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三步走”的策略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主动构建知识,强调体验学习过程,强调知识生成过程;在设计理念上强调活动探究、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验知识的生成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在这一前提下,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基本合作模式的理念,探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通过“三步走”的步骤来提升效率。
  关键词:合作模式;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以分组合作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编制“三步走”的教学步骤,从学习目标的叙写到活动的设计组织,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各个环节,根据知识和技能层次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方面的设计,并以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和交流,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步:课前预习的编制。课前预习课案是对课堂相关内容的初步认识,用来为课堂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起铺垫作用,一般设置基础性知识,对于通过阅读或查阅资料可以完成的内容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学习的时间,同时通过查阅资料的过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设置的内容一种是书本阅读可以完成的,需要时间较短,可以设计知识清单或阅读指导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教材阅读,填写知识清单,归纳基础性知识;另一种是需要查阅资料完成的,则需要提前一定时间布置,让学生通过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完成。以氮肥的生产和应有为例,在课前预习案中可设置如下问题:
  ① 整理氨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②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氮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完成,整理成知识清单,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提前布置,由学生课下完成。问题①的属于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的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设置为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便于更好的引入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激发学习热情。学生预习的成果可以填空式的如:
  在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有色,具有性气味的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易……
  问题②则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氮肥,但当前学生对化肥的使用非常陌生,仅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没有较深的感性认识,设置为预习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网络或图书资料,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有较为直观深刻的感受,了解氮肥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及用途,既能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理解化学及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二步:课中研习的编制。课中研习课案是课堂的中心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核心,也是指导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上依据教材内容分为若干主题,如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根据教材编排可将内容分为三个主题:主题1 氨气,主题2 铵盐,主题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其中主题1的内容包括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工业制法;主题2 内容包括铵盐的组成,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氮肥及其使用;主题3 是在主题1 和主题2 基础上的提升,根据氨气和铵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装置设计氨气的制备方法。
   第三步:课后复习的编制。课后复习课案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反馈,在编制中包括知识的归纳,习题巩固和反思提升,三部分内容。知识归纳部分是将课堂重点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对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完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具体内容由教师搭建知识网络关系图,学生填写相关内容,或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习题巩固要有层次与课堂知识技能相匹配,ABC 三个层次题目分配比例一般为3:6:1,既体现知识的层次性也要体现学生的层次性,习题的编排的类型上,先选择题后填空题,按照题型分别选择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按照ABC 次序排列。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例,本节内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设计为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知识网络图。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一般需要进行干燥,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A.无水氯化钙 B.碱石灰 C.浓硫酸 D.生石灰
  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现象: (1)取少量的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试管中出现白烟,试管口附近有“白霜”。(2)向氨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3)一瓶无色气体打开瓶盖后,瓶口呈现出红棕色:
  以上几个课后复习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需要同学注重知识前后联系,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解题,要求70%以上的同学掌握。通过复习案例的编制,不仅可以巩固课堂中的知识,还可以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空间,包括存在的困惑,交流感悟,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写出自己一课时最明显的收获,对于存在的困惑和不足可以写在该栏目。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及时反思课时内容,同时也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班级交流。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三步走”教学策略,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合作交流中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积极的小组讨论,学生自然不甘于默默无闻,会努力的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甚至力不能及的思考。学生思维被极大的调动,在小组讨论中受到别人的启发,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又让思维的开阔性进一步提升,了解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受到更多的益处。参考文献:
  [1] 逄凌晖,教师如何写导学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31.
  [2] 邱邵方,基于合作学习的化学课堂导学[J]. 化学教育,2013(9).
  [3] 马艳华,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3):83.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的教学现状,语文学习低效落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就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目标的定位等方面做研究,摸索出一定的模式来精巧新颖地设计自己的高中语文课程,使学生爱上语文科,喜欢语文学习。  关键词:选择教法;课程资源;高效;精巧新颖如今,重理轻文的功利主义办校思潮影响下,语文教学正在陷入一个窘境中:课堂上语文老
在高中教学阶段,由于学生学习课时量大、时间紧,教师很少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锻炼他们的渗透,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虽然在
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本文就“网站的设计”一节与学科整合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当前,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基础教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才的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创造力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要学生具有创造
 摘要:滑轮是变形的杠杆,特别是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等于两倍的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初中学生一般不能理解,设计可拆分的滑轮帮助学生直观,轻松的接受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滑轮;杠杆;探究;变形 无论是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12.2 滑轮》还是新沪粤版八年级《6.6探究滑轮的作用》都是重点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
摘要:对2013年部分高考试题的相关知识进行质疑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考;质疑;分析2013年理综(生物)考试题基本坚持了以考查学生能力为基本导线,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可以说2013年理综(生物)高考题是非常成功的。而部分地区的高考题,笔者认为有一定的知识性错误。也有一部分题在知识层面上,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笔者在阅读相关资料后,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一、关于静
摘要:历史材料论文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观念、课程观、历史价值观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指导我们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规范课堂提问,转变课程观念,整合教学资源,加强通史知识的联系,实现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关注史学研究成果,更新史学观念,优化评价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努力提高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材料论文题;引领;常态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最简洁的方法就是改变电阻,而由于改变电阻的不同原因,就可以将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改装成其他不同的测量仪器。例如机动车里的油量表等。这里我们对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质量“电子秤”进行设计原理分析及说明,一方面巩固电路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图一所示,它是用滑动变阻器制秤的原理图。托盘、轻弹簧上端和金属滑片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当将1㎏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的时候
摘要: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最近发展区”理论基本要义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教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此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如为了让学习者达到下一发展水平,教师要识别现有的发展水平,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任务,以帮助学生顺利的到达下一发展区。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微观特征社会建构主义先驱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