究和采纳适合我国国内需求的国际标准,并且根据我们国内的实际需求积极自主制定符合国内产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SOA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SOA标准工作组所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形成SOA国家标准是众望所归。今年3~4月,SOA标准工作组进行了国内首次SOA标准化需求调研,对财政部、中国地震局、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人民卫生出版社、广东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广州市机关信息网络中心等61家国内典型的用户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80%用户表示将积极实施我国出台的SOA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用户最为关注的标准是工程实施过程、方法及管理相关的SOA标准。
袁媛介绍说,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SOA标准研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如《SOA标准体系》、《SOA用户指南》、《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其中,《SOA标准体系》白皮书及《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已于2008年、2009年提交至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同时,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正在制定《SOA术语》、《SOA总体技术要求》、《SOA标准化指南》和《SOA服务质量评定规范》四项国家标准,其中,《SOA术语》和《SOA总体技术要求》将于近期发布征求意见稿。
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资深技术专家田忠认为,SOA标准工作组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机制,让成员单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中来。据了解,SOA标准工作组已有首批成员近70家,包括了我国主要的产学研用单位、政府部门及媒体单位。
标准制定以后,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制定的标准将毫无意义。袁媛透露,SOA标准组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对标准的应用推广。
北京市經信委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提出,SOA标准工作要与信息化应用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宣贯应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应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标准,在试点示范应用中不断完善标准。事实上,北京市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透露,北京市将我国率先制定的SOA国家标准——《SOA术语》和《SOA总体技术要求》纳入今年信息化标准的宣贯和实施计划,推动企业广泛采标和对标。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SOA标准工作组的另外一个主要工作,是研制中国自己的SOA标准,并将其推动到国际上去,成为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在以往我国标准化工作中是不常见的。但是,目前我国已经参与到了SOA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指出,我国要发挥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保持在SOA方面强劲的势头,把国内的经验贡献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去,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的推动来带动国内SOA相关产业的发展。
袁媛认为,我国之所以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因为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SOA国际标准,但是还是有一些领域的标准尚未出现,而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SOA应用实践经验,可以为国际标准制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SOA标准工作组成员不乏IBM、SAP这样的国际厂商。袁媛认为,这些国际厂商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它们在我国标准国际化方面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目前,我国在SOA标准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2008年6月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代表中国国家成员体正式参与ISO/IEC JTC1工作,从而使得我国成为ISO/IEC JTC1内SOA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主导国家之一。2010年,我国提交了一份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以及由复旦大学吴杰教授编辑完成的SOA软件工程国际标准化工作报告。与此同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还积极与W3C、OASIS、WS-I、The Open Group等国际协会组织密切交流,以促进我国SOA标准工作与国际协调一致。
物联网标准制定不宜操之过急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梅宏指出,SOA标准化工作要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要面向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服务需求,从而支撑这些产业的发展。
但是,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宁认为,现在过多地谈物联网标准制定还有点为时过早,因为物联网是一个新的事物,其应用模式还没有形成,如果过早地为其画上条条框框,不利于应用模式的创新。他解释说,现在之所以大家要谈SOA标准,是因为SOA已经经过多年的实践,从积累的很多应用实践中可以提炼出标准来,而且SOA相关的COBRA等体系已经出现了很多年。
北京东方通科技公司首席架构师刘川也认为,标准的制定要把握好时机,做得太早则做出的标准容易缺乏公信度,做得太晚则做出的标准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吴杰认为,物联网标准制定不能操之过急,并不意味着物联网标准工作不能做。他认为,标准工作可以分成两部分:研制过程和成果。物联网产业那么大,我国不能不跟进其标准的研制过程。刘江宁也认为,如果我们在物联网这一产业中没有争取到发言权,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谈到与SOA相关的另外一个热点领域——云计算的标准,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奉继承认为,SOA标准是非常基础的工作,SOA标准将成为云计算的基础技术标准——如果SOA标准工作没有做好,未来云计算的应用中就会出现很多信息孤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专家王潮阳透露,目前SOA标准工作组正在编写《云计算标准研究报告》,将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的云计算各组织的标准化现状,并对我国的云计算,特别是与SOA相关的云计算标准工作提出工作建议。据了解,此报告预计在今年6月至7月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并提交至国际相关标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