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和发展,做了简单的论述。发展物流园区,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能够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從当前物流园区的实际来说,存在着定位不准确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其朝向集约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集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346-02
现阶段,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深度发展,带动着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初期,由以规模导向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效益为导向;部分城市在物流园区规划方面,将规模比较小并且分布零散的园区,按照集约化原则,合并为大型物流园区,促使物流园区内涵式发展。为实现转型升级,深度分析风险评价和防范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物流园区的发展分析
从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实际来说,存在着明显的转型升级特征。在具体转型升级中,对规模很小并且分布散的园区,重新进行规划整合,扩大园区的规模。采取重组和共建等手段,进行总量整合和存量优化,推动物流园区朝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全面加深,园区内的信息化网络逐步完善,比如宽带网络的建设面积的增加以及数据信息数量的增加,形成了多家通信运营商存在的局面,提升了物流园区的网络化以及信息化水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其朝向更为先进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带动着物流园区规模的扩大。在众多企业中,仓储企业占比较大。总的来说,物流园区发展主要朝向大型化、规模化、集中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
2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物流园区为例,为促使园区进一步发展,增强园区的竞争力,推动其持续发展,顺应行业发展变化,进行转型升级。基于原有的三元主体模型,提出四元主体模型,也就是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四个主体相互协作和扶持,构建新系统,推动物流园区转型升级。
2.2 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此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实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产学研联系不强,未能形成顺畅的合作体系。具体表现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度不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企业,各方在科技成果对接方面,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②企业过于注重利益的获取,缺乏全局意识,没有认识到中介机构、院校的作用,使得中介机构和院校等的驱动力没有得到发挥。③政府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从当前实际来说,中介机构方面存在着不良服务的情况,政府监管不到位,未能有效处理。究其原因,制度的不完善,加之落实不到位,没有为企业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等,创造良好的条件、时机。
2.3 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科研院所以及大学进一步建设,在推动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方面,能够提供大量的知识资产;而政府方面能够为其提供技术创新的支持。在物流园区优化升级环节,三元主体模型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其难以适应区域物流园区优化升级发展,难以提高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水平。而中介机构则能够在招商引资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的沟通以及合作,搭建巨大的平台,加速物流园区优化升级。
此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具体实践中,其为园区优化升级,提供具体的策划方案,并且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引入招商代理模式,合理规避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园区建设的质量。图1为不同时期的四元主体模型,随着四元主体的构建,主体从政府转变为企业,稳定度不断提升。
2.4 长效合作机制关系下的策略
2.4.1 中介机构方面
中介机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加速物流园区升级,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加速其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政府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协作。在具体实践中,采取如下具体措施:①调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助力中介机构队伍建设。随着对物流领域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增加,通过技术创新、组建研发研究工作小组等方式,构建协同合作关系,如图2所示,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进而推动园区转型升级。②政府要积极鼓励并且发挥牵头作用;采取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措施的方式,在审批和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中介机构,搭建桥梁通道,实现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有机整合,为科研研究注入动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使中介机构规模的扩大。③制定完善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搭建合作平台,强化物流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高效沟通以及合作,进而促使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的全面推广,引导物流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不断发展创新。
2.4.2 统一发展思路
结合此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实际,其需要各个主体能够长期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园区基地和企业之间。基于此,提出物流园区和产学研相互结合。此模式下,主要合作模式包括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订单合作。随着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校企联合办学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在具体实践中,将学生大三以及大四的学费,交由物流企业,由其负责此阶段的教学以及实践任务,为人才和企业搭建用人平台,通过双向选择,为物流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除此之外,采用校企订单以及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能够使得人才更好的融入企业[1]。
2.4.3 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在推动物流园区升级发展方面,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为物流园区提供制度保障。以企业为核心,构建以政府为导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长效合作机制,依据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实施产学研政。具体实践中,政府要做好以下工作要点的把控:①鼓励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创业,将物流园区,打造为具有专业化和系统化特点的新型园区。②引导新技术、新模型的创新和应用。 3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风险的把控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出現各类风险,包括经济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等,必须要做好防范,保证其顺利转型升级[1]。现结合具体实践,总结风险的把控措施:
3.1 经济风险
从风险产生角度来说,具体包括土地费用以及功能设计,极易造成投资风险、成本变化风险等,加之融资渠道窄和结构不合理因素等影响,进而会增加经济风险。对此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①转变融资模式。结合自身融资模式的实际情况,转变融资模式,探索低成本融资和高安全水平的融资策略。②不断加强和政府、大企业的合作。通过强化合作,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或者采取经营权转让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
3.2 质量安全风险
从风险产生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物流设施与设备水平落后、没有做好全过程跟踪等,阻碍着物流园区全面转型发展。比如某物流园区运营中,因为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比如冷藏运输车辆陈旧等,引发了质量安全问题。对于质量安全风险,可采取以下规避措施: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业务实际需求,来选择物流设施以及设备。不可以过度关注设备的先进性,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避免使用技术水平低下的设施以及设备。②构建产品质量全过程的监管系统。在具体建设中,要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构建全过程的监管系统,提高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整体水平,比如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等,助力物流园区的发展。
3.3 人才风险
从物流园区转型发展角度来说,除了上述风险以外,还需要做好人才风险的把控。目前,国内现有的物流专业人才数量比较少,而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成为了主要竞争的对象。若精心培养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因此,要做好人才风险的防范。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提升薪酬待遇的竞争力,减少其他企业的威胁。②面向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满足其除了物质需求以外的高层次需求。③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增强人才的归属感。④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流园区转型发展,不断朝向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文中结合实例,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发展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处理措施。除此之外,考虑到物流园区建设环节,会存在着各类风险,提出了风险把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黄 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
[2]刘伯超,袁旭东.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常州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J].价值工程,2016,35(16):229~231.
收稿日期:2018-7-15
作者简介:黄 宁(1979-),男,本科,主要从事物流园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关键词: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集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346-02
现阶段,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深度发展,带动着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初期,由以规模导向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效益为导向;部分城市在物流园区规划方面,将规模比较小并且分布零散的园区,按照集约化原则,合并为大型物流园区,促使物流园区内涵式发展。为实现转型升级,深度分析风险评价和防范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物流园区的发展分析
从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实际来说,存在着明显的转型升级特征。在具体转型升级中,对规模很小并且分布散的园区,重新进行规划整合,扩大园区的规模。采取重组和共建等手段,进行总量整合和存量优化,推动物流园区朝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全面加深,园区内的信息化网络逐步完善,比如宽带网络的建设面积的增加以及数据信息数量的增加,形成了多家通信运营商存在的局面,提升了物流园区的网络化以及信息化水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其朝向更为先进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带动着物流园区规模的扩大。在众多企业中,仓储企业占比较大。总的来说,物流园区发展主要朝向大型化、规模化、集中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
2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物流园区为例,为促使园区进一步发展,增强园区的竞争力,推动其持续发展,顺应行业发展变化,进行转型升级。基于原有的三元主体模型,提出四元主体模型,也就是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四个主体相互协作和扶持,构建新系统,推动物流园区转型升级。
2.2 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此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实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产学研联系不强,未能形成顺畅的合作体系。具体表现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度不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企业,各方在科技成果对接方面,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②企业过于注重利益的获取,缺乏全局意识,没有认识到中介机构、院校的作用,使得中介机构和院校等的驱动力没有得到发挥。③政府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从当前实际来说,中介机构方面存在着不良服务的情况,政府监管不到位,未能有效处理。究其原因,制度的不完善,加之落实不到位,没有为企业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等,创造良好的条件、时机。
2.3 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科研院所以及大学进一步建设,在推动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方面,能够提供大量的知识资产;而政府方面能够为其提供技术创新的支持。在物流园区优化升级环节,三元主体模型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其难以适应区域物流园区优化升级发展,难以提高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水平。而中介机构则能够在招商引资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的沟通以及合作,搭建巨大的平台,加速物流园区优化升级。
此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具体实践中,其为园区优化升级,提供具体的策划方案,并且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引入招商代理模式,合理规避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园区建设的质量。图1为不同时期的四元主体模型,随着四元主体的构建,主体从政府转变为企业,稳定度不断提升。
2.4 长效合作机制关系下的策略
2.4.1 中介机构方面
中介机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加速物流园区升级,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加速其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政府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协作。在具体实践中,采取如下具体措施:①调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助力中介机构队伍建设。随着对物流领域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增加,通过技术创新、组建研发研究工作小组等方式,构建协同合作关系,如图2所示,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进而推动园区转型升级。②政府要积极鼓励并且发挥牵头作用;采取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措施的方式,在审批和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中介机构,搭建桥梁通道,实现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有机整合,为科研研究注入动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使中介机构规模的扩大。③制定完善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搭建合作平台,强化物流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高效沟通以及合作,进而促使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的全面推广,引导物流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不断发展创新。
2.4.2 统一发展思路
结合此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实际,其需要各个主体能够长期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园区基地和企业之间。基于此,提出物流园区和产学研相互结合。此模式下,主要合作模式包括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订单合作。随着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校企联合办学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在具体实践中,将学生大三以及大四的学费,交由物流企业,由其负责此阶段的教学以及实践任务,为人才和企业搭建用人平台,通过双向选择,为物流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除此之外,采用校企订单以及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能够使得人才更好的融入企业[1]。
2.4.3 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在推动物流园区升级发展方面,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为物流园区提供制度保障。以企业为核心,构建以政府为导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长效合作机制,依据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实施产学研政。具体实践中,政府要做好以下工作要点的把控:①鼓励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创业,将物流园区,打造为具有专业化和系统化特点的新型园区。②引导新技术、新模型的创新和应用。 3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风险的把控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出現各类风险,包括经济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等,必须要做好防范,保证其顺利转型升级[1]。现结合具体实践,总结风险的把控措施:
3.1 经济风险
从风险产生角度来说,具体包括土地费用以及功能设计,极易造成投资风险、成本变化风险等,加之融资渠道窄和结构不合理因素等影响,进而会增加经济风险。对此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①转变融资模式。结合自身融资模式的实际情况,转变融资模式,探索低成本融资和高安全水平的融资策略。②不断加强和政府、大企业的合作。通过强化合作,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或者采取经营权转让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
3.2 质量安全风险
从风险产生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物流设施与设备水平落后、没有做好全过程跟踪等,阻碍着物流园区全面转型发展。比如某物流园区运营中,因为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比如冷藏运输车辆陈旧等,引发了质量安全问题。对于质量安全风险,可采取以下规避措施: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业务实际需求,来选择物流设施以及设备。不可以过度关注设备的先进性,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避免使用技术水平低下的设施以及设备。②构建产品质量全过程的监管系统。在具体建设中,要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构建全过程的监管系统,提高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整体水平,比如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等,助力物流园区的发展。
3.3 人才风险
从物流园区转型发展角度来说,除了上述风险以外,还需要做好人才风险的把控。目前,国内现有的物流专业人才数量比较少,而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成为了主要竞争的对象。若精心培养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因此,要做好人才风险的防范。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提升薪酬待遇的竞争力,减少其他企业的威胁。②面向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满足其除了物质需求以外的高层次需求。③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增强人才的归属感。④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流园区转型发展,不断朝向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文中结合实例,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发展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处理措施。除此之外,考虑到物流园区建设环节,会存在着各类风险,提出了风险把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黄 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
[2]刘伯超,袁旭东.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常州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J].价值工程,2016,35(16):229~231.
收稿日期:2018-7-15
作者简介:黄 宁(1979-),男,本科,主要从事物流园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