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内涵,分析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环境。通过探讨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汽修专业、电子专业与企业校企协同合作的开展,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研究,阐述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内涵,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49-02
  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内涵
  德国学者Haken于1971年最早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发表于《系统论》一书中。在2006年,英国学者Geuna和Nesta,认为:“大学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获得企业的经济支持、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以及从实践出发,来发现和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以此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1]。国外教育目标和理念,处处体现出对人类创造力的重视与培养,比较注重人才的创新培养。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于1945年出版《创新性思维》一书,对创新性思维的过程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述,开始了创新教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48年开设“创新性开放”课程,大学教育内容正式出现了“创新”[2]。上世纪70年代以后,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创造性的研究,国家教育议程开始涉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目标中,美国、日本、德国都先后具体的提出培养创造性。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给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赋予高职教育以新的使命。新的方向,是指高职院校在科学技术关键领域,要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深度合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显著与持续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新的使命,是指作为人才第一培养与科技生产力结合点优势的大学,发挥独特作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
  我国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论述,是两千年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的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新宣言》一文中宣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思想,是创造教育观点的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究创新人才,王通讯于1979年最早提到了创造型人才的相关内容,发表在《科学家成功的奥秘》一书中,很多学者之后称为创新型人才。2008年在《冲破创新人才培养壁垒——以创新评价体系引导创新人才的创生》一文中,张武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出过于重视认知考试的现行教学评价体系,是“不能挑战和衡量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水平”。因此,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制度应进行改革,增加创新能力的评价[4]。
  二、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同一个创新目标,多个独立主体通过知识、专业技能、技术等多因素的协作,最终形成成果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5]。实施协同创新策略,围绕市场就业岗位,制定教学课程模块,是解决人才培养存在难题的有效方法。协同创新对于高职院校,是要围绕市场岗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对接,让校企合作等各种创新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从创新理论出发,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西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并提出一个好的策略,用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方面,协同创新理论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我国高职协同创新环境,有利于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发挥协作效用,培养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深层次的揭示了高职的社会职能和作用,为完善高职的社会职能、完善创新型国家理论有一定理论意义。
  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尝试
  为了实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创新育人模式,教育对象可以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是企业本身的员工。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入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安排课程学习,另外一部分时间安排在企业工作[6]。因此,教育对象在学习相应知识的同时,都可以从企业领取劳动所得。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需要校企合作双方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首先,明确协同单位、工程师和教师等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以有效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联合协同单位(合作企业)广州绿谷柴油机科技有限公司,以面向市场需求的项目开发、产品创新为载体,构建两个专业的教师、企业工程师为主体,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企业方负责整理产品资料,提出市场应用需求,联合相关技术人员协同开发产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结合学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专业作为试点,企业广州绿谷柴油机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学徒”职业生涯规划;突破制约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岗位能力与素质,优化课程模块与体系设置;构筑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外部创新主体合作。企业方提供相应的岗位需求,安排学徒参与部分岗位的工作,包括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安排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徒,有效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
  1.课程设置:根据汽车维修、应用电子专业建设规划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进行整体课程体系改革尝试,并在实践中对其逐渐完善。每一门专业课的开设,都具有明确的实践应用对象和技能培训目标,对应相应的技能岗位。调动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指导,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落实课程负责教师,以人力保障加强课程建设。   2.实践技能培养: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学徒制的培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院与企业在汽车检测维修、应用电子技术方面已经开展多年的校企合作,开发了几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发明了一些新的工艺。双方合作的项目涵盖嵌入式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机电技术,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联合开发,两个专业分别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发中来。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汽修专业的学生,负责柴油机油嘴的测试,供油电路的分析与数据的收集;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负责电路板的设计,控制算法的研究。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中,由实践动手引发的感性认知与浓厚兴趣,激发了潜在的积极性和动力,并通过各自专业所长,发挥自身技能优势,开发了一套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系统检测设备,并于2013年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技能竞赛,促进现代学徒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能带动“学徒”的积极性,而职业技能竞赛的参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联合汽修专业、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基于先前的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发了手持式柴油机共轨管检测仪。这一作品,参加2015“广东省大学生课外活动”科技发明创作类竞赛,已通过初审,并获取了2015年广东省“攀登计划”一般项目的资金资助。在取得竞赛成绩及项目资助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自觉性更强,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新状态。
  五、结语
  通过以协同创新为新内涵,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构建高职类课程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认知和运用知识,使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顺利转换为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两个专业联合企业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可以看到效果是良好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都大为提高。珠三角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高产”毕业生与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匮乏的矛盾,本次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如能抛砖引玉更好地促进同类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由此,职业教育将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康,莫纪平.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2,(4).
  [2]和学新.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8,(8).
  [3]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4]周继良.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6]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通过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测验的实验,研究了笔记策略的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在实验中,37名学生挑选出来进行笔记策略培训。培训结束后,将这组学生的听力测试结果与培训之前所进行的测试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经过笔记培训后的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明显要高于培训之前,从而也表明记笔记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关键词:笔记策略;听力理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本文通过了解独立学院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以党建促就业,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的示范作用,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党建;就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
摘要:“研究性教学”因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的理念而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方式。本文总结和梳理了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虾蟹增养殖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经验,将其与《虾蟹养殖实习》从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合理的结合与交叉,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操作技能,做到了产学研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虾蟹增养殖;理论知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青年研究生导师队伍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现实,调研了江苏高校机械学科青年导师队伍的占比情况、学历层次和科研工作状况。结果表明:青年导师已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他们自身的培养与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青年导师具有很高的学历层次,高校管理者应引导鼓励青年导师进一步赴海外或博士后深造;青年导师已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摘要:政治思想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措施,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70-03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
摘要: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他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我们要让学生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健康,要积极向上,要有青春的活力。如何才能使学生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呢?一要处处留心真情,二要细致观察。  关键词:金色诗琴;学生作文;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96-02  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他们弹奏永恒的
摘要: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这是教学工作者实施因材施教应该深思的问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应的作业,同时注重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有效的作业;批改作业;反馈与矫正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36-02  如何让学生在教育中有所
摘要: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世界各大学所普遍接受。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从2009年开始有步骤地推行通识教育,并经过近几年的推广改进日渐成熟,为学生喜爱。研究表明:一方面,大多学生认可通识课程,愿意并接受通识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对通识课堂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应凝聚通识教育普遍共识,提升通识教育课堂水平,完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摘要:极限的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数学分析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包括级数)为主要工具来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因此求极限的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极限;收敛;无穷小;微积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81-03  笔者多年从事高等数学教学,那么笔者对于高等数学中的极限的思想方法整体感受
摘要: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呆板,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课堂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能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医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充分锻炼医学生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的热爱和献身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摇医学生;课堂教学;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