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爱情诗歌中不乏诗人炽烈的爱,以及无尽的思念与单恋的苦涩。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当你老了》作为他的名篇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诗中的孤寂往往不为读者所了解。本文将对诗歌的主题思想、音韵美及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你老了;孤寂;叶芝
  作者简介:韩文瑛(1990.3-),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他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二十二岁的美丽女演员毛特·岗。她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同情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并成为领导人。叶芝因此对她更加欣赏。但毛德.冈对叶芝却没有相同的感情,她拒绝叶芝的追求。即使婚姻失败,她依然拒绝了叶芝。然而,叶芝对她一往情深,其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单恋的痛苦之中。
  一、《当你老了》的主题思想
  痛苦孤寂之时,叶芝仍对毛特·岗充满了无尽的爱意,《当你老了》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在诗歌的开始,诗人幻想了一副美好的图画:当爱人已老,白发苍苍,朦朦胧胧的在冬日的壁爐边打盹。这时,她取下诗人的诗,缓缓诵读,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诗人要爱人明白自己对其的真情不会随着年华的消逝,也不会随着爱人美貌的消失而发生变化。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只爱她迷人的红颜,他的爱不是肤浅的爱,而是对她心灵的欣赏。
  在诗中叶芝向毛特·岗表达了其真挚的感情和始终不变的誓言。当爱情被刻上了沉重孤独的烙印时,只有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依然不变,才会显示出它的珍贵与纯洁。这首诗与诗人炽烈不变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二、《当你老了》的音韵美
  语音的组合是诗歌表意寄情的一个有效手段。音韵及音韵的组合如何表意以及表什么意,这是诗歌语言中的微妙所在。
  全诗总共三节,押尾韵,押韵方式为 abba,cddc,effe。这样的押韵使得节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也体现了诗歌的庄重严肃。全诗格律基本是五音步抑扬格,使诗歌有节奏感,增强表达力。同时,头韵/gr/在单词grey,grace和/gl/在单词 glad,glowing中的使用,不仅表达了诗人沉重失落的心情,还让爱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外貌和形态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孤寂与凄凉。此外,元音/ou/在单词old,slowly,shadow,moments,soul,sorrows,glowing,over中的多次出现,贯穿全诗,是押韵中的谐元音,这几个词的使用加强了全诗的节奏,让诗歌更加连贯、一气呵成,延长了发音的持续时间营造出一种舒缓的气氛,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情怀。
  诗的语言质朴内敛;诗的音韵优雅而舒缓,在清新的画面中透出一抹淡淡的哀傷,却又不乏温暖。
  三、《当你老了》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所用到修辞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生动的表达出炽烈的感情。
  1.对比
  诗歌首先将爱人年轻时婉转的眼眸、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欢乐而迷人的青春,与年老时白发苍苍、衰凄的面容和佝偻的后背的样子进行了对比。其次突出对比了其他人真情假意,爱的是她的美丽的外表,爱的是她欢乐而迷人的青春,而只有诗人爱的是她的内心与内在,爱她日益凋谢的脸上的衰戚。用其他人对其肤浅的爱,对比诗人对其深沉的爱,诗人的爱不会因为时光的变化,更不会因为爱人外貌的变化而减少。从而体现了诗人的爱真实和深刻。
  2.意象
  诗人以灼热的壁炉表达了对爱人炽烈的爱意,也使得整篇诗歌气氛温馨。高山代指诗人对爱人的爱已经升华,虽然得不到爱人的回应,但诗人仍然希望爱人能够幸福。繁密的群星代指诗人埋藏其对爱人的爱,默默关注着爱人,希望自己的爱不会是她的负担。
  3.拟人
  诗中的“pilgrim soul in you”和“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用“如朝圣者的心灵”来修饰本身不具有生命的灵魂;用“悲伤哀戚”来修饰不具有感情的面容变化。诗中拟人手法的使用使得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强烈的抒发了诗人对爱人的强烈情感,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任何一首语言生动的诗歌里都少不了修辞手法的点缀,通过修辞的使用诗人使语言表达的更加形象、自然,突出了主题。
  诗人在其勾勒的画面之中,想象了一幅平凡的景象,一位美貌不再的老妇人,倚靠在壁炉边读着年轻时情人写给她的情话,睡意朦胧的打盹。她读着这首诗歌的时候,想到诗人曾对其的追求和爱慕,并随着时光流逝而愈久弥深。然而现实不是诗,毛特·岗始终没有接受叶芝的爱,因此诗中表达出的寂寥孤独之感是那么的明显,但这就是叶芝对毛特·岗深深的爱,孤寂的爱。
  参考文献:
  [1]孙逊《英美诗歌名篇研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1日。
  [2]侯维瑞《英诗的韵律及其表意功能》,《外国语》,1986年第2期。
  [3]《文艺创作知识辞典》,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12月。
  [4]罗良功《英诗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你踏着白云,从风中飘来  那片心思和希翼,在梦里  在彼此相约的此刻此时  河水从你的脚下流过了我心  欢乐的歌,在我梦里荡起了涟漪  芦苇低首而唱,仙鹤泪洒湿地  是谁,与你诉说分别的迷离傍徨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都印着你的足迹  你的魂魄和它们同呼吸  朝夕相依在一起  欣赏鹤舞,心花怒放  没有你的日子里,河水失去了  昔日的声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也失去了绿意,可怜的丹顶鹤  失魂落魄
摘 要:余华的《第七天》是其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他关注现实生活、批判人性的冷漠与自私,而小说中的鬼魂叙事又可以看出余华先锋性的重显,也是他早期先锋性的突破。  关键词:《第七天》;余华;先锋性;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一经出版就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说《第七天》是“新闻
摘 要:影片《霸王别姬》历史背景恢宏,京剧贯穿始终,不仅讲述了两个京剧艺人的命运沉浮,还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联系起来,从而表达了传统京剧艺术、京剧艺人的生存状态。不同历史背景下,京剧的艺术性与政治有着不同的关系。先是其艺术性较突出,后艺术性弱化,政治性得以强化;而如今,京剧却只成为小众的艺术样式。从而得出三点反思:艺术的发展需要经济的繁荣以及政治的稳定;艺术应植根于大众,生命力才能持久;艺术的长远
摘 要:在真人秀综艺泛滥的今天,对于《我是歌手》这样不属于真人秀综艺且有音乐追求的节目来说,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来获取关注。因此以前的音乐节目比起来,引进版权的《我是歌手》在节目文本方面产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真人秀镜头的大量穿插就是最大的改动。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运用伴随文本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真人秀镜头这一副文本在《我是歌手》文本中所占的比重,分析真人秀副文本被观众过分解释导致的对节目音乐文本的忽
上午十时许,唐天成觉得无聊,想出去找个熟人闲聊散心。他关掉电脑正想出门时,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唐天成精神一振,心想,我正想出去找人谈天,难道枕头找瞌睡来了?他正了正身子,眼睛盯着门口喊:“请进。”  把手轻轻转动后门被慢慢推开。先是一张笑脸探了探,然后整个人走了进来。来人张了张嘴,可没有说出话来,睁大眼睛看着唐天成,一副愣愣的样子,脑子仿佛在快速搜索着什么。  唐天成见来人并非熟人,有些失望,可仔细
摘 要:在“当代篇小说家中的少见奇才”白先勇的笔下,塑造了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的人物形象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白先勇笔下的尹雪艳是一个“冰雪美人”,一个“冷”字贯穿了整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始终,他从尹雪艳的言语之冷、外貌之冷和性格之冷三个方面入手,将尹雪艳“冰冷”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永远的尹雪艳;人物形象;冰冷;言语;外貌;性格  作者简介:乔禹,1992年出
一  我的骨骼上,绵延着一脉大山的走向。  我的眼睛中,閃烁着一条大江的悲吟。  我的翅膀下,翻滚着一座森林的轰鸣。  我的呼吸里,沉睡着一片平原的寂静。  二  在我看不见的远方,总感觉到是一只乌鸦,在操控着一场又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  我悬在半空中,任凭刻刀旋转于我的体内,这是严寒肆虐的冬日。在松花江北岸,观光的人们一次次驻足于切割的冰,垂直的雪。  在不远的乡下,大路上铺展着已经被车轮压实的
拉开秋天的窗帘  在蝉鸣的尾音部  秋风温婉,抚平烈日的亢奋  这个节点,粮食与果实的丰腴  撑圆了大地的子宫  桂花缀满繁星  石榴和枫树着一身大红  向山川表白情有独钟  松柏竹一直沿用不变的格言  宣誓一生的本色不改  楊树红椿梧桐  虽铅华褪尽  却有着比冬天还孤寒的虎胆
作者简介:吕腾崟(1998.4-),男,汉族,浙江衢州人,2016级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中文)基地班汉语言文学专业。  琴弦不能一直紧绷在蛇皮上,再高远的鲲鹏也要整敛翼膀。我和哥哥走进一处花园,身边有很多老人缓缓而过,我们专门到这里来接他。  拨通了那个一周一拨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了浑浊的吴语:“在四楼看电影,现在下来了。”今天没有别的要紧事情,我们终于可以耐心地等他的
摘 要:《鼻》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其取材于《今昔物语》,小说深刻洞察、细致刻画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本篇文章通过对《鼻》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洞察人性中利己主义的实质,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探究芥川龙之介矛盾的心理。  关键词:鼻;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资本主义  作者简介:曾婷婷(1981-),女,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