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藉由系统化的阅读训练实现对英语学习意义的理解,感受到英语知识习得的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增进自我认同,确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学习好英语知识。那么具体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热情
根据自身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存在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不浓的情况,此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处于“身在课堂之内,心在课堂之外”的注意力不集中状态,个别学生对阅读理解习题则敷衍了事。前述不良情形的存在,使得笔者对自身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最终决定遴选兴趣激发教学法,即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掌握,为其创设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具体包括下述方式:
1.1 以平等的态度实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尽量不批评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学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资源为学生在英语课堂营造高效的教学情境,将使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根据思考的结果进行作答,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答态度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保持踊跃发言作答的激情。
1.2 根据教材内容实现对阅读的合理安排
英语文章不仅涵盖了较多的语法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一些政治、历史与文学知识,因此在英语课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依托教材内容,为学生合理地遴选适当的阅读资料,诸如历史典故、地理常识、文学轶事等,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亦能受到文史知识的熏陶,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通常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课本知识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学习诉求,考虑到他们对体育明星和动作电影更感兴趣。因此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改革,放弃以往常用的短文阅读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一些体育杂志和电影画报上精选阅读材料。如此这般,将使学生藉由阅读素材的高涵盖面,感受到英语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增进其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
2. 创设阅读互动模式
此种模式的创设目的在于依托对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彰显,实现高效的师生阅读互动。具体而言,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将英语文章阅读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文章阅读前、文章阅读中以及文章阅读后。
如笔者在为学生讲授“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便采取了前述模式。
在第一阶段,笔者注重阅读内容的教学导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了同阅读材料相关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直观观看,实现了对新加坡国家整体情况的形成大致了解;
在第二阶段,笔者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养成,首先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大致掌握;其次,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词汇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实现对词汇含义的预判;再次,为学生设置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行作答;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以增加。
在第三阶段,笔者结合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加坡的文化、习俗、历史等进行归纳,同时将归纳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形式,如此实现了对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以便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1)默读方式。此种方式乃是要求学生藉由其视觉器官形成对英文词汇、句型的直接感知而无需发声。从阅读速度来看,此种阅读方式的速度较发声阅读为快;同时因学生不用发声,因为对文章的阅读会更加投入;(2) 不要查找工具书,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有的学生一见到生词就头疼,告诉学生碰到生词不要惊慌,不要养成马上查找字典或词典的习惯。要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因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如:同意词、反义词、同位关系、因果关系或定语从句等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通过对文章中的部分段落内容思想内涵的把握,则学生无需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苦苦思索。对于文章中所出现的一些未曾接触和学习过的生词,学生也无需浪费时间,应当从上下文之间的内容的对照,实现对文章整体意思的分析,进而保持了阅读思维的连贯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
1.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热情
根据自身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存在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不浓的情况,此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处于“身在课堂之内,心在课堂之外”的注意力不集中状态,个别学生对阅读理解习题则敷衍了事。前述不良情形的存在,使得笔者对自身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最终决定遴选兴趣激发教学法,即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掌握,为其创设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具体包括下述方式:
1.1 以平等的态度实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尽量不批评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学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资源为学生在英语课堂营造高效的教学情境,将使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根据思考的结果进行作答,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答态度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保持踊跃发言作答的激情。
1.2 根据教材内容实现对阅读的合理安排
英语文章不仅涵盖了较多的语法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一些政治、历史与文学知识,因此在英语课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依托教材内容,为学生合理地遴选适当的阅读资料,诸如历史典故、地理常识、文学轶事等,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亦能受到文史知识的熏陶,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通常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课本知识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学习诉求,考虑到他们对体育明星和动作电影更感兴趣。因此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改革,放弃以往常用的短文阅读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一些体育杂志和电影画报上精选阅读材料。如此这般,将使学生藉由阅读素材的高涵盖面,感受到英语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增进其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
2. 创设阅读互动模式
此种模式的创设目的在于依托对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彰显,实现高效的师生阅读互动。具体而言,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将英语文章阅读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文章阅读前、文章阅读中以及文章阅读后。
如笔者在为学生讲授“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便采取了前述模式。
在第一阶段,笔者注重阅读内容的教学导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了同阅读材料相关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直观观看,实现了对新加坡国家整体情况的形成大致了解;
在第二阶段,笔者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养成,首先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大致掌握;其次,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词汇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实现对词汇含义的预判;再次,为学生设置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行作答;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以增加。
在第三阶段,笔者结合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加坡的文化、习俗、历史等进行归纳,同时将归纳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形式,如此实现了对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以便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1)默读方式。此种方式乃是要求学生藉由其视觉器官形成对英文词汇、句型的直接感知而无需发声。从阅读速度来看,此种阅读方式的速度较发声阅读为快;同时因学生不用发声,因为对文章的阅读会更加投入;(2) 不要查找工具书,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有的学生一见到生词就头疼,告诉学生碰到生词不要惊慌,不要养成马上查找字典或词典的习惯。要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因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如:同意词、反义词、同位关系、因果关系或定语从句等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通过对文章中的部分段落内容思想内涵的把握,则学生无需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苦苦思索。对于文章中所出现的一些未曾接触和学习过的生词,学生也无需浪费时间,应当从上下文之间的内容的对照,实现对文章整体意思的分析,进而保持了阅读思维的连贯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